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些歷史要讀
-
2 # 金十七讀歷史
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1928到1937年,兩個五年建設,使蘇聯在產值上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
第二步,1941年到1945年,二戰是蘇聯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透過二戰,蘇聯獲得了三個有利條件。
一是建立了一支1000多萬人的陸軍,陸軍實力比起美國只強不弱。
二是透過二戰將勢力範圍擴充套件至中歐,西德、奧地利以西全部成為蘇聯實力範圍,開始對西歐各國形成實質威脅。蘇聯的政治實力大大增強。
三是透過二戰使得蘇聯獲得了德國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為蘇成為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第三,二戰後科技的進步。1949年8月,蘇聯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代號南瓜。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這些成就標誌著蘇聯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從而真正走上了超級大國之路。
-
3 # LY傳媒or大雜燴
1。大家知道,二戰中期,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然後正面對上了俄羅斯,當時的蘇聯還沒成型,是萌芽的時候。
2.二戰結束,蘇聯斯大林格勒守衛戰,粉碎了德國的征服全世界的夢想。然後,蘇聯比美國早一步佔領了德國。雖然在後面迫於美國壓力把德國一分為二。但德國大量科學家,先進的裝備,所有的科技點都被蘇聯搶奪了。這是超級大國的基礎。
3.二戰結束後,蘇聯橫掃了歐洲德軍殘餘的勢力和軍隊。扶持了親蘇的捷克,波蘭,東德這些小弟國家。加上戰爭機器開動了。不斷完善軍力。在美國染指歐洲大陸前,把歐洲給穩定了。等美國接受西德後,無力迴天了。蘇聯成為了除美國外的超級大國。
4.然後開始了世紀的冷戰對決。蘇聯成立華約。當年還威逼中國加入,中國不答應還發生了珍寶島戰役。美國成立北約。然後就是冷戰了半世紀到蘇聯解體。
-
4 # 朝夕聞天下道
蘇聯在短短的十年間就完成了從落後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進而能在二十世紀後期與美國相抗衡,主要得益於社會主義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電氣化剛成立的蘇聯是個爛攤子,沒有像樣的工業,全國電力極度缺乏,甚至在當時的莫斯科,還有人點松油燈,列寧提出了著名公式“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電氣化構想也很快在蘇共八大會議上透過。
“煙囪的黑煙就是偉大的蘇聯在呼吸”此後,全國轟轟烈烈開展電氣化,由於蘇聯有著豐富的資源,眾多火力發電廠拔地而起,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電氣化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序,列寧很清楚這一點,眾多火電廠為日後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優先發展重工業蘇聯繼承的是沙俄時期的落後農業國,沒有像樣的重工業,連機器裝置都要從外國買,面對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明白,沒有重工業,是無法保護蘇維埃政權的。因此,在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就提出“優先發展重工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造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第一次有了拖拉機,飛機,汽車,化工企業等。“優先發展重工業”也為日後的衛國戰爭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也是日後美蘇爭霸的底氣所在。
蘇聯從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以及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
-
5 # 呆子1208174045
他們的民族獨尊心非常強,不是有北極熊之稱嗎,不知是什麼丵措能出許多科學家,和美囯一樣,以傾國之力,研發高階殺人武器,其目的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
6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
在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對世界格局影響最深遠的戰爭中。英國從傳統帝國主義徹底被打回原形,美國和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兩極爭霸時代。
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美國自1776年宣佈獨立後,發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1894年GDP就躍居全球第一。而經過兩次戰火不波及本土的世界大戰後,美國更進一步,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超級大國。
