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傑151982891
-
2 # 芳草大夫親子站
促進兒童口頭語言發展一個重要途徑是閱讀。好的閱讀,始於快樂。吸引孩子愛上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尤為重要。
孩子都喜歡聽家長來讀書或者講故事。每當媽媽或者爸爸讀書,他都會津津有味的聽,只要讀書聲響起,他都會馬上進入聽書狀態。
孩子具有自主閱讀能力是一件好事。同時起步階段,家長不要想自己輕鬆一點,儘快放手,要慢慢引導,逐漸過渡。讓孩子慢慢適應從親子共讀到真正自主閱讀。當孩子沒有做好自主閱讀準備時,爸媽還是要陪著讀書。在過渡階段,家長要幫助和引導孩子,理解書中的句子和故事。同時給孩子更多自主權,讓他自己選擇書籍。孩子喜歡的書或者故事,他可以孜孜不倦讀下來。和孩子一起讀故事書,可以分段進行,讀到關鍵處,“且聽下回分解”。閱讀好書怎麼可以停下來?孩子會不由自主的讀下去。慢慢經過一段時間培養,閱讀時間和意願都會有保障。只讀繪本是不夠的,還可以讀詩歌,科普小品文,短片小說等等。好書一定要分享,他讀完一本書,一首詩,一個故事後,您和他可以一起討論相關問題,分享感受;還可以請他和小夥伴一起來互動,分享讀書心得。
優美的文字,如涓涓細流,悄然灌溉孩子的心田,滋潤心靈,陪伴他漫漫人生路,為其指引前進的方向,並給予他無盡的力量。
-
3 # 小晗晗愛閱讀
我以前也一直這樣以為,以為孩子上小學了,認識字了,學拼音了,就可以自己去讀書了,我就不用再讀給他聽了,很多人都會這樣覺得。甚至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點開始自主閱讀,自己就可以不管了。最近讀了《朗讀手冊》這本書才發現我們對自主閱讀這件事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如果不去改變,會影響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甚至會讓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對閱讀的熱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就會明白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孩子朗讀的目的你可能會說,我想讓他看書啊,可是他不認識字,只能讀給他聽了。這是個原因。但不是我們心裡真正的目的。其實我們是想,透過我們給他讀書聽,讓他感到愉悅,覺得閱讀是很開心的事,是很有趣的事,從而激發孩子內心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愛,從而自己去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成為終身閱讀者。
這才是朗讀最重要的意義,我們的目的是培養一個終身閱讀者。我們的朗讀就是一次又一次為閱讀這件事兒做廣告,讓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喜歡上這件事兒,一直喜歡這件事兒,一輩子喜歡這件事兒。那麼,每多讀一次,就像是增加一次廣告,孩子對閱讀的熱情就會增加一點,就有可能持續下去。
您還想早點停止給孩子朗讀嗎?您還會覺得自主閱讀和父母朗讀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不是同步發展的有人可能會想,四年級的孩子還需要我讀書給他聽嗎?書上的字他都認識了,完全可以自己看啊。假如這個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已經是四年級的水平了,這沒問題,可事實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從來沒發現。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基本看不懂劇本,但是如果有人讀給他聽或者演員說出來的時候,他們就能夠理解。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因此,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無法自己看懂的複雜、有趣的事情。我們這樣朗讀給他們聽,會不斷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孩子可以自主閱讀時,我們不僅要繼續為他們朗讀,自己也要讀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讓家裡的小孩子喜歡上閱讀,家裡的大人自己要經常讀書,因為孩子是特別喜歡模仿別人的,尤其是父母。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閱讀動機之一就是模仿身邊經常讀書的人。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增加而改變,榜樣的力量持續產生影響。
如果希望孩子堅持閱讀,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那們我們自己也應如此。時時給孩子樹立榜樣。
回覆列表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放手,但稱職的家長會在遠遠的角落裡關注著孩子的每一步。能自主閱讀只是孩子在這一方面能力的體現,但他是否能在其他方面獨立還是個未知數。孩子有能力並不意味著有態度,有自控力。只要父母在不論孩子多大都不可能真正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