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爸爸

    在懷孕前最好就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做好孕前檢查和諮詢的情況下懷孕,並在孕前對自己孕期和產後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個大致的規劃。其次要正確認識妊娠過程,孕期多學習相關知識,知道自己的身體及寶寶即將經歷怎樣的變化,對即將發生的情況有心理準備。再有就是到正規醫院按時產檢,相信產科大夫會對懷孕過程進行正確的指導。孕媽還可以和有順利妊娠及分娩經歷的媽媽交流,增強信心,緩解焦慮。

    家人,尤其是準爸爸們也要主動學習孕期知識。正確地認識妊娠和分娩過程,知道孕媽身體和心理一系列變化給孕媽的情緒帶來的負擔,並充分理解這一點。要時常關注孕媽的情緒,當孕媽有產前焦慮甚至抑鬱的情況時,要給予她一起渡過難關的支援和信心,並及時帶孕媽到醫院進行心理疏導和保健。

  • 2 # 媽咪寶貝傳媒

    面臨著妊娠及分娩可能帶來的諸多困難與挑戰,很多孕媽咪都或多或少地感覺到了焦慮,而對於分娩的恐懼則是產前焦慮的重要誘因。

    產前焦慮又叫做妊娠期焦慮,是孕產婦對妊娠、分娩應激產生的一種身心反應。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懼、不安及情緒不穩定,還可以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早孕反應與妊娠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擔心胎兒的發育是否正常、害怕分娩時的痛苦能否承受以及適應養育小寶貝帶來的生活變化,這種種壓力使孕媽咪們處於高度的應激狀態,就產生了產前焦慮。

    過度重視反而更焦慮

    產前焦慮的典型表現:

    懷孕後變得非常敏感;

    糾結於一些小事無法釋懷,容易激惹,嚴重的整夜整夜無法入睡;

    從一開始焦慮自己能否懷得上,擔心能否懷得住,再又害怕能否懷得好、生得順;

    孕期檢查結果所帶來的困擾,比如唐氏篩查高風險、胎兒超聲軟指標陽性、糖耐量篩查異常等等。

    產前焦慮的危害:

    這樣的長期焦慮使得孕婦處於不能緩解的應激狀態,透過交感神經中介可使子宮胎盤血流量下降;分娩期則可干擾子宮正常收縮及產程進展,從而增加了妊娠期及分娩期併發症對母嬰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對於產前焦慮,既要引起足夠重視也不可如臨大敵矯枉過正。

    五招緩解產前焦慮

    支援療法

    讓孕媽咪們包括她們的家人對妊娠及分娩樹立信心,樂觀面對壓力。圍產期保健醫務人員對孕婦要熱情,誠懇並有耐心地反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孕婦解釋妊娠及分娩的生理過程,使其能正確瞭解並適應所發生的各種生理變化。

    產痛精神鬆弛法

    有研究表明,妊娠30~36週期間,孕婦情緒變化的幅度最大,初產婦尤為明顯,由此可見對於分娩的恐懼是產前焦慮的重要誘因。

    應對這方面的焦慮,除了語言疏導以外,孕婦可以從懷孕七個月開始學習“產痛精神鬆弛法”,又稱拉瑪澤分娩法,透過不斷地練習各種肌肉放鬆和呼吸技巧,學會放鬆自己的身體,掌握分娩技巧及減輕疼痛的各種方法,使準父母在產前就對分娩過程做好心理和生理的準備。

    獲取正確資訊

    在遇到焦慮困擾時,建議孕媽咪和家人透過專業的途徑以獲得正確的資訊及指導。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產前門診經常會遇到已經在網路上做了大量功課的“糾結”孕婦。人們透過網路自主獲取各種各樣的“專業資訊”,這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同時這也帶來了“資訊汙染”的問題,透過分析資訊的準確性、時效性、個體適應性,學會對海量資訊進行甄別,去偽存真,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正確資訊,錯誤的資訊和不正確的理解只會增加不必要的焦慮。

    比較可靠的方法是在醫療服務機構,透過婦女保健醫生或產科醫師獲得專業性的健康教育及指導。

    創造輕鬆環境

    孕媽咪們要和家人一起盡力為自己創造一個輕鬆、溫馨的環境。筆者認為早期胎教也應該包括準父母們對自身的早期教育。俗話說:0歲寶貝0歲家長,在懷孕期間,多去關注一些涉及教育理念的好書,預習一下怎樣做一個懂得教育的好媽咪,可以有效地轉移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焦慮。

    藥物

    當然在支援治療和心理疏導效果不佳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使用地西泮類抗焦慮藥物。

    生兒育女是正常、自然而且健康的。不要害怕分娩,學會放鬆自己,應對產前焦慮,您就會擁有一個滿意的孕育記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裡的玉米眼看就要熟了,用什麼方法晾曬玉米經濟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