美國的超級大國之路,這一步一個腳印跑出來的。
可以說美國的霸主之路已經是一個奇蹟,但在蘇聯面前就相形見絀了。如果說美國的發展速度是跑,那蘇聯的發展速度就是飛。
因為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1945年日本投降,蘇聯用不到29年的時間,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迅速成長為超級大國,與美國形成並駕齊驅的態勢。
1、沙俄時代的積累
沙俄雖然很落後,但終歸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
在十月革命之前的500多年時間裡,沙俄將領土擴張400倍以上,達到空前規模的2200多萬平方公里。
在沙俄的不斷擴張中,對他國財富也進行了瘋狂而野蠻的掠奪,幫助沙俄逐漸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雖然這種改革及其不徹底,但俄國畢竟開始了或多或少的工業革命,使沙俄在19世紀末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可以說沙俄時期的積累,尤其是廣大領土的奠定,使沙俄雖然經濟發展緩慢,但有了更大的發展潛力,為蘇聯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領袖的強力引導
蘇聯的崛起,離不開兩大奠基人,即列寧和斯大林。
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領袖,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後,又領導布林什維克取得三年反干涉戰爭的勝利。而後列寧主導實施新經濟政策,將蘇俄帶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領袖,列寧對無產階級革命進行了系統而科學的謀劃,為1922年蘇聯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成為蘇聯領導人。相比於列寧的高瞻遠矚,能力稍差的斯大林則更為務實。
為預防可能到來的侵略戰爭,斯大林放棄了新經濟政策,轉而以國家行政手段實施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模式,這種計劃經濟模式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相比於市場經濟,計劃經濟雖然更加高效節約,但不利於蘇聯的長遠發展。
不過在蘇聯被列強圍追堵截的情況下,斯大林模式無疑是必須和必要的。事實證明也正是斯大林模式的成功實施,才使得蘇聯在短短10年時間裡迅速完成工業化建設,為擊敗德國法西斯打下堅實基礎。
3、寶貴的發展機遇
可遇不可求的發展機遇讓蘇聯發展如虎添翼。
1929年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元氣大傷,大量的失業人口使資本主義各國焦頭爛額。而此時的蘇聯朝氣蓬勃,吸引了大量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人員,蘇聯的技術水平出現質的飛躍。
二戰爆發前,蘇聯為確保國土安全,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劃定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隨後蘇聯在二戰爆發後陸續侵佔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地區、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地區、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以及羅馬尼亞的比薩比亞地區,這使蘇聯在大大擴張縱深的同時,獲得了大量的資源。
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開始加大對蘇聯的援助。莫斯科會戰勝利後,美國透過《租借法案》加大了對蘇聯的援助,同盟國的寶貴援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幫助蘇聯在工業轉移的青黃不接中迅速恢復生產能力,為徹底擊敗法西斯創造了條件。
而在殺入柏林,徹底擊敗德國法西斯後,蘇聯除俘獲大批德國專家,還將德國東部的幾乎所有工業廠礦裝置拆除運回蘇聯境內,作為德國戰爭賠償的一部分,這使蘇聯的工業能力得到極大充實。
隨後在蘇軍消滅關東軍後,又將東北境內幾乎全部的廠礦裝置運回蘇聯。
毫無疑問,蘇聯在二戰中人員物資損失最為慘重,但蘇聯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方。
而隨著蘇聯反攻德國,在蘇聯鐵蹄支援下的東歐無產階級紛紛掌權,共產主義終於躍出蘇聯形成龐大的共產主義陣營,與傳統資本主義陣營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這是蘇聯能夠和美國對抗的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7 # 清水空流
在20世紀下半頁,國際政治無疑是美蘇世紀。兩個國家基本上決定了國際政治的走向和戰略安全的平衡。美國是歷經100多年發展才逐漸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又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機會,透過戰爭成為世界第一大國。而俄羅斯自建國就不是一強大的國家、一戰結束之後,俄羅斯是個極其衰弱的。所以才導致了蘇聯建立。那蘇聯是怎樣經過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蘇聯 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呢?
