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前兩句寫背景。首句“草滿池塘”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裡的青草已經長滿,借鑑謝靈運《登池上樓》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滿”字易“生”字,顯出節令的不同。“水滿陂”,是說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次句寫遠山落日。用一個“銜”字,形象地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況,與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見煉字之工。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與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淨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繫,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後兩句表現了鄉野黃昏晚景的可愛,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純樸無邪而快樂。
詩人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們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故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嚮往。在此之前,張舜民《村居》詩有“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句,與這首詩比,畫面中少了個天真爛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烏鴉,以顯出村晚的蕭瑟。同樣的農村景色,因詩人的心情不同,攝取的畫面便不同,一是充滿情趣,一是惆悵落寞,因此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前兩句寫背景。首句“草滿池塘”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裡的青草已經長滿,借鑑謝靈運《登池上樓》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滿”字易“生”字,顯出節令的不同。“水滿陂”,是說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次句寫遠山落日。用一個“銜”字,形象地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況,與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見煉字之工。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與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淨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繫,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後兩句表現了鄉野黃昏晚景的可愛,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純樸無邪而快樂。
詩人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們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故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佈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嚮往。在此之前,張舜民《村居》詩有“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句,與這首詩比,畫面中少了個天真爛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烏鴉,以顯出村晚的蕭瑟。同樣的農村景色,因詩人的心情不同,攝取的畫面便不同,一是充滿情趣,一是惆悵落寞,因此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