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食慄派
-
2 # 育兒網
對於愛吃水果的寶Bora說,雖然水果好吃營養豐富,但也不能吃得太放肆,否則反而對健康不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蔬菜水果不能相互代替
水果中所含的無機鹽和膳食纖維少於蔬菜,寶寶的胃腸缺少這些物質,容易消化動力不足,而且寶寶如果不吃蔬菜,營養攝入不夠全面,身體的生長髮育會受到影響,所以這兩者之間不能互相替代。
要吃應季水果
新鮮的時令水果才是健康的選擇。建議購買水果一次不要購買太多,否則很多水果不易存放,時間一長容易變質,吃了不新鮮的水果不僅營養不全面,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水果不能隨便吃
寶寶每天吃水果的種類應該得以限制,吃得太多,品種太雜,會影響寶寶的食慾,而水果中的糖分含量也不低,對寶寶的健康也會造成威脅。寶寶吃的太多就沒有胃口再進食其他的食物,正餐必然會受到影響,消化功能、營養的攝取量減低,會影響寶寶健康成長。
根據寶寶的體質選擇水果
比如偏熱體質的寶寶應避免進食過多熱性水果,否則容易便秘;如果寶寶存在維生素缺乏的現象,就要給寶寶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水果,比如獼猴桃、橘子等。
在正確的時間吃水果
水果應在兩餐之間食用,飯前飯後並不是寶寶吃水果的最佳時間,因為飯前吃水果會影響寶寶進食正餐,飯後立刻吃水果,又會給寶寶的胃增加消化負擔。
ps:以下這類水果要特別注意
1.桃
需要注意的是對桃毛過敏的寶寶、有消化不良現象的寶寶、便秘的寶寶、有內熱的寶寶不適合多吃桃子。否則寶寶容易出現腹脹、毛囊炎等問題。
2.李子
李子是促消化的高手,可以讓寶寶的食慾更強,但它的缺點是含有大量的果酸,如果吃太多李子容易損傷寶寶的脾胃,所以幼兒應少吃李子。
3.荔枝
荔枝屬於熱性水果,吃太多容易讓寶寶上火。在吃荔枝之前,把荔枝放在淡鹽水中在冰櫃中冷藏幾小時後再食用,可預防上火現象的發生。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水果新增需嘗試,從低到高慢慢加
對於剛開始新增水果的寶寶,需從低敏水果逐步嘗試再到中敏、高敏水果,每次新增一種水果,新增後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的情況。
如果出現皮疹、嘔吐等過敏現象,需立即停止新增。例如芒果、菠蘿等熱帶易過敏的水果,可以寶寶大些待胃腸功能發育完善後再考慮。
如果寶寶不過敏也沒有腹瀉,可以多種水果混合吃,讓寶寶品嚐感受不同的水果的不同味道,逐步豐富味蕾,促進味覺發育。
水果正餐不能少,營養均衡很重要
水果屬於零食的一種,不能替代主食,可以作為加餐在兩頓正餐之間進行新增,儘量在固定的時間給寶寶新增,每天固定的量,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貪嘴。
再好的水果都要適量,一次性攝入過多容易造成胃腸負擔,既無法實現營養的吸收,還容易誘發胃腸疾病。
對於寶寶喜歡的水果,更要控制餵食量,不能寶寶喜歡吃的就多給,不喜歡的就少給或者不給,儘量做到各種水果都嘗試吃,感受不同的味道,從不同水果中攝取不同的營養。
水果新鮮很重要,變質冷藏都不好
儘量選用新鮮的水果給寶寶餵食,避免深加工,儘量不要冷藏,當天的水果當天消耗掉,部分水果可去皮,小月齡寶寶可刮泥,促進寶寶對食物本身味道的感知,一旦水果區域性變質就不要給寶寶食用啦~
-
4 # 七悅媽
不同月齡的寶寶對水果的適應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要因人而異、因時間而異。
1、1歲以前的嬰兒吃水果:
1)、喝新鮮果汁。選擇新鮮、成熟的水果,用水洗淨後去掉果皮,把果肉切成小塊,或直接搗碎放入碗中(先去果核),然後用湯匙背擠壓果汁或者用消毒紗布擠出果汁,也可用榨汁機取果汁。
2)、煮水果。將水果用刀切成小塊,放入沸水中,蓋上鍋蓋,煮3分鐘至5分鐘即可。 3)、挖果泥。4月至5月大的嬰兒即可吃果泥。先將水果洗淨,然後用小匙刮成泥狀。食量以嬰兒接受程度為準。每個嬰兒的食量不同,媽媽們要注意,不能多吃造成積食。
注意事項:
1、水果要保持乾淨。要注意水果必須洗淨、去皮。
2、需要保持穩定狀態:吃葡萄、櫻桃等小而圓的水果要特別小心,警惕發生嗆噎、窒息危險。
3、注意時間:吃水果最好安排在餵奶或進餐後,因為水果含糖比較多,奶前或餐前食用會影響正餐進食量。
4、由少到多。新增水果輔食時,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的原則。
5、吃不容易過敏的水果:建議給嬰兒餵食最常見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橘子、梨等,不要給孩子挑選稀有的、少見的進口果品,這樣有助於減少過敏症。
6、最好吃當季的水果: 時令水果在自然環境中成熟,營養成分損失少,不用催熟劑,儲存時也不用過多防腐劑,食用更放心。
7、注意不能過量食用:吃得過量,也能致病。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吃橘子,一次吃好幾個。橘子中胡蘿蔔素的含量豐富,短期內大量攝入胡蘿蔔素後會引起高胡蘿蔔血癥,全身或區域性皮膚髮黃,嚴重者伴有噁心、嘔吐、四肢無力。一旦出現此症狀,應立即停止吃橘子,多喝水,經5天—7天后便會自然康復,面板黃色消退。
-
