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肥飛墨設計師

    設計師小墨,專注分享裝修經驗,有任何裝修疑問都可以私信我哦!

    還記得去年實行分類垃圾管理後,自己天天像背乘法口訣一樣,去學如何分類收納,一連家裡多出好幾個垃圾桶,最近又受這疫情影響,連個口罩都要單獨有個垃圾桶來裝,生活太難了......

    對比之下,我才發現日本的分類收納有多嚴謹,傳統垃圾桶她們早不用了,只剩個框架,再用透明垃圾袋分類裝垃圾,什麼垃圾該放哪個袋子裡,一目瞭然。

    聽我這麼一說,是不是感覺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而且這樣的垃圾架結構簡單卻功能齊全:

    可能很多人這時候就笑了,不就一個垃圾桶麼,要啥功能齊全?請不要懷疑如今大家偷懶的程度:①為了避免垃圾異味,會有人選擇帶蓋的垃圾桶;②"懶癌晚期"的,垃圾桶下面還要選個帶腳踩的;還有更高階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So,再看看日本常用的這個分類垃圾架,雖然在外觀這方面可能顯得太摳了,但下面帶個輪子,方便移動;還堅持在架子上面加個蓋子,不用擔心垃圾異味飄滿屋!也不知道是誰設計的,真想給他一個大大的贊!

    然後就是這個分類收納的方便性了:

    每天上下班日理萬機的,天天還要為哪個垃圾桶裝哪個垃圾發愁,如果沒有貼標籤的話,帶蓋的垃圾桶還得開啟瞅瞅,哎呀媽呀,想想那個味......換成這種分類垃圾架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垃圾袋透明,家裡小孩都知道該怎麼放。

    最後就是保證家裡的乾淨整潔了:

    剛開始我認為,就剩個架子,垃圾袋破了,髒水髒垃圾不就掉一地兒的麼?後來理性的思考了一下,選個結實點的垃圾袋不就成了,水漏地上拖一下就行了,如果是封閉式垃圾桶,到時整個垃圾桶還要刷一遍,反而這種收納方法更能保證家裡整潔。

    還有很多比較實用的處理垃圾收納的方法,在這裡也簡單給大家列舉一二:

    ▷廚房面積小,櫥櫃上掛個掛架,不佔地放在水槽處也比較方便。

    ▷陽臺衛生間或者有院子,用幾塊網格板拼成收納籃,套個塑膠袋專門收納喝完的塑膠瓶。

    ▷快遞紙箱也不用扔,留著當垃圾桶剛好合適。

    ▷櫥櫃下可以專門留空一塊,專門放垃圾桶,省地方便。

  • 2 # 李玉靜33133

    第一,國家極度重視,因為日本是個島國,資源極度匱乏。

    第二 ,全民教育,從娃娃抓起,每個日本人都有這種危機感。

  • 3 # 小花貓娛樂

    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母親手把手教下一代的。從出生開始就學起的。有些學到老也分不對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個香菸盒,其間的紙盒、外包的塑膠薄膜、封口處的那圈鋁箔。這個香菸盒就要分三類:外包是塑膠,盒子是紙,鋁箔是金屬,所以這件東西就要分三類丟棄。垃圾分類對日本的孩子來說,是從小舊看慣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絲不苟,榜樣的力量就會鑄就他一生的習慣。

  • 4 # 不會太久的孤單

    為什麼日本人能夠“忍受”嚴苛的垃圾分類

    去過日本旅行或留學的童鞋肯定會感嘆日本街道為什麼這麼幹淨,其實這背後和日本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有很大關係。說到日本的垃圾分類,小編有些不堪回首。以前在日本住的時候,小編就收到了房東拿來的垃圾分類指南,垃圾細緻的分類一直讓小編頭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下日本人的垃圾分類。

    日本為什麼要垃圾分類?

    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高速增長。不過隨之帶來的工業汙染使日本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所以,從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

    另外,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透過垃圾分類,可以更有效率地回收可再生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垃圾分類減量3R原則:REDUCE(源頭減量)、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

    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極致”,在很多外華人看來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如何分類。

    如何分類垃圾?

