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一郵
火星曾經是一個溫暖溼潤的星球。它的地表不僅有池塘與河流,還有真正的海洋,並在10億年間都有活躍的水圈與地球有液態水之後出現生命的時間跨度相比,這個時間是後者長度的5倍之多。如果說,“有液態水、多種礦物質和足夠時間,化學物質中就能湧現出生命”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火星上必然出現過生命。另外,火星上現在還有水,以冰或凍土的形式存在著,在面積相當於大洲的土壤中,超過60%的質量都是水。
在過去10年間,我們已經發現地下潛水面有水湧出,也發現有水沿環形山坡流下。實際上,我們還從火星地表檢測到甲烷從通風口湧出,這是地下微生物的特徵。這些現象即使不能代表火星生命的存在,也能證明火星地下的熱水環境完全適於生命存活。無論如何,它們很好地證明,這個地方適合我們的宇航員前往鑽探,帶回水樣,向我們透露大自然的真相、生命的普及程度,以及宇宙間生命可能的多樣性。火星是距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大約比地球離太陽遠50%,所以它比我們的家園要冷一些。火星的日間溫度能達到17攝氏度,夜間溫度則下降到-90攝氏度。由於火星的平均溫度在冰點以下,目前在它的地表沒有液態水。但事情並不總是如此。軌道飛船拍到的火星地表照片中可見乾涸的河床,說明火星在遙遠的過往比現在溫暖潮溼得多。基於這一理由,火星是在太陽系中尋找地外生命(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存的)時最重要的目標。火星的白晝與地球非常相似——24小時37分鐘;它的自轉軸傾角也是與地球非常相似的24度,所以它有與我們相似的層次分明的四季。火星年是由669個火星日(686個地球日)組成的,所以每個季節的長度差不多是地球的兩倍。火星是個大地方,雖然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但因為地表沒有海洋覆蓋,這個紅色星球的陸地面積幾乎與地球上所有大洲加起來相當。離我們最近的時候,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是6000萬千米,最遠的時候則達到4億千米。使用目前的航天推進系統,去往火星的單程旅行需要6個月,比阿波羅登月需要的3天可長太多了,但還沒有突破人類的極限。事實上, NASA的科學家們已經宣佈了一項驚人的發現:有強烈證據表明,被流星撞擊後離開火星來到地球的南極洲岩石樣本中,曾有微生物生命存在。這些證據包括複雜有機分子、磁鐵礦、其他典型細菌礦物質殘留,以及與細菌形狀一致的卵圓形結構。
-
3 # 火星一號
火星有著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條件,但這兩顆星球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前者是毫無生機的貧瘠之地,後者則是生機盎然的生命樂土。
就像地球一樣,火星也是一顆巖質行星,只是要比地更小,它的質量不到地球的11%,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轉軸差不多與地球傾斜相同的角度,這意味著火星上也會出現四季交替。但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更遠,公轉週期更長,所以每個季節也會持續更長的時間。火星的自轉週期也與地球類似,差不多也是24小時。
四十多億年前的遠古火星想象圖/Credit: ESO/M. Kornmesser
根據太陽系宜居帶的定義,火星也正好位於宜居帶中。然而,火星表面很冷,平均溫度只有-63 ℃,表面氣壓極低,這樣的環境無法維持液態水的存在,生命也就不會存在。但從火星表面的地質環境來看,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曾經是一顆溫暖的行星,並且就像地球一樣存在全球性的海洋,那裡有可能成為生命之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火星變成如今這般荒涼呢?
