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種花家的工業兔
-
2 # 江南漁夫
新加坡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雖然70%人口是華人,但是英文水平高於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這是和老李在獨立初期帶著強烈的危機感強推國際化政策分不開的。這是其一。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馬六甲海峽一側,藉助港口優勢又為其國際航運及貿易添了一分,這是其二。
以上兩個因素決定了新加坡成為許多跨國公司及金融機構的亞太總部,再加上新加坡自身發展起來很多本土的大型跨國公司,使得新加坡可以吸引大量的外來高階人士居住和工作。
由此又帶來的結果就是新加坡的租房市場一直走勢良好,租售比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使得以房養房成為可能。
最後就是殺手鐧了,那就是新加坡的建屋發展計劃。從上世紀60年代建國初期,新加坡一直堅定不移在建設面向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組屋,新的組屋不斷推出,老舊的組屋由政府翻新,受眾可以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購買組屋,作為重要的公民福利之一,真正實現“居者有其屋”。
於是公民及永久居民幾乎家家都負擔得起組屋。在有了基本住房保障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以較低的首付(有陣子還有零首付)按揭購買公寓或者排屋甚至別墅,然後出租以租金來供房,對家庭幾乎不會造成太沉重的負擔。
歸納一下幾個重要因素:政府的福利性住房政策,加上當地較高的收入水平,再加上充足的高階外來人口,是當地居民住房壓力小的主要原因。其中任何一條不成立,就會使局面完全不一樣。香港失敗在了第一點,國內大部分城市則在第二點和第三點上不成立。
-
3 # 隨雨飄渺
這是李光耀提出的全民分享蛋糕的成功經驗,新加坡的國家雖小,但李光耀所在的政黨,能執政幾十年時間,而不會政權更迭,這在歐美國家中根本就沒有可能性。
新加坡繼承了英國留下來的司法體制,也保留了民主政治核心價值觀,同時也進行了大膽革新,使新加坡擺脫了殖民地色彩。
獨立初期,新加坡也是內部矛盾頻發制約了經濟,引發了社會動盪不安,罷工潮也威脅著國家安定團結。
李光耀帶領所有的新加坡人,不但要將蛋糕做大做強,而且公平分享蛋糕,穩定壓倒一切,只有穩定的社會,才有實現經濟大發展的基礎與根本。
窮富懸殊太大了,會引發社會矛盾尖銳的問題,會使社會日益嚴重的動盪不安,危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
李光耀的治國理政能力非常強,懲治貪汙腐敗能力強,對社會公平理念非常強。
李光耀提倡居者有其屋,全民社會保障,全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這使新加坡國家經濟大發展,社會穩定性非常好,全民幸福感強烈,也使李光耀能幾十年時間都是執政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含義深刻。
-
4 # 行俠藏醫
新加坡以前屬於馬來西亞,明朝時候有人叫他龍頭地,那時候就有華人在哪裡居住。新加坡真正受到重視是在航運開始之後。後來被英華人佔領,開始成為殖民地,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二戰期間被日本人佔領。然後這裡成了南洋華僑的抗日中心。1945年日本戰敗後,英國重新回到新加坡。1955年新加坡終於有了自己的總統。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
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
5 # 平潭老兵曾7089889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國家資本主義”。新加坡的經濟非常發達,2018年全國GDP3640億美元,人均GDP達到6.46萬美元(中國只有8000美元)。更令人稱讚的是,新加坡實施公共住房制度,實行獨特的“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政府大力發展公共組屋,成功地解決了居民的住房問題,新加坡因此也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從居住水平來看,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已超過36平米,平均每套住房約居住3人,85%的公民住進了政府組屋,其中93%的居民擁有組屋的產權,7%的低收入家庭向政府廉價租賃組屋。這種住房制度和模式是許多國家非常欽佩的,也是非常向往的!但是,新加坡總人口只有563萬人,是一個彈丸之地,泱泱泱大國是無法效仿其做法的,也是無法直觀與其比擬的!記得90年代,中國住房制度改革起步時,專門組織專家學者對新加坡考察,提出過效仿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和模式的意見,最終被政府決策部門否決,現在看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中國住房制度已經走到今天,再回過頭來學習新加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向前看啦!