    因為日本實行地區自治,所以各地方垃圾分類的規定有所不同,不過大同小異。垃圾分類很細,為了讓居民明白,每個市都會寫一本垃圾分類指南,上面詳細說明如何分類以及注意事項,家庭主婦們按照指南來進行。垃圾簡單分的話有四類,多的話有分八類。小通以前在京都生活過,下面就以京都為例子介紹。

    為了弄清如何分類,小通特地跑去京都市官網下載了《家庭垃圾分類指南》,一翻看,多達32頁!還沒看小通就已經狗帶了好麼。

    京都垃圾主要分為三大類:可燃垃圾、可再生資源垃圾、大型垃圾。其中可再生資源垃圾具體又分為四小類:紙質類、瓶罐類、塑膠包裝類、小型金屬類。所以垃圾一共需要分為六類。

    首先是可燃垃圾,比如蔬菜果皮、剩菜剩飯等廚餘垃圾,竹籤、菸頭、破碎的玻璃等。注意紙質的牛奶盒或飲料盒不屬於可燃垃圾。注意:裝進袋子前要把水分脫幹、玻璃要用厚紙包住。

    可燃垃圾要用專門指定的黃色垃圾袋,這個垃圾袋是要錢的,也就是說不像中國隨便拿個袋子裝。這麼做也是讓大家儘量少產生垃圾,畢竟多扔垃圾多付費啊。

    接下來是資源垃圾裡的瓶罐類,包括易拉罐、啤酒瓶、礦泉水的塑膠瓶。

    塑膠包裝類包括洗滌劑的塑膠瓶、泡沫類的餐盒、杯子、塑膠袋等。

    瓶罐在裝入專用透明袋前,把裡面殘餘飲料倒掉並洗淨(防止發臭),不要踩扁,因為作為可迴圈利用到時送去垃圾處理廠可自動識別。

    資源垃圾要用透明袋子,方便回收員確認。如果分類錯了,會被貼上標籤,留在原地。

    比如對於普通的礦泉水瓶的處理,首先擰下蓋子,然後撕開瓶外包裝紙,這樣一個瓶子就分了三部分。

    包裝紙和瓶子歸類為資源垃圾。蓋子如果是金屬製的話,歸為可燃垃圾,如果是塑膠的話歸為資源垃圾。

    好累,這只是處理一個瓶子而已啊……

    接下來是可迴圈利用的紙質垃圾。比如報紙雜誌、紙箱、信封、包裝紙、紙袋、廁紙的圓筒紙芯、日曆、筆記本等。

    小型金屬、噴霧罐類,比如熱水壺、鍋、平底鍋、勺子、噴霧劑等。扔時要除掉表面上的油漬,特別是噴霧劑要用完,防止產生爆炸。然後裝入透明袋中,並寫上“金屬”二字。

    這邊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金屬類都歸為這個。比如剪刀、菜刀、啞鈴等並不能歸為小型金屬類。

    當然還有其他資源類垃圾,比如舊衣服舊毛巾等。

    最後是大型垃圾,包括衣櫥、床、腳踏車、被子等。扔大型垃圾可不是免費的,而是需要付錢。扔垃圾還要付費,小通有點崩潰……

    首先你需要打電話給處理大型垃圾中心預約來回收的時間,然後去便利店買一張處理大型垃圾的手續券貼在上面,根據重量還要交處理費(100Kg以下1000日元)。這才可以合法的扔掉。

    而“家電四大件”的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需要自己聯絡電器商店來收購。

    在日本垃圾回收的時間和地點是固定的,並不是喜歡什麼時候扔就什麼時候扔。因為廚餘垃圾會產生味道,所以可燃垃圾一週有兩次回收的時間。而其他的資源垃圾一週回收一次。具體時間各地區不一樣,比如週一、週四上午8點半回收可燃垃圾,週三8點半回收資源垃圾。

    如果睡過頭錯過了這個時間,那就只能放在家臭上幾天。小通就有很多次忘記,然後家裡堆著一大堆垃圾……

    所以一般家庭主婦都會把扔垃圾的時間貼在廚房最顯眼的位置╮(╯_╰)╭

    日本家庭主婦真是不容易啊,每天要和垃圾分類戰鬥,光是分類都要花上十多分鐘吧。

    一些地方也會用網罩,防止烏鴉、路過的喵星人亂翻垃圾。

    分類後怎麼處理

    分類後的垃圾一般是先被運往回收中心做簡單的壓縮捆包,然後在送去專門製造廠。比如紙質會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或廁紙等;飲料瓶、罐和塑膠等被送到的工廠處理後做成新的瓶罐。