這一切都要歸因於火星磁場的消失。由於地球內地核是固態的,外地核是液態的,所以會出現較差自轉的情況,由此產生了磁場。遠古火星可能也像地球一樣擁有磁場,但在四十多億年前,火星北極曾經可能遭受過矮行星的撞擊,這場碰撞導致火星地核中的熱量大量耗散,內部迅速冷卻,磁場逐漸消失。沒有磁場的遮蔽作用,太陽風將會逐漸把火星的大氣層吹飛,導致氣壓下降,表面的液態水海洋快速蒸發掉,最終演變為現在這麼貧瘠的世界。
-
4 # 史海探奇
簡單地來說,火星與地球相似,是一顆岩石星。它是一個佈滿鐵鏽和沙漠的行星,顏色非常漂亮,但卻是一個全無生機的死星。
火星直徑是地球的一半,一天與地球相近,一年相當於地球的兩年多。它的表面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大氣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氣壓相當於地球表面的1%。最高溫度為27度,最低溫度為-133度。
火星的地貌壯觀,在雄偉的薩西斯高原上,有高過珠穆朗瑪峰三倍的高山。還有象刀痕般長達4000公里、深達8公里的大裂谷,還有太陽系裡最大的三個撞擊坑。其中埃拉斯深坑深達8公里,直徑約2000公里。這裡到處都是水流衝擊和水侵蝕的痕跡,但卻找不到水。
火星上也有風,也有云。風,是高原一帶平時就有很多不大的旋風,雲是呈橫條形的冰雲。
(火星日落)
此外每年春季都會從南半球的阿奇諾斯高原颳起大風,大風席捲起千丈的粉塵遮天蔽日,一路向東向北,迅速穿過赤道線,只需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會席捲全球,此後會持續二到三個月才會漸漸消退。
一道斜線彎曲地把地表斜著分作南北兩塊,南半球多衝擊坑,比北半球高出近3公里,北半球地勢平坦,是曾經的大海。
沿著曾經的海岸線地帶,有很多海水浸蝕的痕跡,但海卻永遠地消失了。
據科學家們推測,火星的歷史上曾經是個多海的行星,可能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大約500萬年前,火星外圍處的一顆行星不明原因地解體了,並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帶。
然而,這顆解體的行星產生的碎片,有相當一部分轟擊在了火星表面。
其中有三塊50-100公里的巨大碎塊,以每小時4萬公里的速度砸在了火星南部地區,分別形成了今天的埃拉斯坑、伊斯迪斯坑和阿爾吉爾坑。
三塊巨石直接打穿了火星的地殼,震飛了北半球的部分地殼,並形成了薩西斯高原的四座萬米高山。原本積蓄於這一地區的海水,受此變故,開始大量狂瀉千里,形成了“水手大裂谷”等一系列深谷,直接流入了失去了地殼的北方。
天空中的隕石雨同時也傾瀉在了南方,無數的隕石坑中,直徑超過30公里的多達3000多個。
經此變故之後,滔天的洪水湧進了北方新出現的大海,火星軌道產生了偏移,核心受損,從此失去了磁場。大氣開始逃逸,水氣開始蒸發,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後,地面的液態水完全消失,形成了風暴肆虐的環境。
火星從那時起,就已經死了。
回覆列表
你可能聽說過,太陽系裡一共有八大行星,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還有水星、金星、火星等等。你有沒有好奇過,這些行星是什麼樣嗎?比如說,火星是不是一顆非常火熱的星球呢?
附圖一
(太陽系)
答案恰恰相反,火星雖然名叫“火星”,但是火星上其實並不熱。那火星上的溫度是多少呢?
其實,像火星這樣的行星,它的溫度,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這很好理解,離太陽越近,行星上面就越熱。
附圖二
(火星)
第二個影響溫度的是行星上的大氣層的厚薄。因為,大氣層有保溫的作用,就像行星蓋的一層被子一樣,大氣層越厚,保溫的能力就越強。
那火星上的溫度到底是多少呢?其實,火星離太陽是比較遠的,大氣層也很稀薄,所以火星的溫度並不高。
火星上有些地方,白天的溫度能達到28℃,但是到了夜晚,溫度能低到零下132℃。這個溫度可太低了!這比咱們國家冬天最冷的時候,還要冷上四五倍呢!
看到這兒,你可能要問了,既然火星上面並不熱,那為什麼大家要叫它“火星”呢?原來,火星的名字,是因為火星有火紅的顏色。火星的表面有非常多的氧化鐵。
氧化鐵這種物質,你可能比較陌生,不過,你有沒有見過鐵鏽?家裡的鐵鍋、鐵鎖,有時候會生鏽,鐵鏽主要就是氧化鐵。鐵鏽的顏色就是橘紅色的,所以你也就能明白,為什麼火星看起來這麼紅了。
附圖三
(鐵鏽)
現在你知道了吧?火星之所以被叫做“火星”,不是因為它是一顆火熱的行星,而是因為它是一顆火紅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