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毛談歷史

    一、古時候醫學科技不發達,很多新的病症沒有足夠的醫治辦法,比如“瘟疫”,一直到了東漢張仲景等才總結出《傷寒雜病論》等經驗性的醫書。

    二、漢朝大臣。

    漢朝的體制皇帝的地位相當於“董事長”,而宰相是“總經理”,宰相掌握著龐大的政府部門,皇帝身邊僅僅幾個機要秘書!財政也是兩條線走的,比如皇室的財務收入不能去隨便支取國家納稅人的收入。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漢昭帝之後劉賀即位,結果劉賀這人荒淫無度,僅僅做了27天皇帝就被大臣廢除,隨之大臣扶立漢武帝流落民間的曽孫劉病已即位。

    漢朝大臣可以廢立皇帝,所以漢朝的制度給予了皇權很大的制約,這也是為什麼漢朝名臣廉吏特別多的原因,其國力400多年一直保持著強盛,直到三國時期漢朝內亂,外部敵人也不敢動中國。但這無疑苦了皇帝了,因為自己行為稍微有點不對,就可能被廢除,心理之鬱悶可想而知。長期在這種環境之下,命短也是可以預見的,基本上漢朝後面幾代皇帝都沒有實權,而大臣為了自己權力的保持,也都有意去立年幼的皇帝,便於控制,而這些皇帝在年幼的環境就很不妙,長大了有部分成功奪權,但更多的是被大臣“駕崩”了!所以漢朝只有幾個強勢的皇帝命比較長,比如漢武帝。但這種制度犧牲皇帝一家,保全全國,其實比後面的清朝幸福皇帝一家,國家卻越來越不幸好得多。

    三、漢朝外戚。

    漢朝以“孝”治天下,漢朝皇帝諡號前面都加上了“孝”,比如漢武帝全稱應該叫漢孝武帝。皇帝是全國之主,而孝順父母乃人倫之理,所以漢朝皇帝必須為全國作出榜樣,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漢朝一旦前代君主去世,後代君主必須奉他們的母親為皇太后,奶奶為太皇太后,在任皇帝必須孝順,而不聽母親和奶奶的話就是不孝順,所以漢朝的外戚後族家族勢力異常強大。皇帝要聽母親或者奶奶的話,這叫孝順,強勢如漢武帝在竇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也只能乖乖不能有所作為,更別說其他皇帝。而皇帝母親或者奶奶喜歡提拔自己孃家人做掌握實權的大臣,比如皇帝舅舅不是當宰相就是當大將軍,後族全家男男女女都封侯(漢朝女人也可以封侯),這下皇帝更鬱悶了,皇權越搞越虛無了,心理壓抑可想而知。

    中國曆代皇帝,數漢朝皇帝心理最壓抑。皇帝如果想奪權,還得冒被廢除和被殺的危險,關鍵的是還可能背上不孝的罪名。漢朝開國呂后就把劉邦兒子殺得只剩三個,呂后自己兒子漢惠帝就成了傀儡,漢惠帝沒有權力,只能去終日亂喝酒和玩弄女人麻醉自己,很快就病死了!而這種模式幾乎成為了漢朝很多沒有實權皇帝的悲慘結局。

    綜合以上來看,漢朝皇帝比較短命一個原因在於封建制度的發展初期,皇權還沒有高度集中,皇帝往往一不小心就丟了權力,被大臣和外戚控制成木偶人,長期被監視,處在深宮只能“吃喝玩樂”到過度,最後掏空身體,所以漢朝有些皇帝在這些方面造詣都較深,比如漢成帝和趙飛燕姐妹的風流史,雖然漢成帝荒淫比較出名,但他同後世其他荒淫皇帝比起來,突出的區別是:漢成帝時期漢朝對外的征戰繼續保持著全勝,無一敗績!其實這要感謝制度,因為這些戰爭由大臣和外戚去搞定了,漢成帝只管玩就行了!玩到掏空身體死為止,外戚和大臣又去立一個新的皇帝,而這個皇帝還是要孝順,繼續被後族和外戚控制,但漢朝皇帝不是笨蛋,怎麼可能讓這種事情繼續發生下去?到了東漢終於有皇帝站出來了,13歲的少年皇帝劉肇在外戚裡三層外三層,完全隔絕外部人的嚴密監控下,令人意外的聯合了皇宮裡面服侍皇帝吃喝拉撒的看起來毫無威脅的宦官發動了政變,宦官從此走上了政治舞臺,外戚一舉被端掉。

    可惜劉肇在掌握了實權後工作太敬業了,簡直是個工作狂,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累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出生不足百天,奶還沒有斷掉,只能繼續由皇太后執政,漢朝政治又走上了老路了,在皇太后去世之後,漢朝徹底混亂。

  • 2 # 夜憶口香糖

    西漢的皇帝命比較長。東漢由於外戚專權,皇帝如走馬觀花的換,害的害,整的整,命自然就短。最長的可能是漢武帝,70多,最短的,就是漢殤帝,不夠一歲。……

    西漢皇帝命好些 ,東漢就夠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面是九層,後面樓距多少冬天第二層採光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