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津-70後

    城市化工業化就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力,這是國外成功的經驗,我們是踩著超級大國成功經驗的步伐,因為我們起步晚可以看清他好的部分和弊端部分結合本國國情實行國家戰略。

    良性迴圈,改革開放吸引外資,技術管理經驗提升了,先進管理經驗滋潤了國企,國企強大了利潤雖然有一部分被塞進了個人腰包,雖然滋生腐敗但大部分還是進入國庫,跟資本家唯一的不同就是企業利潤沒有進入個人錢包,國家那這部分錢改善了交通,雖然大部分公路收費但國道還是免費,改善了人民住房雖然老百姓都要把大半生積蓄拿出來,高鐵雖然很漂亮很快但是也很貴,建設很多公園雖然免費但周圍房價蹭蹭的,總體生活條件提高了。工業化有些產業不能再重複建設了,該升級了產量不要在提高了需要質量了,基礎建設還要繼續大力發展,高科技還要多投入,服務業還是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法律法規還要完善,硬體提升但軟體還要加速完善。什麼制度都有其黃金時期,到達頂峰持續時間長短看其政治智慧和傳達效率,然後下降到一個平臺期,這個平臺高低看其改革成效,咱這個國家人民都非常聰明,一位清華教授說過農民工都各個聰明雖然幹著農民工的活兒。當一個國家人民都非常聰明非常認幹這個國家要是騰飛起來無國能及。有著即認幹又聰明的人民就看國家政治智慧了。

  • 2 # 龍哥出品

    謝謝邀請。首先來說經濟發展離不開工業發展和工業發展,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只不過是經濟發展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其次城市化和工業化是一個名詞,確切來說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在社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工業進步和城市進步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充分條件。最後,總體來說經濟發展和肯定哥工業化和城市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祝祖國經濟發展取得更大的進步。

    個人觀點,勿噴。你粉我一下不會懷孕,我會肯定粉你,互粉必回,絕不取消,粉了你我又不會懷孕。

  • 3 # 劉典

    中國現代化發展新態勢與中國城市化程序息息相關,城市化的基本動力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創造新的需求帶動產業的升級轉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開始了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化程序,三十年的工業化建設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利用本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乘著全球產業轉移的東風,順應國際貿易的分工角色調整產業結構,從而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吸引非農產業就業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增加城市人口數量,擴大城市規模,帶動城市化程序。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從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出口結構中,過去確實是低端產品為主的,然而現在,中國出口產品60%以上是中高階產品。這一現象的背後,其實是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工業國,擁有全部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中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形成了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游地帶的核心地位,並且已經居於全球供應鏈的中心。

    這樣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是在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快速城市化程序的推動下取得的。據國家統計局網站訊息,截至2016年末,中國城市數量達到657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加9489元,年均實際增長6.5%。

    我們再來看一組資料,可以看到中國的快速城市化程序對當今世界經濟版圖所造成的劇烈衝擊。1978-2010年的30多年間,全球貧困人口減少7.26億,其中參考國際扶貧標準,中國共減少6.6億貧困人口,也就是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全球貧困人口數量減少的成就93.3%來自中國。

    並且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化程序在不斷加速,增長率會保持在1%左右,也意味著每年最少1600萬到2000萬人口要從農村進入到城市,僅僅統計從2013年至2016年底的資料,5564萬華人擺脫貧困,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中國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正將世界最大的貧困人口社會,逐步轉變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小康社會,創下人類歷史上的“減貧奇蹟”。

    所以說城市化與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 4 # 菁城子

    為什麼城市化可以促進工業發展呢?原因很簡單。城市生活是大量依靠人和人合作,透過協助創造財富的生產方式。城市化意味著更強的生產能力,通常的結果是工業化。工業化的下一個程序就是服務業進步,那意味著生活水平提高。

    城市能促進經濟發展,首先依賴於規模效應。

    城市的生活方式就是分工和交換。我們不需要自己生產食品和衣服,生產娛樂、醫療和交通等服務。所有商品和服務都可以外包:開發商造房子,餐館生產食物,明星給大家娛樂,有計程車替我們走路。我們只做好自己的主業就可以了,其他的東西都可以交換。

    人口聚集,能為你提供服務的潛在人群很龐大;你能服務的潛在人群也變多了,賺錢就容易得多。在城市裡,哪怕在地鐵口手機貼膜、擦皮鞋,也有可能養家餬口——這是小城鎮難以想象的。小城鎮人口少,就業機會少,賺錢不容易,這顯而易見的。

    傳統工業需要人口密度。因為工業需要多人協作。稍具規模的工廠,往往有幾千人工作。廠區周邊還會形成供應商(包括零部件、住房、維修、物流、餐飲、旅館、醫療、教育)的產業叢集。幾千人為核心的工廠能帶動幾萬人就業。幾萬人必須居住得非常緊密,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和溝通成本。

