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作為中國歷史上廣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各類筆記小說中的出場頻率也是比較高的,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樂史撰寫的《楊太真外傳》。
《楊太真外傳》是樂史在採錄了《安祿山事蹟》、《逸史》等歷史筆記的基礎上重新撰寫的文言小說,因而別具史料價值,加之文字優美,形象生動,所以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反映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戲曲、影視作品,基本都是以該書為“指令碼”的。
按照此書中的記載,玄宗“得到”楊貴妃並沒有經過撕心裂肺的糾結和蕩氣迴腸的馬震,過程很簡單:“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歸於壽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於壽邸。”就是說楊玉環在開元二十三年嫁給壽王李瑁,五年後,玄宗讓高力士直接把楊玉環從壽王府接了出來,納入宮中。
《楊太真外傳》畢竟是小說,有一些誇張和杜撰的成分,相比之下,《開元天寶遺事》和《明皇雜錄》作為史料筆記,可靠性要高得多。
《開元天寶遺事》是五代文學家王仁裕根據在西安一帶“採撅民言”得到的資料編撰而成的,其中謬誤之處不少,有價值的內容也很多。在這本書裡感受到的玄宗和楊貴妃更像是一對兒很有小資情調的恩愛夫婦。
比如《醒酒花》一則記載:“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官,因宿酒初醒,憑妃子肩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與妃子遞嗅其豔,帝曰:不惟萱草忘憂,此花香豔,尤能醒酒。”,還有《解語花》一則:“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歎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躍然紙上。
不過看得多了,也覺得玄宗有點太愛炫耀和得瑟,《被底鴛鴦》一則有記:一次,玄宗跟楊貴妃一起去興慶池避暑,“晝寢於水殿中”,宮嬪們湊在一起看雌雄兩隻水鳥在水中嬉戲,玄宗又忍不住摻和進來,抱著楊貴妃在綃帳裡對宮嬪們說:“你們喜歡看的那雌雄水鳥,怎麼比得過我和貴妃這對被底鴛鴦?”
真不知道“秀恩愛,死得快”這句話,最早是不是給玄宗私人定製的。安史之亂中,楊貴妃被高力士以羅巾勒死。
今天的人們,喜歡從各個角度賞析、玩味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甚至編排出“馬震”來滿足某種重口味的需求,但是往往忘記了,此二人的悲劇結局頗有些咎由自取。歷史上不乏迷戀女色的帝王,但不是個個都像玄宗這樣把國家大事交給愛妃的家人,縱容其貪贓枉法、巧取豪奪;歷史上也不乏芳華絕代的皇妃,但並不是個個都像楊貴妃這樣縱容家人操弄權柄、禍亂朝綱——而玄宗對楊家的驕縱和重用,無疑是“安史之亂”最重要的成因之一,更何況玄宗與楊貴妃無論怎樣“回看血淚相和流”,也不如安史之亂給萬千百姓帶來的生靈塗炭更加悲慘。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於池西岸別築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後經祿山之兵,不復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這是《開元天寶遺事》的倒數第三篇,取名《望月臺》,文字雖短,讀來令人傷古懷今,惆悵不已。歲月悠悠,世間多少事,想來竟皆是“憑欄望月不盡,惟有基址而已”。
楊貴妃作為中國歷史上廣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各類筆記小說中的出場頻率也是比較高的,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地理學家樂史撰寫的《楊太真外傳》。
《楊太真外傳》是樂史在採錄了《安祿山事蹟》、《逸史》等歷史筆記的基礎上重新撰寫的文言小說,因而別具史料價值,加之文字優美,形象生動,所以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反映玄宗和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戲曲、影視作品,基本都是以該書為“指令碼”的。
按照此書中的記載,玄宗“得到”楊貴妃並沒有經過撕心裂肺的糾結和蕩氣迴腸的馬震,過程很簡單:“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歸於壽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取楊氏女於壽邸。”就是說楊玉環在開元二十三年嫁給壽王李瑁,五年後,玄宗讓高力士直接把楊玉環從壽王府接了出來,納入宮中。
《楊太真外傳》畢竟是小說,有一些誇張和杜撰的成分,相比之下,《開元天寶遺事》和《明皇雜錄》作為史料筆記,可靠性要高得多。
《開元天寶遺事》是五代文學家王仁裕根據在西安一帶“採撅民言”得到的資料編撰而成的,其中謬誤之處不少,有價值的內容也很多。在這本書裡感受到的玄宗和楊貴妃更像是一對兒很有小資情調的恩愛夫婦。
比如《醒酒花》一則記載:“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官,因宿酒初醒,憑妃子肩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與妃子遞嗅其豔,帝曰:不惟萱草忘憂,此花香豔,尤能醒酒。”,還有《解語花》一則:“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歎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躍然紙上。
不過看得多了,也覺得玄宗有點太愛炫耀和得瑟,《被底鴛鴦》一則有記:一次,玄宗跟楊貴妃一起去興慶池避暑,“晝寢於水殿中”,宮嬪們湊在一起看雌雄兩隻水鳥在水中嬉戲,玄宗又忍不住摻和進來,抱著楊貴妃在綃帳裡對宮嬪們說:“你們喜歡看的那雌雄水鳥,怎麼比得過我和貴妃這對被底鴛鴦?”
真不知道“秀恩愛,死得快”這句話,最早是不是給玄宗私人定製的。安史之亂中,楊貴妃被高力士以羅巾勒死。
今天的人們,喜歡從各個角度賞析、玩味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甚至編排出“馬震”來滿足某種重口味的需求,但是往往忘記了,此二人的悲劇結局頗有些咎由自取。歷史上不乏迷戀女色的帝王,但不是個個都像玄宗這樣把國家大事交給愛妃的家人,縱容其貪贓枉法、巧取豪奪;歷史上也不乏芳華絕代的皇妃,但並不是個個都像楊貴妃這樣縱容家人操弄權柄、禍亂朝綱——而玄宗對楊家的驕縱和重用,無疑是“安史之亂”最重要的成因之一,更何況玄宗與楊貴妃無論怎樣“回看血淚相和流”,也不如安史之亂給萬千百姓帶來的生靈塗炭更加悲慘。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於池西岸別築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後經祿山之兵,不復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這是《開元天寶遺事》的倒數第三篇,取名《望月臺》,文字雖短,讀來令人傷古懷今,惆悵不已。歲月悠悠,世間多少事,想來竟皆是“憑欄望月不盡,惟有基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