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黑聖西羅

    個人認為嚴格意義上二線作戰的國家有德國、美國、日本,中蘇也能靠的上。

    二戰蘇德戰場,蘇聯和德國展開了殊死較量。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蘇德開戰前,曾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德國為了避免兩線作戰,竭力爭取對法開戰前,與蘇聯簽訂合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德國早已決定先對法國開戰

    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已經決心進攻波蘭。波蘭與英、法簽訂有軍事條約,當波蘭受到攻擊時,法軍將攻擊德國,同樣地,當法國與比利時受到德國攻擊時,波蘭也會進攻後者。所以,德國認定,一旦同波蘭開戰,即相當於與英、法宣戰。

    裝甲部隊

    這是後德國與蘇聯的關係就很敏感了。一旦此時,蘇聯也對德國宣戰,德國就將陷入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這對剛剛恢復實力的德國來說,將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德國統帥部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蘇聯的中立。

    英、法與蘇聯產生裂痕

    十月革命及蘇聯建立後,由於社會制度等原因,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蘇聯的矛盾激化。到20世紀30年代末,英、法與蘇聯交惡,而在東歐地區的問題上又與崛起的德國發生衝突。

    德國面對的形勢

    面對德國的崛起,蘇聯曾謀求致力於與英、法合作,遏制德國。但英、法長期實行綏靖政策,一方面擔心德國的崛起,另一方面,害怕與德國起直接衝突,英、法希望透過犧牲一些小國的利益,使德國得到滿足。二英、法的這種做法,使蘇聯感到失望,蘇聯也有意與德國達成談判。

    德國加緊對蘇聯的外交攻勢

    1939年8月,德國已經確定在9月1日進攻波蘭。留給德國的外交時間不多了。當英、法軍事代表團也希望與蘇談判,正當代表團在前往蘇聯的船上的時候,德國已經搶先到達莫斯科。

    德國準備用最優厚的條件來爭取蘇聯。德國先與蘇聯達成經濟協議:規定德國向蘇聯提供2億馬克貸款,蘇聯購買德國的工業裝置,蘇聯則向德國提供石油,木材等。

    機群

    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蘇聯決定放棄與英、法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反而與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係,一方面保護自己在東歐的利益,另一方面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納粹德國在日後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8月23日,德國外長到達莫斯科的當天,德國就迫不及待的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避免兩線作戰的目標終於實現了。

    德國在二戰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德國成功地實踐了裝甲兵理論,最早進行機械化作戰,迅速擊敗法國,橫掃北歐,軍事實力可見一般。但是像德國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都不敢輕言兩線作戰,那麼2.5線作戰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 2 # 浩蕩揚子江

    1、德國,處於兩線作戰態勢,這是德國先天的地理條件造成的,處於英國-法國-蘇聯的夾擊之中,雖然打敗了法國,但無法登陸英國本土,無法讓英國退出戰爭,不得不繼續處於兩線作戰的態勢之中

    2、蘇聯,原則上處於德國和日本夾擊的兩線作戰態勢之中,但日本國力不足,資源不足,注意力集中在東南亞地區,但蘇聯還是被日本牽制了很大一部分兵力。

    3、英國,英國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它遠離歐洲大陸,可以專心發展海軍,防範歐洲大陸國家的進攻,並作為未來反攻歐洲的跳板,但英國擁有大量的殖民地,為了維護殖民地利益,英國不得不將相當大的注意力放在海外殖民地,所以他在北非要與德華人義大利人作戰,在亞洲還要和日本人作戰。

    4、美國,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兩洋隔開了美國和其他參戰國,參戰後主要在太平洋同日本人作戰,登陸歐洲後又同德華人作戰。

    5、日本也是多點作戰,陸軍深陷中國戰場,海空軍又同時和美國、英國、澳洲、法國等國開戰。

  • 3 # 天下武器

    這個問題很大,因為參戰國很多,只說主要國家

    一、德國:東西兩線作戰,東是蘇聯,西是英法以及後來加入美軍

    二、法國:初期義大利,德國的進攻

    三、日本:日本多線作戰,期初是中國,後來美國加入,在後來蘇聯又加入

    四、中國:日本和泰國,泰國從邊境進攻,只不過被中國軍隊打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