關鍵就在於兩點,一是利用的一戰以後的歐美國家最大的經濟危機,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利用歐美經濟危機蘇聯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利用二戰使得蘇聯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和巨大的戰略利益。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最大原因是蘇聯國家制度和指導方向的正確,才使得蘇聯成為超級大國的,兩個原因實際上僅僅是助力而已,對於有的國家而言,給他這樣的機會,他自身能力的缺乏,也無法成為超級大國。只有建立在強大經濟能力基礎上的宣傳才是宣傳,如果吧不是那就是吹牛。在蘇聯全勝時期,蘇聯人的強大是真實的,而美國當時是國際戰略收縮。在經濟上節節敗退,我們不能否認蘇聯宣傳的虛假。
蘇聯成為超級大國最大機遇就是利用了歐美的西方經濟危機,而蘇聯當時戰略能源完全可以自給,不存在能源危機,在此期間大量出口能源換取外匯(煤炭和木材)同時利用歐美國家的危機。大量地引進西方技術和人才,歐美國家明知是飲鴆止渴但也沒有辦法,為了獲取資金和市場,不得不和蘇聯進行進行交易。一戰剛剛結算。蘇聯的坦克技術很差,但透過引進英國技術。T型坦克一舉成為技術上最先進的坦克。一系列先進技術的購買和人才引進使得蘇聯在技術上達到了幾乎和歐美同時代水平。再就是蘇聯透過沒收“資產階級”獲得的大量財富,透過計劃經濟和高速行政手段使得蘇聯立即成為高度工業化國家,其高速度是歐美國家無法望其項背的。在20年時間裡,一舉超過歐洲列強。到二戰前夕,蘇聯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工業大國。
而二戰使得蘇聯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利益,蘇聯透過在德國佔領區拆除裝置、掠走人才的行為大大增加了實力。二戰結束以後,蘇聯獲取了極大的地緣戰略優勢和戰略態勢,控制了整個東歐,軍事戰略直抵西歐腹地。使得整個西歐不得不在軍事和經濟是上倒想美國,北約組織就此產生,蘇聯處於自己戰略利益的考量組建了華約組織,冷戰就此產生。冷戰歷時40餘年。在冷戰期間和高峰的時候,,蘇聯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以及經濟實力,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實力範圍,與美國分庭抗禮。一爭雌雄。在高科技方面蘇聯不遜色美國,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個太空人,第一次人類換頭術。蘇聯獲得十五次諾貝爾獎(理科)這一系列的偉大成就是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資本,以及和美國並駕齊驅的條件。
蘇聯的快速崛起和強大,既有蘇聯的國家制度和國家策略的正確。也有客觀條件和國際戰略使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當時蘇共政權的“偉大”丘吉爾曾言:任何忽視蘇聯偉大成就都是不理智和不應該的。但這一切在1991年戛然而止,一個偉大的紅色帝國消失了,蘇聯的心臟停止他的跳動。但他所折射的出來的經驗永遠值得我們去思考。
回覆列表
蘇聯在二戰中的慘,其實是相對的!
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死了2700多萬人。但蘇軍卻在戰爭中越戰越強,最終成為戰後歐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為蘇聯在戰後建立軍事霸權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蘇聯對於歐洲各國而言一直都是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二戰時期戰鬥力強得驚人的德國,也是在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歐的基礎上,才敢跑去跟蘇聯幹仗,而且一開始還是玩突然襲擊,打蘇軍一個措手不及,才在蘇德戰爭初期佔到了便宜。
但即便如此,德軍最後還是無法戰勝龐大的蘇軍。等到蘇軍穩住了戰線之後,相繼在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等關鍵戰役中成功擋住並擊敗了德軍,從而讓德軍東線軍隊損失慘重。
尤其是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更是以超過200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成功消滅了德軍150萬軍隊,成為蘇德戰爭,乃至整個二戰的轉折點。此後,蘇軍逐步轉向戰略反攻。到二戰末,蘇軍一舉發動柏林戰役,最終滅亡了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共計消滅了德軍70%以上的軍隊,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其代價也是十分慘重的!蘇聯在二戰中,光是死亡人數就超過2700萬人,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中國。並且,蘇聯的重心地區很多城市也在戰爭中遭受嚴重的破壞,像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等重鎮,幾乎都被夷為平地。
不過,蘇聯雖然在二戰中遭受慘重的損失,但卻錘鍊出一支令全世界生畏的鋼鐵洪流,並且成功收割了納粹德國的大量戰略資源。當時的世界,德日意三大軸心國作為二戰的失敗者,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以中美英法俄五大國為首的聯合國,重構了戰後的國際秩序。而在這五常當中,也就只有蘇聯有那個實力,能跟美國爭霸。
戰後的蘇聯,依託強大的軍事力量,勢力迅速控制整個東歐,領導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峙,開啟了冷戰時代。
此外,蘇聯戰後之所以能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另一個超級大國,還跟其從納粹德國那裡獲得的戰略資源有關。當初,蘇軍之所以在本已穩操勝券的情況下,不惜一切代價的對柏林發起猛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儘可能多的收割納粹德國留下的戰略資源。
而蘇聯在戰後,也正是依託其在戰爭中從納粹德國那裡弄到手的工業設施、科研人才等戰略資源,國內的社會生產得到快速恢復,並且從軍事、政治到科技等各領域,都具備了與美國展開全面爭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