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官員的“士大夫精神”是否受到皇帝的影響?與皇帝的關係有多大?
1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大資料

    宋代“取士不問家世”的科舉考試製度徹底打破了門閥士族的政治壟斷,成為選拔官吏的主要手段。

    宋代每次科舉考試進士的錄取人數為

    500-600人

    遠超過之前的唐朝和後面元、明、清各朝。

    -《宋史.徽宗本紀》

    北宋一至三品官員中來自布衣者約佔55%,宰輔中布衣出身者達62%,范仲淹,王安石等均出身寒門。

    以武將身份登上皇位的宋太祖對藩鎮割據,軍閥跋扈暴虐深有體會。為避免重蹈覆轍,他大力削減武將的權力,“重文輕武,以文治國”成為宋代的基本國策。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976年)

    士大夫階層是“重文輕武”國策最大受益者,皇帝需要士大夫來制衡宗親,外戚和武將等勢力,維護統治。士大夫則需要透過依附皇權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由於士大夫階層缺乏穩固的政治根基,對權力有很強的依賴性。他們一旦被罷免,就不再對朝政發揮影響,不會對皇權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因此北宋皇帝選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階層獲得了空前的倚重和禮遇。

    《聽琴圖》-趙佶

  • 2 # 體育一家

    這樣說吧,在中國古代士大夫是隨著世襲制度不斷被削弱後才慢慢興起的一種官職,這一行為在科舉制度之後更是得到加強。首先,皇帝想透過注入新鮮的血液來瓦解守舊勢力,而士大夫剛好能夠充當這樣的角色,而這樣的一幫人由於都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熟中庸之道,儒家文化,對於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知恩圖報,可謂是忠臣。自然也就是形成了士大夫精神。他們是皇帝一手選拔出來的人才,對於皇帝更是擁戴,關係可想不一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纖細的身材練成細腰豐臀(想要比較誇張的腰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