    在垃圾焚燒過程中可以帶來發電,同時焚燒後的垃圾渣可以用來鋪路和填海,垃圾經過迴圈處理變廢為寶。如果事先做好垃圾分類,資源處理就變得事半功倍。日本人平時垃圾分類的習慣無形中對整個國家貢獻著一份力。

    為什麼日本人能夠“忍受”垃圾分類

    對於如此細緻的垃圾分類,小通一直納悶為什麼日本人能夠每天忍受對垃圾的溫柔處理,並且自覺做到這麼好。其實這與日本的法律、教育以及民眾的道德意識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嚴苛的法律。日本對垃圾分類制定相關法律。如果隨意亂丟廢棄物,最嚴重的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83萬元!簡直天價罰款!)法律還要求公民如果發現胡亂丟棄廢棄物者要立即舉報。

    其次,日本人從小接受環保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孩子就被教育不隨便丟垃圾。到了高年級社會課中,會實地考察參觀居住地的垃圾處理廠,讓學生們都能切身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道德約束。在日本,人們已經把是否按照規定對垃圾進行分類作為評判公民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如果不嚴格的執行垃圾分類的話,不僅將面臨罰款,還將在小區落下個“不履行垃圾分類”的壞名聲

  • 5 # 夢影天翼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將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那日本一定是其中一個。

    在日本旅遊歸來的小夥伴,都吐槽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日本的街頭巷尾,找個扔垃圾的垃 圾桶實在是太難了!

    日本的街道真的非常乾淨,那麼,日本人把垃圾都扔哪兒了呢?

    答案就是:便利店門口!

    但只是為了方便在便利店買完東西后產生的垃圾。

    平日裡,幾乎看不到隨地亂扔垃圾的日本人。他們通常是把垃圾放進包裡帶回家再分類處理掉。東京還勉強可在便利店或車站找到分類垃圾桶,標識得清清楚楚的,哪類垃圾該放進哪個桶。小城市就基本只能老老實實地帶回家,認真分類處理好,在規定的日期擺到門口,扣得嚴嚴實實的等待回收。

    翻開日本女孩子隨身挎的名牌包包,會驚訝地發現,裡面除了化妝品之外,還有購物小票、空瓶子等垃圾。每個遛狗人也都有必備的四件套:紙、水、長夾、塑膠袋。

    其實垃圾分類在日本更像社會公約和常識,和大街不能隨地吐痰和大小便差不多,日本只是形成了更加苛刻的規矩罷了。

    日本畢竟是一個嚴重缺乏資源的國家,很多時候都需要廢物利用。再生紙,二次水瓶等等都可以在超市買到,垃圾桶的減少有利於城市的乾淨整潔,減少清掃人員的負擔,進而減少僱傭人力資源的浪費。

    而垃圾桶的分類更加使得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隨著政府對民眾不斷強化減少垃圾印象,垃圾桶的減少也變得很正常了。

    扔垃圾在日本不僅要分類,就連扔垃圾的時間都有講究。如果分類錯了,不被回收,或者錯過扔的時間了,那就隻眼睜睜的看著垃圾車走遠,拿著回家臭上幾天,等下次才能扔了。

    所以很多人在夏天完全不敢料理海鮮類的生鮮食材,想想看,要是錯過了倒垃圾的時間,那整個房間的味道可不要太“好聞”哦!

    那麼是什麼讓日本形成了如此“變態”的垃圾回收、分類習慣的呢?

    首先,日本的每個地區都有自己詳細的垃圾分類手冊指南和嚴格的規章制度。

    日本垃圾處理實行的是地方自治制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規定。有的地方比較寬鬆,只要分7、8類。令人髮指的地方則要分20多類。比如在京都的中野區,大方面可分為可燃垃圾,星期一、四早上8點前扔;不可燃垃圾,星期六早上8點前扔;報刊書籍紙箱、瓶瓶罐罐類星期四早上八點半前扔;陶器金屬玻璃類的,第一、三週的星期二早上8點前扔。

    光塑膠瓶就要分瓶身、瓶蓋、塑膠包裝3個部分,要洗乾淨了才能扔。煤氣罐、體溫計、血壓計、打碎的玻璃陶器等製品要包裝好,貼上標籤。另外,大型傢俱、家電等扔之前要先打電話預約,還得花錢去便利店買專門的貼紙貼上,隨意丟棄是違法的……違法的……法的……的……

