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西小草
-
2 # 無法超越的足跡
冬至是近現代國家定下來的第一個二十四節氣,春節是夏朝的歲首,雖然商周的時候改為冬至,但是到了漢代又改了春節,一直以來冬至在傳統當中都是第二節日,足以說明了重要性,冬至是古代朝廷法定祭天的日子,祭天后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因為冬至是夜晚和白天最長時間的交換,所以被認定為一年的交替。
冬至到來代表著一年最寒冷的季節到了,在冬至到來後,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天才會轉暖,迎來溫暖的春天,在古代冬至後人們就開始迎接最寒冷的時候,也是等待春天的到來,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數著時間盼著變暖,數九就是這樣來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田間走,這是民間的數九歌,也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其實也是對後面節氣以及氣候的一種計算,數九是古代人們對亞歲判新春的一個時間的計算,準確率其實蠻高的。
夏至後三庚入伏,有句話叫做冬至當日九夏至三庚伏,夏至後的第三個庚字天開始入伏,初伏10天中伏10到20天末伏10天,而庚字每一年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每一年的入伏天時間也是不固定,這個和冬至數九完全不一樣的,冬至數九固定,夏至入伏是有變化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有時30天有時40天。
入伏的來源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的秦國國君下令在立法中設立伏日,同時也建立了伏日祭祀用的伏祠,伏就是暑的意思,入伏就是開始避暑,入伏的時間在唐朝之前都是不統一的,每個地方都按照自己的最熱時間來決定入伏,直到唐朝以後才逐步統一下來,以三庚後入伏,很多地方這個時候並不是最炎熱的,但是已經統一那也就從這個時候算起。
實際上差不多,冬季“冷在三九”,也就是冬至後20天后進入最冷的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也是20多天進入最熱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