5 #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如何吃水果?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媽媽不會考慮的這麼細緻,但是對孩子來說,吃水果真的是有要求的。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2歲以後,孩子每天的水果攝入量應該是200-350毫升。
對於2歲以前的孩子,應該怎樣正確的來吃水果呢?第一,水果的新增一定要在輔食添加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已經嘗過很多蔬菜之後。這是因為,水果含糖量高,味甜,如果過早開始新增水果,可能會引起寶寶挑食。
第二,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來吃,如果在餐前吃,水果容易引起飽腹感,影響孩子正常的飯量。如果放在餐後來吃,又容易引起腸胃的消化不良。
第三,易過敏的水果,儘量推遲餵養時間。比如芒果,桃子,獼猴桃以及草莓,芒果等,這些帶毛的水果或者是種子類水果容易引起過敏,可以考慮一歲後再開始新增。
寶寶如何正確吃水果?首先,體質比較偏熱的寶寶可以多吃寒性水果。體質偏熱的寶寶通常表現為,孩子容易便秘,舌尖偏紅,經常性口腔潰瘍。
其次,體質偏涼的寶寶可以多吃熱帶的水果,體質偏涼的表現,孩子容易出虛汗,腹瀉,容易積食。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吃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桂圓以及芒果,榴蓮。
第三,抵抗力差的孩子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比如橘子,橙子,聖女果等。維生素C可以增強抵抗力。
第五,體質偏胖的孩子,要儘量吃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聖女果,菠蘿,潘石榴等。
第六,水果最好每天換著吃,也就是中國居民膳食上提到的,多吃不同的水果,不要總是固定一種。
三、時令水果怎麼吃?一月,專吃獼猴桃
二月,甘蔗營養高
三月,菠蘿正當令
四月,山竹胃口調
五月,草莓為上品
六月,水果屬櫻桃
七月,桃子全身補
九月,葡萄抗氧化
十月,白梨把肺保
十一,蘋果人皆益
十二,桔子維C高
水果怎麼選,當然是當季的最好了!每個月要吃什麼水果,看上圖就好!
-
6 # 丸子偶尼
兒童該如何正確吃水果呢?
注意食用量:兒童每日食用水果在150g~200g比較合適,不宜過多。水果含糖量較高,吃完水果後應用水漱口或者刷牙。
注意過敏現象:很多兒童都存在對特定水果過敏的現象,在眾多水果中,以熱帶水果最容易使人過敏,所以在兒童接觸一種全新水果的初期,都應注意觀察該水果是否可致孩子過敏。
不吃過涼的水果:尤其在寒冷的秋冬季,新買的水果應放至與室溫相同的溫度再讓孩子進食,以免損傷孩子的消化系統,或導致脾胃不適,造成腹瀉、嘔吐等現象。
當作加餐食用:水果做為兒童的加餐,可以分上下午兩次進食,每次不要吃太多,並注意與正餐拉開時間間隔,以不耽誤正餐進食為原則。
以上就是對兒童食用水果方面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你有用。
回覆列表
寶寶怎麼吃水果?
➊ 小月齡
吃果泥,用勺子餵給寶寶吃。
➋ 有一定咀嚼能力後:
軟一些、適合咀嚼的水果,比如牛油果片/條、香蕉塊/條等;
圖:pixabay
➌ 再大一點:
獼猴桃塊、火龍果、熟桃肉塊、蘋果片/塊#選黃元帥之類軟的品種#。既鍛鍊寶寶咀嚼能力,也可作為手指食物培養自主進食能力。
寶寶吃水果要加熱煮熟嘛?如果能夠適應生食的水果,那麼不一定需要加熱煮熟;
如果腸胃比較虛弱或正在生病,加熱煮熟後的水果可能更利於消化吸收。
不過生食水果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注意清洗乾淨,刀具餐具也要注意生熟分開、清潔消毒。
圖:pixabay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給寶寶喝未經巴氏消毒的市售果汁;有汙染風險的,熟制的果泥更為適合。
水果咬咬樂好用嘛?很多媽媽會覺得方便好用,但比起便利性,小栗子更關心營養和習慣的問題。
寶寶會將咬咬樂視為玩具的一部分,也沒有規律的進餐時間,不利於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
咬咬樂的孔徑比較小,吃到嘴裡的多數是果汁,大量的膳食纖維仍留在袋內。
水果和果汁最大的差別在於膳食纖維的含量,果汁中含有的糖為純能量物質,消化速度遠比水果快得多。
1歲以內的寶寶是非常不推薦喝果汁的,小寶寶吃水果還是選用果泥,保留了膳食纖維。
如果用咬咬樂,一定注意清洗,否則容易滋生細菌,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還沒加輔食,喂點果汁可以嗎?不要這樣做!
為什麼要給果汁?怕營養不夠嗎?還是怕寶寶渴?
未加輔食前,母乳或配方奶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和水分需要。
Photo via Visual hunt
給予果汁意味著本該給寶寶的奶量被一部分果汁所替代。
這樣做可能導致寶寶營養攝入不足,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比如鐵、鋅、鈣的攝入都會減少;
而糖分攝入又過多,可能引起蛋白質營養不良或身材矮小。
1歲以下不要喝,1歲以後呢?1歲以內:不建議喝果汁
1歲以上:三餐吃得不錯,可以適量喝一點純果汁#100%的果汁,不是含果汁的飲料#
1-3歲:不宜超過120毫升/天
4-6歲:不超過120-180毫升/天
6歲以上:不超過240毫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