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時間賽跑14
-
2 # 志博雲天
啃老族的出現有其複雜的成因,比如社會、家庭、自身等,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指責家長或孩子。但啃老族這個群體及其可能引發的系列問題,確實讓人憂慮。 “太辛苦”、“太累”,這幾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絕工作的理由。他們表示,自己會不斷地尋找那些不那麼累的活兒。年輕人就這樣揮霍青春和精力,而他們正在老去的父母,卻為了維持生計,埋頭在“太辛苦”的工作裡。“割肉孝親”、“臥冰求魚”,在現代社會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漸被人遺忘了。如今是父母在無奈地“割肉養子”,實在令人心酸。
養兒防老,是華人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是一種投資,到達一定階段後就可以收到回報。但時至今日,這一觀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顛覆著。根據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這些早該自立卻因種種原因依然“吃定”父母的人被媒體稱為“啃老族”。
社會學者認為,隨著就業壓力增大,以及獨生子女逐漸成年,“啃老族”的隊伍還將擴大。而中國將在10多年後進入老齡化社會,“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中國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嚴峻的現實是,眾多子女不僅不能贍養老人,而且還在坐吃老人們微薄的養老金。
無論就此報告還是在大多數人眼中,所謂的“啃老”其實就是逃避就業壓力,將父母作為經濟來源,而另外一個被大家忽略的事實是:即使你擁有令人眼熱的職業,享受著不菲的收入,但如果讓常回家看看變了味,讓父母成為自己的食堂、保育員,也依然是在“啃老”,只不過你未能意識到罷了。
典型性“啃老族”六類人群第一類:高校畢業生,對就業過於挑剔,總認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一類約佔20%。
第二類: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佔10%左右。
第三類: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他們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又不願“寄人籬下”當個打工者,這一類約佔20%。
第四類:頻頻跳槽者,跳來跳去最後“漂”到無事可做,這一類佔10%。第五類單位裡下崗的年輕人,習慣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這一類佔10%左右。
第五類: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髒、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這一類佔30%。
“啃老”現象並非國內獨有。在美國和日本,也存在20多歲、大學畢業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養活的現象。他們被稱為“NEET族”。“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一詞最早產生於英國,專指那些在義務教育結束以後,不升學、不工作、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日本政府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52萬人。“NEET”數量的激增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2004年10月,日本就出現了兩起因就業和升學壓力引發的集體自殺事件。
回覆列表
首先感謝邀請,啃老族可能大家都對這個詞不陌生,我在這裡就不解釋了。就拿我朋友來說吧,他是79年,說是70後其實也算是和80年的差不多。我們都是國企職工,在一個廠一個車間,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單職工,老婆沒工作,自己創業,有一個鋪子,生意還不錯。可他總是沒錢,老是給我們借錢。他父母雙職工退休,每月8000退休金。我就問他你怎麼老是沒有錢?他給我解釋道;“首先這幾年企業不好,工資低,每月平均2000元的工資。接著就是老婆生意受影響,孩子上學費用大,私立學校,每年28000元。做生意週轉快,但孩子花錢和家裡的各項開支太多。父母也幫過忙,可總不能一味的靠父母。開店時沒資金父母給了6萬,孩子保險老婆保險每年15000元。以前經濟好的時候不算個事,前兩年好的時候分期了一套房子,現在還分期。現在店鋪的錢全提前透支了,只能欠批發市場的錢了。孩子都養不起了,父母還給孩子交了一年的學費。又給我換了輛車。兩口子每天忙的要死,可就是不見錢。你說這叫什麼事!”我覺得他的生活不錯,看來和我們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