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潛鯤

    我喜歡曹操。

    說實話,對於《三國演義》的揚劉貶曹和華人的親劉惡曹,我很是不屑。人們厭惡曹操的原因,至今無解,大概是其殺了呂伯奢揹負了忘恩負義的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寒了人的心。於此,我怎麼都感覺這是羅貫中的惡意抹黑,故事情節簡單得更像是現實中以訛傳訛的謠言。

    當然,兵荒馬亂中死裡逃生的曹操,在特定的環境下,錯殺好人也非不可能。畢竟那是個人如草芥、生死無常的時代,何況其既心繫天下蒼生,欲救萬民於水火,必然得先保全自身。遺憾的是,華人喜歡人云亦云,喜歡隨流盲動,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變成了歷史中的反面典型。

    不說“建安風骨”,也不說正史中的曹操,只說《三國演義》。

    豎子不足與謀!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曹操發起的,盟主是袁紹。殺董的事沒辦成,“英雄”們分崩離析、相互暗算。當擊敗董卓的機會擺在眼前的時候,各路“英雄”各自打著小算盤,無一例外均按兵不動。曹操一怒之下,大罵:“豎子不足與謀!”遂領兵追董。但滎陽一戰,被董卓打得落花流水,差點送了性命。

    這個故事大多華人會當作笑料,且樂不可支,發出魯迅先生筆下那讓人心涼的笑。我被這個故事感動過好多次,我喜歡這“豎子不足與謀!”罵得痛快。這一戰可以看出來,曹操是一個負責任、有膽略、顧大局的人。殺董,是責任使然;追董,是膽略使然;沒有自私地儲存實力打自己的小算盤,是顧大局使然。遺憾的是,華人看三國不會因“豎子”們氣憤,只會因滎陽戰敗而高興。幸災樂禍的原因大概是,就你曹操勇敢,就你曹操能幹,你不敗了嗎?怎麼不接著打呢?

    當袁紹強盛之時,我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

    官渡之戰,袁紹大敗。曹兵收拾戰場時,發現了曹操的謀士私通袁紹的書信。手下諫言,查而殺之,曹操卻將證據付之一炬。手下疑惑,曹操解釋說:“當袁紹強盛之時,我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

    我看,這句霸氣十足的回覆,僅僅解釋為用人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表現出其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寬廣胸襟和過人的自信。現實生活中,流言可殺人,誤會可絕交,但曹操在鐵證面前,卻理解並原諒了追隨者,展現了一個偉大人物對自己、對事業的高度自信——過去的自己就非常人可比,未來的自己更是再也不會有壓倒性的威脅了。難怪,青梅煮酒時,他會對大耳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個別自以為深刻的人,認為曹操的可惡在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說挾天子是手段,令諸侯是目的。至於手段是不是卑鄙,自立為王、陰謀稱帝的人很多,曹操為了平定叛亂,統一國家,用此事半功倍的手段,豈止是無可厚非,那就是高人一籌的明智之舉。想害死皇帝的人不少,至少曹操在其身邊,這位孱弱不堪的皇帝人身還是安全的。

    當然,實力第一的曹操,至死也未稱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缺鋅免疫力差,如何正確補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