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潑墨灑千秋

    出自阿拉伯的寓言 一個主人有一匹老駱駝,它一天到晚任勞任怨地幹活,有一次主人想看看這個老駱駝到底還能裝多少貨物,於是不斷地加、不斷地加,但是老駱駝還是沒有垮,最後主人想是不是已經到了極限呢,於是輕輕地投了一根稻草在它背上,沒想到就是這一根稻草使老駱駝轟然倒下。 意思是說事情發展已經到了極限的臨界點,再增加任何一點點地因素就會使之崩潰。

    擴充套件資料: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在中國,寓言註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歷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絡的。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閱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閱讀模式。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說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

    這些小說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說教和哲學的層面上。它們可以為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於奇異夢境、螞蟻、狐狸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儘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

    一旦不屬於歷史真實範疇,那它們就只能屬於寓言的範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係問題。

    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對一個富於攻擊性的儒者來說,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什麼一想起就會鼻子一酸忍不住就哭的人或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