-
6 # 經濟愛好
在1947年,英國住房委員會報告說,新加坡93.8萬總人口中有72%居住在構成市中心的80平方公里內。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時,只有9%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公共住房中。今天,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建造的公寓裡。住房和發展委員會(HDB)大約有100萬套公寓。
新加坡住房成功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一,新加坡居住區經過精心設計,採用混合收入住房,每個住房都可以享受高質量的公共交通和教育,還擁有著名的新加坡小販中心,所有收入階層和種族在這裡都可以聚會,社交,娛樂和用餐,共同享用美味且價格適中的食物。增強了階級的溝通,使執行政策的難度大大減少。二,建造合理從一開始,新加坡規劃師就受到土地有限的限制,選擇更為合理性建造。 結果,這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是,它在城市宜居性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建築還穿插著高質量的綠色開放空間。從一開始,李光耀總理就高度強調新加坡是一個花園城市。
三,新加坡有高效管理和效率, 1967年在新加坡,《土地徵收法》授權該國以低成本購買土地以供公眾使用。如今,國家擁有90%的土地,而1965年為49%。新加坡重視建設管理的標準化和效率。例如,向表現良好的承包商授予了優異獎-對於獲得的每一個優異獎,在評估標書時,承包商將享有0.5%的競標優惠。
-
7 # 李厚何
因為新加坡實行的是以公共組屋為主的住房政策,80%人口住在沒有土地產權的組屋屋裡。
由於新加坡適合建造房屋的地皮不多,早在英國殖民時代的1920年,就在新加坡開始推行公共房屋政策,但當時被惠及的主要是新加坡要塞的英國軍人和移民家屬。
新加坡自治/獨立後,最初仍以私人房屋為主,除少數富豪區外,甘榜等平民區主要是棚屋,居住條件惡劣。1961年,甘榜棚戶區發生大火,數千人無家可歸,剛執政不久的李光耀懲於這些棚戶區居住條件惡劣,配套設施糟糕,認為長此以往會影響新加坡穩定和社會發展,於是加速推動公共組屋計劃。
早在甘榜大火前一年,新加坡就成立了建屋發展局,計劃在五年內建設可負擔的組屋25000套,甘榜大火後計劃被提速,李光耀提出“少說話,多做事”,在三年內建設了超過31000套組屋。
但最初的組屋是在公共土地上建設的,如果全面推廣就會沒地方建房,為此新加坡政府在1966年頒佈《土地徵用法》,規定新加坡全國土地國有化,政府可以強制性徵收土地用於其它用途,在這種政策指導下,新加坡政府強徵了幾個主要貧民區擠滿棚屋的成片土地,建設了統一標準、統一配套的組屋(組屋佔地比棚屋還要少得多),然後讓失去土地的原住戶和其它地方的貧民搬入組屋,騰出來的土地用於建設更多組屋,或者發展商業和其它產業。
組屋最初只供出租(從申請到入住要等三年左右),也就是住戶既沒有土地、也沒有住房本身的產權。但李光耀很快察覺到失地貧民對此十分不滿,因此提出“居者有其屋”,主張政府提供補貼,鼓勵住戶買下自己組屋的房屋產權,他認為這有助於國家穩定。
不論租房或購買自己的組屋,都有大量政府補貼,而且收入越低補貼越多。事實上推行組屋政策後,新加坡還是有組屋以外的普通商品房的(只有房屋而沒有土地產權),但組屋因為有補貼,價格便宜得多,因此成為新加坡人居住的主流。
經過幾十年的密集建設,現在新加坡的23個城鎮共有100多萬套組屋。1960年,只有9%的新加坡人住在公共住房,如今接近80%,超過90%的組屋居民買下了房子。
組屋政策改變了新加坡自古以來的居住習慣和方式,為新加坡住房可負擔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為組屋節約了大量土地,面積狹小的新加坡不僅得以發展商業、金融業和港口服務業,還有地皮發展化工等重工業。
但組屋政策強行、近乎無成本徵收民眾土地,引起了不少不滿,而且貧民的不滿並不比富人少——前幾年一位6旬甘榜老人林振喜懷念甘榜棚戶區的文章《早安,昨天》((Good Morning Yesterday)在新加坡網路上風靡一時,就是這種情緒的宣洩。一般認為,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更適合幅員狹小的城市或城邦國家,如果是大國,這種“大包大攬”不但財政負擔沉重,還可能導致社會不滿,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回覆列表
新加坡從歷史上一直屬於馬來西亞。但是當殖民者退去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因為新加坡以華人佔多數,而馬來西亞的馬來族懼怕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太高,因為當時馬來西亞的經濟財富都掌握在華人手裡。所以逼迫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去,這麼做的效果也非常明顯,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直接從40%下降到20%。
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減少了將近一半。這也成為了現代歷史的一道奇觀。馬來西亞的領導者逼迫新加坡獨立,而新加坡的領導人李光耀卻不願意從馬來西亞獨立出去。但不得不獨立的時候,李光耀並不是感到高興,而是悲痛不已。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新加坡當時雖然發達,但畢竟地方太小而且缺乏資源。
獨立之後的新加坡遠不如現在那麼風光,當時的新加坡,可以說是彈丸之地,又缺乏資源,連基本的水資源都沒有。不得不和馬來西亞簽訂條約,從馬來西亞購買水,這樣一個國家雖然稱不上是一窮二白,但日子絕不好過,當時新加坡人都比較悲觀,有人問李光亞說我們新加坡。除了Sunny和椰樹之外一無所有,怎麼能夠發展起來?李光耀卻說。有這兩樣就已經足夠了。事實確實如此,憑藉李光耀的精明能幹,再加上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使的新加坡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現在的新加坡更是將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雖然國家小,但是在國際上發揮的影響力卻不小。
李光耀在年輕的時候經歷過日本的殖民,在當時日本人的。嚴刑峻法嚴苛管理,給了李光耀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當時,日本人的嚴刑峻法之下,新加坡的治安出奇的好,這也給。青年時期的李光耀心裡種下了威權的烙印,李光耀信奉嚴刑峻法來管理。新加坡以華人為主的人口比例又使得房屋問題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華人都有有恆產者有恆心的說法,所以李光耀決定發展新加坡的公屋計劃,讓所有新加坡的公民都能夠有自己的房子。
新加坡能夠實現居者有其屋。是有其獨特原因的,畢竟新加坡的地方並不大,人口也不多。這樣一個小國能夠實現居者有其屋,確實是有他的特點。不能把它看做可以推廣的普遍。但是從中確實有我們可以借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