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kp32540868

    新能源概念較多,如果是新能源充電車適合代步用,如果充電二十分鐘能行200公里才能適合家庭用,現狀是快充二小時、慢充八小時。先不講發展,你如果想買車會選擇新能源充電車嗎?買車是消費、不是生活必需這是前提。推動消費不是滿足生活需求,概念不能錯、概念不清會引起投資失誤。

  • 2 # 華天電力

    新能源車還是很不錯的,現在到處都是提倡環保為上,現在幾乎家家擁有一輛汽車,短期的汙染可能對我們危害沒有那麼多,但是日積月累,就會危害我們的家園,所以造車新勢力是非常積極的,我們應該給予支援。

  • 3 # 汽車人參考

    “在網際網路造車勢力的猛攻下,傳統主機廠還能守住一畝三分地嗎?”

    12月16號,蔚來汽車釋出首款純電動車ES8,預計明年3月量產;

    12月15號,小鵬汽車宣佈結束3輪A+融資,並在明年初宣佈B輪融資;

    12月11號,威馬汽車釋出全球首款SUV EX5。

    至此,網際網路三大巨頭百度(入股威馬/蔚來),阿里巴巴(入股小鵬),騰訊(入股蔚來)均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佈局完成。

    藉著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的東風,在各路雄厚資金的扶植下,以BAT為首的一線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以及眾多蠢蠢欲動的二線三線網際網路造車企業,正在對傳統車企的發起猛攻,拼速度,拚資本,拼人才,他們能夠改變汽車行業未來的格局嗎?

    這裡,筆者想引用德勤最新發布的報告“未來2025年汽車供應鏈展望”,與大家分享一下未來汽車產業鏈的格局。

    首先德勤總結了近70個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要素:

    如上圖,以技術發展成熟的可能性為橫軸,以對行業的影響度為縱軸,德勤將這些因素進行了排布,選擇了技術成熟可能性高,對汽車行業影響深的因素(上圖右上方框部分)作為研究物件。

    最終得到結論認為,未來汽車在2025年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四種遠景:

    遠景1: 硬體平臺提供商(左上圖,Hardware platform provider)

    IT巨頭打破汽車行業傳統供應鏈,車企將淪落為僅僅為網際網路巨頭提供車輛的供應商。

    遠景2: 資料和移動出行的管理者(右上圖,Data and mobility manager)

    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移動整合出行已經成為普遍的現實。車企能夠制定行業標準,仍然是汽車行業主導玩家,外圍的創新企業必須遵循車企制定的規則。

    遠景3: 隕落的巨頭(左下圖,The falled giant)

    汽車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汽車品牌吸引力在下降。私家車減少,行業外圍玩家如優步等將成會取代消費者成為車企的主要客戶。

    遠景4: 停滯的車企(右下圖,Stagnant car maker)

    車企對政府遊說,努力阻止高科技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使得整個行業的創新腳步放慢,甚至停滯不前,不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引發事故,使得消費者接受程度降低。

    讀到這裡,相信在每個讀者在心中有一個未來汽車大概的格局。未來已經不遠,據2025年也不過8年時間,行業真的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誰都不可預測,但可以確認,它正在改變。是資料和移動出行的管理者,還是隕落的巨頭,不僅是車企需要思考和行動的,它也會影響未來你我的生活。

    汽車圈兒的清流

  • 4 # 二師兄玩車

    ——

    造車新勢力面臨困局,缺少資金產能不足

    雖然此次“通知”意在鞭策造車新勢力,但是實際效果還是有待考量,因為許多造車新勢力已經面臨困局。

    首先就是資金難題,造車新勢力們急匆匆地進入這個市場準備大幹一場,但是才發現後續資金難以維繫,就連造車新勢力大熱門蔚來汽車在多輪融資之後還是急需資金。其次就是生產難題,很多造車新勢力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多走代加工路線,無論是產能限制於他人,難以發展壯大。最後就是技術問題,造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技術,但是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還不專研技術,並不具備競爭力。

    腳踏實地突破困局,新能源前途仍光明

    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要想突破當下困局,最重要的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研發、產品、渠道和服務,缺一不可。首先要潛下心專研技術,招募技術精英團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體系。其次在產能上,初期先透過代加工實現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也自建工廠申請資質,以便為後續的獨立發展創造條件。最後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即包括汽車金融、共享和服務等在內的全價值鏈體系。

    如果造車新勢力能夠突破困局,未來還是光明的。畢竟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其中蘊含的商機和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光針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