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讀紅樓
-
2 # 小說紅樓
湘雲的扮演者是郭霄珍,他所扮演的史湘雲樸素、純真、開朗、大方,也是劇中除了黛玉,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第一,現實中的她,堅強樂觀,生活簡單快樂。
湘雲郭霄珍現在是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的老師。老師和醫生是我最最尊重和敬佩的職業,所以我覺得郭霄珍做老師也是特別好。
郭霄珍雖然沒有當時的紅樓夢中人過的那樣成功,要麼上學、出國、經商,但是她依然時常出現在影視劇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郭霄珍是個很知足常樂的姑娘,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她就會選擇另一條路來走,反正好的可以接受,換的也能夠承擔。
郭霄珍演完紅樓後,北京考試失敗,只能回到家鄉。她也很努力的生活,向外闖一闖就是她的夢想。
她們一家又南下海南經商,雖然可能並不那麼如意,後來又回到故鄉,湘雲依舊樂觀開朗的開始新的生活。
第二,扮演史湘雲是難得的緣分,也給了她“北京”遺憾。
王扶林導演是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專門安排角色的,我沒刻意去追求如何演,演史湘雲就是真性情的流露,得到許多觀眾的認可,我很欣慰。”郭宵珍很懷念在《紅樓夢》劇組的日子。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大家還常常問候,“那時才二十歲左右年輕人,是充滿夢想的年齡,大家在一起是一種緣。”來自全國各地演員們聚集到一起完成紅樓夢的拍攝,這種緣分是極為難得的。而且經過三年多的相處,大家又為一件事情一起努力,這就是有了革命情誼。
紅樓夢的成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光環,也給大家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湘雲這個時候很想留在北京,可是她考北影兩年都失利,現實要求她不得不會帶家鄉,北京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第三,最好的愛情!
湘雲是回到家鄉的時候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有一次她陪著媽媽去看病,結果醫生喜歡上了她,而且醫生還是她影迷。幾番打聽,終於找到了湘雲。
愛情最好的樣子就是來得不早不晚剛剛好,結果兩人相戀相愛,直到現在依然恩愛依舊、美滿如初。
家庭幸福也讓湘雲對北京遺憾淺淺不在介懷,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它的結局,若求而不得,那就順其自然。
讀紅樓,除了釵黛之外,很多人喜歡史湘雲這個角色,因為她天真無邪,因為她單純善良,因為她性格開朗,因為她從來不裝。
史湘雲雖然是“英雄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心事略縈心上”,但紅樓原著裡,她的命並不好,甚至可以用坎坷悽慘來形容,“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去世了,只能跟著叔叔一家過活,還要幫著做針線。
後來“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本來以為苦盡甘來,有了好的歸宿和結局,但“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湘雲最後的結局應該是青春守了寡的。這一點,87版紅樓給湘雲設計的結局是淪為船妓。
很多紅迷看過87版紅樓之後,史湘雲這個書中的角色就被具象化了,似乎只要讀到史湘雲的章節,立馬就會跳出87版的形象來,因為這一版紅樓做到了對原著的神還原,而湘雲作為紅樓四大女主角之一,自然不能馬虎。
87版紅樓湘雲的扮演者叫郭宵珍,也許很多人不熟,因為關於她的訊息很少,她在參演87版紅樓夢之前就已經畢業於安徽黃梅戲學校,且進入黃梅戲劇團工作。
郭宵珍之後拍了一部黃梅戲電影《杜鵑女》,憑藉這部電影的一張劇照,她順利進入紅樓劇組,先是被定為寶釵的候選人,後來確定扮演史湘雲一角,因此被大眾熟知。
拍完紅樓夢之後,郭宵珍想在北京安家落戶,想考北京的藝術院校,於是她1988年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結果文化課差了12分,她沒有放棄,接著於1989年又報考了中央戲曲學院,結果又差了16分,這樣的成績,在當時自費旁聽是可以的,但她最後放棄了,因為家境貧寒。
郭宵珍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她從小就是家裡的頂樑柱, 從戲校畢業後又忙於拍戲,所以文化課被落了下來,這直接影響了她的高考成績。比她運氣稍好的是扮演迎春之一的金莉莉,當年在劇組,她也偷偷地報考了大學,第一年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結果沒考上,後來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結果被錄取,就退出了劇組。
郭宵珍是個不服輸的女孩子,這點跟跟原著裡的史湘雲很像,但她的命運軌跡卻也跟史湘雲奇蹟般地吻合。兩次高考落榜後,對她的打擊很大,她回到家後,燒燬了在紅樓劇組三年來寫的所有日記。
但郭宵珍並沒有就此放棄努力,這之後,她先是選擇結婚,然後跟丈夫一起南下闖蕩,曾在歌舞廳賣唱維生,但後來也因失敗告終,有一次家裡招了小偷,被洗劫一空,兩個人身上只剩下1000塊錢,這是1994年的時候,那時候郭宵珍不到30歲,她的人生似乎跌到了谷底。
也許是兩次落榜的不服輸,也許是曾經的紅樓記憶對她的召喚,南下闖蕩失敗後,冥冥中她再次北上,想在這個曾帶給她輝煌,也帶給她失望的地方,重拾舊夢。這次來北京,郭宵珍準備進軍影視圈,但最終依然沒有闖出名堂,只好帶著遺憾回到老家。
先後闖蕩的這幾年裡,郭宵珍也零星地接過一些角色,比如在陳道明版的電視劇《末代皇帝》中扮演譚玉玲,在黃梅戲電視劇《半把剪刀》裡,與曾經的紅樓劇組演員侯長榮(87版紅樓北靜王、柳湘蓮的扮演者)合作演戲。
當年藝術人生籌備的紅樓二十年再聚首時,導演王扶林曾說,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讓郭宵珍和侯長榮唱一段黃梅戲,經典重演的瞬間,王導也止不住落淚。
人世的辛酸,生活的無奈,家庭的重擔,夢想的破滅,如今看上去都已煙消雲散,但過去的那些傷痛,怎麼能忘?想必,每每回憶在紅樓劇組的三年時光,劇組解散後獨自闖蕩的幾年人生路,年過五旬的郭宵珍,應該還是會唏噓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