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逝Snyu
-
2 # 微觀95後萌豬
《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一系列文化類節目,董卿主持得風采卓然。有網友稱讚董卿“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網友和觀眾紛紛讚賞“終於不用每週開啟電視,看到的都是低俗的喜劇和綜藝節目了。”“每個週末準時看電視,感謝節目讓我們得以享受一場精神的盛宴。”
現實的生活往往雞零狗碎,能拿出來安靜讀書、讀詩、寫信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當鋪天蓋地的綜藝節目逐漸霸屏,它們所暴露出的“過度消費明星”“節目同質化”“娛樂無底線”等問題廣受詬病,綜藝節目面臨重新洗牌。這也是為什麼《見字如面》《朗讀者》這類文化類節目讓我們如此推崇的原因。在書信、詩詞、文章的背後,那些故事和情感,總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共鳴。“文化綜藝熱”緣於受眾共同的文化基因——即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崇敬和喜愛。
傳遞溫暖和溫情的定位也為節目增添了無窮魅力。不同於歌唱選秀、明星真人秀、戶外競技等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節目展示頑強生命、理想信念、美麗愛情、溫暖親情等鮮活素材,講述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文化綜藝熱”的背後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國學熱和倡導全民閱讀的背景下,“文化綜藝”如一股清流,浸潤了受眾共同的文化基因,喚醒了深藏內心的詩詞情結,同時也滿足了大眾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緩解了在數字化時代下的“文化焦慮”。
-
3 # 小雅君哥
看了,衝著董卿去的,也是對詩詞大會的巨大好感去的。可惜,節目完全沒吸引到我。沒引起共鳴,講述者的背景採訪也談不上打動人心,有點回到央視老套路上的感覺。據說策劃偏導這節目有一年時間了,怪不得創新立意點不夠。千萬別消費了成語大會,詩詞大會的精彩節目啊!
-
4 # HighTV
總體來說從節目質量和收視上,朗讀者作為一檔新形態的電視節目其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
從立意上來說,《朗讀者》最核心的價值是發揮了其自身的優勢,把閱讀這種雅文化轉換為了較為通俗的、大眾的視聽文化,不僅從審美上、知識上都起到了文化普及的作用。
節目將朗讀者自身的經歷來解讀文學作品,自然更便於觀眾體會理解,比如支教大學生朗讀遲子建的《泥濘》,對土地的依戀之情從青春的光亮中流露,再比如演員王千源將《老人與海》獻給他在《鋼的琴》中飾演的角色陳桂林,其堅定的意志與作品中老人的形象呼應。而且作為一個演員,他在朗讀的時候選擇用不同的音色來演繹老人的獨白和旁白敘述,更加增強了視聽效果,豐富了文字的畫面感。這種效果是單純閱讀文字所無法達到的。
而且《朗讀者》確實有它實用性的設計,比如朗讀時在螢幕右側放置文字,並用橫線標註朗讀進度,這種做法是很有趣的。還有節目開頭的朗讀亭,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和影響力,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
以上
回覆列表
就像董卿說的那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關注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在到處流行快餐文化的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漸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很多人把讀書也作為快消費的一種,而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也加速著這一現象,各種只有劇情沒有營養的現代小說盛極一時,而那些有思想有內容的紙質書被人們所冷落一旁。
《朗讀者》這個節目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推薦好書,而是在引導人們去讀書,用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方式來理解書中的內容,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而朗讀就是獲取和思考這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哪怕節目中朗讀的人本身並不是很有名氣,但他們都是有經歷有內容的人,是真正有故事的人,而這些故事用感情和聲音去體現它的時候,它才是真正鮮活的
在書中 不僅有眼前 還有詩和遠方
在書中 可以和優秀的人物為伴 思想共舞
不得不說,綜藝節目能作出內涵的,現在大概沒有多少了吧。。
(以上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