    城市越大,規模效應越明顯。一個只有幾千人口的小鎮,絕大多數產業無法形成,人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分工協作和集市買賣。整條街道只有幾家飯店和酒吧,它們只為熟人服務。當一個城市有幾十萬上百萬人,並且他們密集地居住在一起,人員經常流動,各種成本都會大量降低。城市的人口密度高,京東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就會變得很低。同樣10單貨物,一個京東配送員在中關村可能只需要騎車1公里,平均每單100米。在城鎮,這個配送員就有可能要騎車20公里。哪個成本高,一目瞭然。

    此外,城市化會帶來大量創新。很多創新是規模經濟帶來的。一個好想法沒有足夠多人口,永遠只能停留在想法,不可能付諸實踐。快遞行業無非是幫忙傳遞商品,很早就有人幹。沒有城市化,足夠多人群派發和收件,大量商品跑物流線,快遞永遠不可能成為產業。快遞業發展起來之後,他們又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一些快遞公司要求有龐大的貨運飛機,物流履帶,標籤自帶GDP定位技術,會建設“物聯網”。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快遞公司會研發無人機。沒有產業規模,這些創新無法進行——科研需要大量前期成本,沒有後期規模化運用,這種創新不可能發生。

    城市化使聰明人聚集,並且使人們變聰明,透過這方面競爭實現創新。我們生活中的天才畢竟是少數。孤立的小環境出現天才的機率就更低,往往“百年一遇”。人群聚集的大城市,天才現出的機率高得多。每一萬人裡會有一個天才人物,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會有幾十個上百個這樣的人物。天才人物對某個行業的推動,抵得上幾百上千個庸人。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持續地湧現天才,推動行業不斷髮展。

  • 5 # 科技文化鄭軍

    無工不富,這不僅在今天是規律,在古代就是這樣。封建時代中國首富不是鹽商,就是經營丹砂礦之類的人,那就是古代的尖端工業。純粹靠土地就是地主也混不到首富。

    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一回事,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先有工業化後有城市化。兩者結合起來,將人類生活水平從農業時代發展到工業時代。

    從支配能源、材料等方面計算,兩者均有十倍以上的差距。同樣一個人從農民轉成工人,創造的財富是十倍以上。積累幾代以後,勞動生產率會有幾十倍,上百倍的提高。當然,工人自己分不到那麼多,但是所得仍然遠高於農民。這是提高生產率帶來的必然結果。

    所以各發達國家都有一段農民大規模進入城市做工的歷史。現在他們基本都完成了城市化,中國仍在處在這段歷史程序裡。就象人在青春期身體迅速長高一樣,肯定會帶來各種不適應,但身體還是必須要長的!

    除了一些歷史文化古城和金融中心外,現代城市基本圍繞廠礦建立起來,比如中國大慶、大同,日本的豐田市。工業的一個要求就是集約化,配套的各生產環節之間距離越短越好。城市化最能滿足這個需求,總裝廠和配套廠都集中到一個地方。英國的曼徹斯特,德國魯爾,美國底特律等等都是這樣。

    中國的天津和上海原來只是小漁村,因為最先接受工業化大潮,讓它們成為大城市,現在則是深圳。49年以前中國城市化率最高的是東三省,也是中國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今天經濟發展最好的沿海地區,也都是城市化最好的地區。

    衡量工業化的成果最好不用貨幣,因為有通貨膨脹因素,會讓人不好比較。最好的比較是人均資源支配量。比如人均消費多少能源,多少鋼鐵等等。當然,這種人均消費不是都由個人去消費,公共建設是大頭。比如現在城市高層建築大量用鋼,幾百米的建築基本就是鋼塔,廣州一個電視塔用鋼十幾萬噸,超過1949年全國鋼鐵產量總和。

    現在反工業化、反城市化的人基本都是城裡的文人,他們阻止不了億萬農民進城的熱情。農民更知道做工與務農之間的差距,更知道城市比農村的優勢。

  • 6 # 熱情的松鼠QX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的城市化工業化都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所以提高人民生活才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城市化和工業化只是手段。現在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很簡單,關閉銀行資金進入金融業的通道,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銀行資金是國家和人民的財富,這些資金用來發展實體企業,刺激居民消費都是可以的。唯獨不可以用於其他非銀金融企業購買各類資產提供貸款,因為金融不實際產生貢獻,他是要寄託在實體企業的發展中獲得利益,切金融企業資本貨幣化程度高,在獲取銀行貸款時非常方便,只有允許銀行向非銀金融企業貸款,那麼大量有限的貸款資金會毫不猶豫的脫離實體企業,居民消費而進入金融業,形成資金黑洞,大大減小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危害國家各個實體行業發展。所以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銀行資金不得為虛擬經濟提供貸款。只要這一條,中國經濟馬上可以恢復高速發展。前幾天有個訊息說某省2012年由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的貸款50億,到2016年還剩5億,這大量資金都從實體企業被抽貸,經濟怎麼能不下行。我忠實的告訴大家不要讓銀行業認為的莫須有的實體企業的風險壓垮實體企業成為真正的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麒麟花有白地小蟲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