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苦茶帶點甜

     懷上雙胞胎的父母在高興之餘,還應該充分認識到:懷了雙胞胎的準媽媽在孕期常見病、妊娠併發症及產褥疾病的發生率等方面可明顯高於一般妊娠,所以,這些幸運的準媽媽應對以下事項多加註意。

      一、營養要充足、合理,食物要易於消化

      懷雙胎時,一個人攝入的營養物質要滿足兩個胎兒的需要,尤其是胎兒在妊娠中、晚期發育迅速,所需營養物質不僅數量較大,而且要求全面合理,否則由於雙胎妊娠時孕婦的血容量增加比單胎時多,孕婦很容易發生貧血,而且胎兒發育不良。因此,孕婦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應注意多吃魚、雞蛋、牛奶、瘦肉及豆製品、水果、蔬菜等,必要時可加服鐵劑、鈣劑等。此外,懷雙胎時往往妊娠反應較重,因此,飲食要易於消化吸收,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二、認真及時做好產前檢查

      臨床上懷雙胎時,容易合併妊娠中毒症、早產、胎位不正、貧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羊水過多等,尤其是妊娠晚期易發生急性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前置胎盤等,發生這些疾病後,輕則影響母胎健康,重則危及母胎生命安全。定期產前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不正常情況,及時給予治療,避免意外發生。

      三、避免早產

      兩個胎兒同肘在子宮內發育成長,會使子宮過度膨脹,子宮難以拉長到適應雙胎過大生長的程度,早產較為常見,尤其是在不注意休息時。因此,注意休息是避免早產的主要措施。

      四、防治貧血

      孕婦一般都有生理性貧血,在雙胎妊娠時更為突出。含鐵較多的動物性食物如豬肝和其他動物內臟,蔬菜中的白菜、芹菜等可多食。但不要多吃菠菜,因為菠菜中的鞣質會妨礙鐵質的吸收。  五、注意休息及早住院待產

      雙胎的子宮增大比單胎要迅速和明顯,特別是在孕24周以後,尤為迅速。在孕晚期很容易產生心慌、呼吸不暢、下肢浮腫及靜脈曲張等壓迫症狀。臨產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無力而滯產,也可因胎盤早期剝離發生產前出血等症,還可因子宮過度伸長,胎盤過大,產後子宮收縮不良而引起產後大出血。故在孕晚期要注意避免勞累。在孕30周後須多臥床休息,這對減輕壓迫症狀,增加子宮的血流量,增加胎兒體重和預防早產都有好處。如有條件,孕婦應及早住院待產,這可保證孕婦休息和減少早產的發生,以保證順利分娩。

      六、最好選擇剖腹產

      如果你期望有多胞胎,那麼你會需要剖腹產。這是多胞胎出生最安全和最簡便的方式。

      雙胞胎的出生不需要與單胞胎出生有任何不同——大多數雙胞胎出生都是直接的、沒問題的,而且不會比只生一個要痛。雖然如此,多胞胎的生產確實有更高的其他介入方式的發生率,而且有早產和小個的更高風險,並不得不花時間在特殊照看上。剖腹產通常更有可能,因為其中一個或兩個嬰兒處在不太理想的出生位置。

      如為雙頭位可以經陰分娩,但對第二個胎兒有造成忽略性橫位的可能性。其他胎位最好不要試產。雙胎妊娠屬於高危妊娠,要注意的很多。加強定期產前檢查,多聽醫生的建議。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從醫護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1)產前知識宣教:利用妊娠後期的產前檢查機會,提醒孕婦預產期時間。雙胞胎妊娠一般容易提前生產,很少能達到足月分娩。囑孕婦一定加強產前檢查頻率,讓醫護人員及時瞭解胎兒生長髮育的情況和孕婦本身的身體狀態,來綜合分析判斷結束分娩的時間和方式,提早做好分娩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患者進行產前知識宣教,對臨產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分娩先兆的各種症狀,比如胎兒下降感、見紅、夜間出現子宮收縮,清晨消失、破水等多種先兆臨產症狀,讓患者對臨產有個初步的瞭解,以便及時住院生產。同時講解臨產後各產程的生理變化及正常生產的過程,有利於解除孕婦對生產的恐懼,積極配合醫生順利生產。

