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inePlus

    1、羊肉去羶味:將蘿蔔塊和羊肉一起下鍋,半小時後取出蘿蔔塊;放幾塊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綠豆5 克,煮沸10分鐘後,將水和綠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將帶殼的核桃兩三個洗淨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 咖哩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開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燒開,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後撈出,再重新加水加調料

    2、煮牛肉:為了使牛肉燉得快,燉得爛,加一小撮茶葉(約為泡一壺茶的量,用紗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爛 且味道鮮美。

    3、煮骨頭湯時加一小匙醋,可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於湯中,並可儲存湯中的維生素。

    4。煮海帶時加幾滴醋易爛;放幾棵波菜也行

    5,燉老雞:在鍋內加二三十顆黃豆同燉,熟得快且味道鮮;或在殺老雞之前,先灌給雞一湯匙食醋,然後再 殺,用文火煮燉,就會煮得爛熟;或放3~4枚山楂,雞肉易爛

  • 2 # 八斗文媒

    我提幾個自己常用的小技巧,算是實用型的吧。

    1、善用糖——

    現代人因為受了太多宣傳教育,認為糖不好,但其實問題的根源是我們高糖食物不好,因為熱量太高。糖並沒有什麼危害,就是純能量食物,糖尿病人並不一定是吃糖吃多了,而是總熱量超標,饅頭啃多了,也可能會有糖尿病。

    題外話少說,糖有幾點很值得我們去使用的。

    一是炒糖色,用油把糖溶了,大概180-200℃的時候,糖色就出現了,這個技藝並不難學,實在不敢做,就用紅外測溫計控制,因為溫度太高的話,糖就發苦了。炒糖色,一是為了有焦糖的香味,再一個也是為了和蛋白質之間發生美拉德反應,尤其是做燒排骨這類的菜時,經過這個工藝,味道的層次可以顯著提升。

    二是調整口味,適應甜口。我們吃東西,非鹹即甜,有些菜可甜可鹹,比如拌菜,要麼多放糖要麼多放鹽。糖吃多了,我們知道有危害,但其實鹽吃多了,危害更大啊。我們每天吃幾百克糖都可以,大不了少吃飯,可要是鹽吃多了,每天都超過12克,高血壓的風險就大多了。當然,這是從健康的角度說,但即使是美味的角度,有些菜拌成甜口也更好吃,比如——苦菊。

    2、大火多油快炒

    很多菜,都是炒的時間越短越好吃,但如果不是農村那種灶臺,在家裡其實挺不好操作。相對討巧的辦法,就是開到最大功率或者火力,多放一些油,然後快速炒熟快速出鍋。那要問這個油太多怎麼辦?可以撇出去嘛,又不是說放多少油就都得吃下去。不過,油溫也不要太高,240℃以下為宜,而且最好用大豆油、橄欖油這些煙點相對較高的,要是用亞麻油、葵花油,150-180℃之間就開始冒煙,這時菜一進鍋,也就起不到多大效果了。

    3、用醋預處理

    原諒我用了一個實驗室的詞彙,不過很多食材,確實是要經過預先處理的。

    醋是酸性的,這樣就可以溶解不少鹼性的物質。比如說,魚的腥味,是一些胺類,脂肪胺在水裡的溶解並不是很快,如果加一些醋,就可以更輕鬆地進行處理。因為很多人不喜歡醋的味道,所以這道工序如果放在烹飪之前去進行,烹飪的時候醋會揮發,基本也就吃不到醋味了。

    當然,如果是想自己在家生吃魚片,也可以用檸檬汁,原理是一樣的。

    4、多在調味料上動腦筋

    吃火鍋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注意到了,芝麻、花生碎一般都會在調料區。其實,不只是蘸料啊,就算在家裡炒菜,這些食材也是很好的調味料啊。類似的還有炸豌豆、皮蛋、炸魚、炸肉甚至是炸面留下的碎末油渣(不建議多吃,畢竟有丙烯醯胺的風險)等等,這些特殊的調味料,帶來的不只是味道上的一點改變,關鍵是還有口感上的差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主人的什麼做法,無疑是對狗子身體“開了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