    比如說橫濱市,規定在透過指導——勸告——命令之後還屢教不改的,將處以2000日元的罰金。

    日本幾乎沒有職業歧視,會被鄰居看不起的是,沒有處理好垃圾分類的人。所以搬家之後去市役所進行登記後,首先就會發一本這個市垃圾分類的說明。很厚的一本,裡面幾乎都概括了家庭所有會可能產生的垃圾的分類辦法。

    如果你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有幸”分錯了垃圾,會得到一份大禮包,上面貼著一張黃牌警告,這份大禮包就是你分錯的垃圾……

    其實,也有很多地方對垃圾“不分類”的行為原則沒有什麼具體的處罰措施,一般透過鄰里互相監督。

    所以,在日本如果做不好垃圾分類,很有可能會被孤立到沒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打工仔買房記》,劇中一位壞鄰居總是把男主媽媽分類好的垃圾弄亂,結果收垃圾的人就把男主媽媽的垃圾扔回去,不回收。不僅如此,整個社群的人都在議論她,並且開始孤立男主媽媽…

    其實,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嚴重工業汙染使日本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並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並滲透到每個家庭、每個人。到如今,垃圾分類的意識與方法早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那麼,日本人為什能這麼快就適應並習慣了垃圾分類呢?

    首先與他們從小到大的教育有關。在剛上幼兒園時,爸爸媽媽就會教他們食物不要剩下,每天勤洗澡,更換不同的衣服,在家門口必須脫鞋,垃圾自產自銷,精細的垃圾分類方法等。從小就養成了愛乾淨與保持良好衛生的好習慣。

    學校會教他們人與環境的關係。甚至有的學校會組織學生去垃圾焚燒廠參觀,讓他們瞭解,不同的分類會影響到垃圾焚燒轉化率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率。日本的動漫也不竭餘力地宣揚環保,比如破壞環境的是大壞蛋等。於是每位家長便承擔了手把手教育下一代垃圾分類的責任,如果連垃圾分類都不會的話,在日本民眾看來,不僅是一件丟人的事,還會被人說成沒教養…

    那麼,日本的垃圾分類和處理做得到底有多麼極致呢?

    PS:地方不同,在分類和處理上會有稍微的差異

    關於垃圾分類,一般分為:

    1、可燃垃圾:廚房垃圾、不能再生的紙類、木屑等

    2、塑膠瓶類:飲料、酒類、醬油等塑膠瓶等

    3、可回收塑膠:商品的容器或包裝袋等

    4、其他塑膠:容器、包裝以外的塑膠等

    5、不可燃垃圾:陶瓷類、小型電器、燈泡保溫瓶等玻璃製品 等

    6、資源垃圾: 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包裝紙盒、信紙等) 布類(舊衣服、窗簾等) 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空罐子(噴霧器的管子必須用盡),玻璃類(酒類、醋、醬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7、有害垃圾: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

    8、大型垃圾: 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等

    不是隻有你覺得分類複雜,連日本主婦都要經常閱讀分類指南,以防自己弄錯…

    分類細緻之餘,每種垃圾的分類方法也不同。

    比如說塑膠瓶,扔之前需要以下四個步驟:

    1、喝光之後,去掉瓶蓋,撕掉標籤;

    2、簡單水洗;

    3、踩扁瓶子;

    4、分類放入收納袋。

    比如說牛奶盒子,每個牛奶盒子包裝上都有明確處理的步驟——洗乾淨,剪開,晾乾。

    下面是日本小學學清洗牛奶盒的過程:牛奶喝乾淨之後,撕開,清洗,晾曬,收集在一起,等著回收.

    舊紙盒也需要拆開,疊放好,用繩子捆好,舊報紙也是這樣。

    除此之外,日本很多地區對於哪一類垃圾用什麼樣的垃圾袋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說名古屋市,每種垃圾袋有特定的顏色分類和系列號,容量一般分為10升、20升、30升和40升等,按大小每個袋子的價格也不等。

    這類垃圾袋大都採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形式,很多地區還要求記名,這實際上起到了一種監督作用,提高民眾自覺性。

    那麼垃圾分類之後如何扔呢?

