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Woo

    分享三件13年美術教育的小故事吧,都說學藝術是培養審美,大家可以透過三個小故事瞭解一下。

    李雲迪是誰呀?

    10年前,有一個4年級的小姑娘,爸爸帶她來學畫。在溝通的過程中,他的爸爸還聊到“她已經學了6年的鋼琴了,就想再學個畫畫”。我就接著話頭,問孩子“哇,這麼厲害,鋼琴已經彈得很棒了吧。你想像為李雲迪或是朗朗那麼厲害嗎?”

    誰知道小姑娘的回答讓我啞口無言——“李雲迪是誰呀?”

    事後我久久不能平復,在想,中國的藝術教育究竟怎麼了?沒有藝術審美的教育,沒有藝術欣賞的教育,算是藝術教育嗎?這不是培養“藝技”嗎?一個多年的琴童,只談技術,不談審美,缺乏基本的藝術常識。太可怕了。

    澳洲買的小禮物,不知道是啥?

    乾女兒在畫室一直學畫。她的鄰居從澳洲旅行回來,給她帶了個小禮物,是一個很有原始藝術味道的小皮夾,鄰居阿姨說“也不知道買點啥,這個東西我看好多人排隊在買,就給你帶了一個回來。”乾女兒說告訴阿姨"哇,這是澳洲原住民的點畫,我太喜歡了。“因為孩子在幼兒階段的美術課中,學習過這種藝術形式,自己創作過這樣的作品,所以孩子對這種藝術形式,比去當地旅行的阿姨更加的瞭解。

    有一點點的荒謬感。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行萬里路的人卻並不知道看到的是什麼。美術教育在中小學段”技術大於藝術素養“,在幼兒段又”形式大於藝術素養“。家長不懂畫,只看今天的作品是否漂亮,卻不問這張漂亮畫的背後,孩子懂得了什麼藝術知識,是否增長了眼界,是否能夠透過畫畫,去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和上一個相反的故事

    無獨有偶,2015年的一個暑假,我們收到了來自一位家長髮來的圖片,孩子在暑期和媽媽去了義大利旅行,照片中的他,站比薩的凱斯哈林著名的壁畫牆下。看到這張照片,我想,他的這張合影,和上一位在澳洲排隊買包包的阿姨是如此的不同。他會給媽媽講“凱斯.哈林是美國的塗鴉藝術之父,凱斯.哈林的人物是互嵌在一起的。”因為,在那一學期的創作課中,他用了3個小時,學習凱斯.哈林的人物造型和互嵌的構圖,創作了一幅自己的塗鴉作品。

    美術教育到底是什麼?決不是培養只會技術的“美盲”。無論是幼兒,還是中小學美術,藝術欣賞和創作都是不可忽略的。它不只考驗的是孩子的創作表現力,更重要的是去建立起藝術框架,去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地域,民族,歷史階段的藝術文化。

  • 2 # 語健君

    先問老師一個問題:你喜歡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的學生嗎?

    在我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小超的學生。那是多年前我在一所鄉村小學任教時遇到的一名六年級學生。提起小超同學,校長老師沒有不皺眉頭的,且看他的“光榮“事蹟:往老師鎖芯裡塞牙籤,用花椒刺扎壞老師的車胎,捏死鄰居家的小雞崽,校長在大會上批評他,他公然跟校長對著幹。上課不是睡覺,就是搗亂。考試成績就別提了,兩門加起來還不夠六十分。他還是個團伙頭兒。

    班裡有這樣的學生,我忐忑不安。不過憑我多年當班主任積累的經驗,對付這樣的學生,尊重人格,諸葛亮收孟獲,攻心為上。我先摸請小超的家庭情況以及他的性格特徵,然後找準切入點,對症下藥。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他不但帶了好工具,勞動時不怕髒不怕累,還很有方法。勞動結束後,我在班上對小超同學大加表揚,並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之後,我又找他談了幾次心。鼓勵他努力學習,要求他遵守紀律,告訴他“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他其實本質不壞,之所之幹了那些壞事,是因為他覺得他們都說他壞。

    春天來了。有一天,小超從家裡端來一盆蘭草花給我。我問他“為什麼想起給老師送花?“他靦腆地說“我就是想送。”看著他點點滴滴的轉變,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後來他初中沒上了,輟學後偷師學藝,幹起了鐵件加工,成家立業。他隔三差五地來看我。他說,那時多虧我的教育,不然他有可能真學壞了。這小子真膽大,去年貸款四十萬開了一家賣裝修材料的店,經常拉我去聊天,要我幫他出主意,如何拓展人脈,做好生意。

    好學生逗人愛,一出社會就認不到你是誰。壞學生惹人煩,可是你拉他一把,他記你一輩子。當老師的,好學生要抓,差生更要抓。轉變一個差生,不亞於帶出一個好學生,最起碼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家庭幸福做了一份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推薦一些講述清朝、宋朝歷史的書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