    (2)產前心理護理:雙胞胎妊娠的孕婦在得知確認結果後,在高興的同時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負擔,特別擔心母兒安全。針對孕婦這一特殊的心理狀態,我們與患者及時溝通,幫助患者解除高危妊娠的憂慮。為患者講解現代的醫療技術完全可以保障母親和孩子的安危,只要孕婦本人和家屬好好配合醫護人員的孕期保健指導,一定能夠安全度過孕產期。告知患者我們會為她制定科學的孕產期指導計劃,幫助她順利度過這一特殊階段。

    (3)為孕婦建立健康檔案:對每一個在我站確診為雙胞胎妊娠的孕婦都詳細的詢問病史、然後進行系統的全身檢查和產科檢查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建立一個詳細的健康檔案,記錄建檔時孕婦的基本情況和基本資訊,以便在今後的產前檢查中對比各項檢查指標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互留聯絡方式,以便及時溝通,增加孕婦成功孕育的信心。

    (4)為孕婦制定科學的保健指導:保健指導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各方面的情況科學制定。

    (5)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正常妊娠應於妊娠20~36周每4周檢查一次,妊娠36周以後每週檢查一次,共進行9次產前檢查。指導雙胞胎妊娠孕婦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身體情況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保證孕期安全。囑患者特別進入妊娠30周以後,應該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6)宣教孕產期保健知識:透過一對一宣教方式,傳播雙胞胎妊娠孕產期保健知識。贈送圖文並茂的雙胞胎妊娠孕期安全知識手冊和光碟,讓病人回家後和家屬一起仔細學習,這樣既能做到宣教內容全面,也有利於患者反覆學習,慢慢掌握。囑病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諮詢醫護人員。

    (7)日常生活護理指導:雙胞胎妊娠需要比單胎妊娠更多的能量來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所以囑患者飲食方面一定要加強營養,保證熱量、蛋白質、脂肪的攝入,同時葷素搭配,均衡膳食結構,必要時按孕周為患者科學制定食譜。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補充鐵、鈣、鋅、葉酸等微量元素和維A、維B、維C、維D等多種維生素,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注意休息,適當戶外活動,不要過於勞累,活動時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受傷,尤其是腹部的外傷,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活動。特別在妊娠後3個月,儘量臥床休息。臥床時儘量採取左側臥位,增加子宮、胎盤的供血,預防早產。衣著要寬鬆舒適為宜,不宜穿高跟鞋,不宜化濃妝。妊娠早期和晚期禁止性生活,以免引起流產或早產以及其他併發症。禁忌吸菸、飲酒、吸毒,選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聽優美輕鬆的音樂,保持心情愉快,有利於胎兒健康發育。

    (8)常見症狀處理:雙胞胎妊娠時,早孕反應比較重,且持續時間長,而且孕婦常常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比如:噁心、嘔吐、腰背痛、下肢肌肉痙攣、下肢靜脈曲張、便秘、痔瘡、下肢浮腫、貧血、仰臥位低血壓、陰道炎等。指導患者採取相應措施預防各種不適症狀的發生,比如避免長時間站立,睡眠時抬高下肢等辦法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同時指導患者如何處理已經發生的各種不適症狀,比如胃部不適可以少食多餐,腰背部疼痛可以區域性按摩,熱敷等,保證孕期順利進行。

    (9) 孕期安全用藥:妊娠期是個特殊的生理期,妊娠期孕婦身體的各個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適應性改變,特別是雙胞胎妊娠的孕婦,身體改變更大。這個階段藥物在孕婦體內的代謝和效果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有些藥物還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前3個月,正是胎兒各器官發育和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胎兒對藥物特別敏感。所以,一定要讓患者明白孕期不能自己隨便用藥的道理,一定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安全用藥的原則。

    (10) 指導患者正確監測胎動:胎動監測是評價胎兒宮內情況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教會孕婦如何觀察胎動,有利於及時發現胎兒在宮內的異常情況。讓孕婦每天早中晚在安靜的狀態下各數一次胎動,感受胎動規律。每次數1小時,三次胎動數之和乘以4就是12個小時的胎動數。單胎妊娠12小時胎動計數大於30次為正常,雙胞胎妊娠在這個基礎上胎動次數會有所增加。囑患者12小時胎動計數小於30次應加強監測觀察,12小時胎動計數小於20次,囑患者立即就醫。若連續胎動或在同一時間感到多處胎動,只能算做一次胎動,等胎動完全停止後,再接著計數。發現胎動次數突然減少甚至胎動停止,或者胎兒長時間持續胎動,胎兒健康情況有可能出現了異常問題,也應立即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九乘九九乘法口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