    日本居民要按照規定的日期和時間段在規定的場所扔垃圾,由當地地方政府負責回收。

    一般情況下,每個住宅區都有這樣一個回收垃圾的區域。

    而且,日本很有地方會在年底重新給每一家送上第二年的垃圾投放“年曆”,也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垃圾分類指南”,上面配有各種類別垃圾的漫畫,幫助人們進行垃圾分類。

    而最讓你頭大的,是大件的傢俱,你想想看,一件傢俱裡又是木材又是布料還有皮革……所以就需要聯絡回收公司並交納費用…交納費用……交費。

    這要在咱們天朝,收廢品的大爺早就踩著三輪車在你家樓下等了。

    但是在日本沒有這麼好的福利,你必須自己聯絡大型垃圾處理公司,然後和他們約定好時間,在規定的時間自己把垃圾放到固定的位置,然後購買大型垃圾處理券貼在垃圾上才行。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大型垃圾處理券

    如果不交費就沒人收(事兒麻找到的發家致富的新方法!去日本收破爛不僅不用給別人錢,別人還倒貼給你錢!)垃圾放在門口時間長了就會有人過問。

    在東京扔一把椅子需花300日元、一個單人小沙發600日元、一個雙人沙發1600日元、一個餐桌900日元、一個腳踏車600日元、一個工具箱300日元、一個皮包300日元、一個三腳架300日元、一把拖布300日元、一個吉他300日元、一個電飯鍋300日元等……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垃圾房概念就迎運而生。所謂垃圾房就是在建設小區時,在一樓附近建一個垃圾房。住在小區裡的人可隨時往垃圾房裡扔垃圾,垃圾房將垃圾歸類儲存,等回收公司車來了後將房裡垃圾拉走。

    一些較大垃圾在聯絡有關部門交納費用後,也可以放在垃圾房裡,等待專業公司回收。這種垃圾房解決了以前必須在指定日期扔垃圾問題,所以一經問世就受到歡迎。前不久日本進行一項調查,小區裡最需要的公用設施是什麼?結果答覆空前一致是垃圾房。從這件事能看出垃圾房在日本人心中多麼重要。

    看到垃圾房如此受歡迎,一些已建好多年的住宅小區也動作起來。現在日本經濟不好,買車的人較少有的停車位租不出去,乾脆在停車位上建起了垃圾房。如此一來在垃圾房引誘下,小區裡閒房很快租了出去,垃圾也可得到及時處理,可謂一石二鳥。隨之而來也出現問題。

    周圍其它小區一看這裡有垃圾房,於是半夜跑到這裡偷偷扔垃圾,垃圾房很快就滿了。為了與周圍沒垃圾房的小區劃清界線,有垃圾房的小區在垃圾房加鎖,每家發鑰匙並在周圍按裝監控器等,防止其它小區乘虛而入。

    除了家庭垃圾的分類,像在學校、辦公樓這樣的公共場合,會擺放分類明確的垃圾箱。

    另外日本的自動售貨機是很普遍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會在售貨機旁邊設定垃圾回收箱。

    這就是為什麼日劇、動畫片裡面的人都是在自動售貨機或者便利店門口喝飲料……

    這一系列的垃圾分類,其實也正說明了日本大街上的垃圾桶為什麼少之又少了。一方面就是大家已經養成習慣,拿回家進行垃圾分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一些懶散的人,不認真分類就將垃圾隨便丟在公用垃圾箱裡。

    其實,不設定垃圾箱有利也有弊,之前peckmon go 這個遊戲很火的時候,大街上、廣場上到處都是人,然後垃圾扔得到處都是,日本人自己都驚呆了…

    說完垃圾分類和回收,大家一定很好奇日本人是怎麼處理這些垃圾的。

    在日本,每個地方都建有垃圾處理廠,在這裡不可再生的垃圾被埋藏或用於焚燒發電,可再生資源被分類回收。

    除了報刊、紙板箱、塑膠飲料瓶等可再生資源外,電子產品會被解體回收其中的貴金屬等可用資源;廢棄食用油被加工製成生物燃料。

    而且,日本《廢棄物處理法》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最高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東京、長野等地都發生過亂扔垃圾被罰款甚至遭起訴的案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圓明園十二獸首嘴巴都噴出水來,那個時候有增壓水泵和電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