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賞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 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 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 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 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 而到自問,透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 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 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 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 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 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 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 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 》“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 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 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 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 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 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 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 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 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 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浪淘沙.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 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 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詞作上片採用倒敘手法,從午夜夢醒 落筆,交代詞作的時間與環境,是一個悽 涼的暮春雨夜,在這樣的雨夜醒來,作者 感覺到異常的淒涼與寂寞。而這種心境委 婉的藉助兩個動作表達出來:聽雨聲,披 羅衾。經常鑑賞詩詞的朋友大概都能瞭解 ,雨,這個意象在許多作品中都傳遞一種 迷離而哀傷的愁緒。最經典的就如秦觀的 這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在本詞中,雨更是愁緒的載體,“潺潺” 形容雨聲。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贈仙人 山賈山人》詩:“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 遮盡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繪出雨 絲飄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緒的連綿不絕。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氣象。出自南朝梁 江淹《臥疾愁別劉長史》詩:“始懷未回
《虞美人》賞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 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 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 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 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 而到自問,透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 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 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 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 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 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 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 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 》“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 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 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 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 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 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 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 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 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 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浪淘沙.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 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 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詞作上片採用倒敘手法,從午夜夢醒 落筆,交代詞作的時間與環境,是一個悽 涼的暮春雨夜,在這樣的雨夜醒來,作者 感覺到異常的淒涼與寂寞。而這種心境委 婉的藉助兩個動作表達出來:聽雨聲,披 羅衾。經常鑑賞詩詞的朋友大概都能瞭解 ,雨,這個意象在許多作品中都傳遞一種 迷離而哀傷的愁緒。最經典的就如秦觀的 這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在本詞中,雨更是愁緒的載體,“潺潺” 形容雨聲。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贈仙人 山賈山人》詩:“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 遮盡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繪出雨 絲飄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緒的連綿不絕。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氣象。出自南朝梁 江淹《臥疾愁別劉長史》詩:“始懷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