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空天文
-
2 # 語境思維
本題相當於“現在的太陽在哪裡?”。首先要確立相對靜止的座標系,因為涉及至少三體問題,導致方程極其複雜而根本無解。
若以銀河系中心為座標原點,太陽系可視同質點,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就視同固定不變,即一直是1.5億km,此時的與8分鐘後的太陽的兩個位置視同不變。
若以太陽系中心為座標原點,即作為質點的太陽。太陽8分鐘漂移距離,其相對尺寸太小,可以忽略。因此依然可以認為,此時的與8分鐘後太陽的兩個位置視同不變。
由此可見,在宇宙無窮大尺度下,即便100億光年前的天體,此時此刻早已不存在,也可視同存在。不妨把這稱做“大尺度等效原理”。
我們看到的遙遠星系都是過去的影象,因為光速是有限的,而宇宙的尺度極大。
如果宇宙是靜態的,那麼無論星系多遠,它和我們的距離就是那麼多,是固定的,就是光需要穿越的距離,也就是多少百萬光年或多少億光年。
但宇宙是動態的。星系在不停地運動,會持續地進行演化。所以星系發出的光到達我們眼中時,如果過去了足夠長的時間,我們可以斷定,星系已經不在原地了,它會到哪裡,則取決於它的運動方向。更有甚者,星系的演化是趨向於和鄰近星系合併,因此一段時間後,它也有可能和其他星系合併了,或被其他星系吃掉了,總之是改變了模樣,這都是有可能的。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宇宙的動態性最根本的原因是宇宙在膨脹。宇宙的膨脹還是一個不斷加速的過程。宇宙間各個引力處於從屬地位的星系、星系團,都在暗能量的驅使下,變得越來越遠。所以一個遙遠的星系如果它離我們一百億光年,那麼當它的光在一百億年前出發時,它和我們的距離是不足一百億光年的。到了今天,如果這個星系還在,那麼它和我們的距離就遠遠不止一百億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