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草根學歷史
-
2 # 青言論史
這種日本鬼子腦袋上的大布條,被華人民輕蔑地稱之為豬耳朵。但是實際上,作為一種制式裝備上的配件,必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也必然是有其名稱的——“軍帽垂布”,簡稱“帽垂”。
說起來還比較令人吃驚,日本人這種帽垂不僅有其民族傳統,還借鑑了法國軍隊。古代日軍步兵出征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一塊遮頸布,起到遮擋太陽的作用。
幕府末期,日軍的火槍部隊開始採用法式裝備,軍服也開始法式化。而此時的法國軍隊由於在殖民地作戰需要,在帽子後也要放兩塊帽垂以遮蔽太陽,這與日本的遮陽簾不謀而合,遂成為日軍的制式裝備。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七月七號,天皇正式頒佈詔令,給駐臺日軍的軍帽配備帽垂,以抵禦熱帶的酷暑。隨後,這種軍帽樣式逐漸得到推廣。1938年6月1日,日本陸軍正式開始採用略帽,並在後面加裝帽垂。這種帽子樣式便成為了各地日本陸軍的標準帽子,直到戰敗。
除了遮陽以外,帽垂還有兩樣作用:一是適應氣候條件,熱帶作戰時可以避免蚊蟲等叮咬,寒帶則可以起到一定的禦寒作用;二是能有一些防止彈片傷的作用,避免彈片灼燒到沒有保護的頸部。還有,由於帽垂是天皇御賜的,對日軍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強化作用。
-
3 # 存希齋書法
然而,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並沒有得逞,而是被英勇的華人民消滅殆盡,趕出了中國的土地,華人揚眉吐氣,戰勝日本鬼子,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在不少電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日軍的衣著,尤其是帽子上那兩塊難看的布條,很多人都疑問,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據悉,在戰爭中,不少日軍都是這樣的裝飾,而且這種布條還挽救了不少日軍的性命!而這種布條被稱為“屁簾”。這種“屁簾”的作用其實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
1.保護脖子,不被曬傷日軍的這種做法是模仿的法國軍隊,在帽子上設計這種布條,是為了防止兩側的脖子不被曬傷。
2.防止凍傷耳朵在零下幾十度的東北地區,非常的寒冷,這種布條可以防止脖子被北風吹傷或者凍傷,可以說起到了防寒的作用。再者,在茂密的從林裡,可以防止蚊蟲的叮咬和防止傳播疾病。
3.防止彈片飛濺,保護脖子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子彈橫飛是家常便飯,而這種帽子上的特殊設計,雖不能抵擋子彈,但是可以抵擋飛濺的彈片和翻飛的沙土,也可以起到保護脖子的作用。
-
4 # 日慕鄉關
無論是抗日神劇還是抗日正劇,鬼子的帽子兩邊都有兩塊大布條,看的不倫不類,民間也戲稱這種大布條為“屁簾”“豬耳朵”。
這種奇葩屁簾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鬼子為什麼要給士兵配備這玩意呢?
屁簾的全稱叫做“軍帽垂布”,最初是由法華人發明的,北非作戰的法軍士兵脖子經常被炙熱的Sunny灼傷,極大影響了戰鬥力,法軍後勤部門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發明了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好用的“屁簾”。
日軍借鑑了法軍的做法,從1938年開始,侵華戰場上的日軍就開始換裝這種稱為98式略帽的屁簾帽。帽子正面中央有黃色五角星的陸軍軍徽,前面有皮質帽帶,兩邊各有3個小通風孔,後面有可以調節大小的繫繩帶。
看似不起眼的屁簾帽,在此後的戰爭中,挽救了無數鬼子性命。
在中國北方寒冷的冬季,尤其是東北地區,屁簾可以有效抵擋寒風的吹襲,避免士兵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中被凍傷。
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炎熱多雨的夏天,屁簾就像豬八戒的兩個大耳朵,可以有效阻擋蚊蟲叮咬,保護脖頸。
除此以外,在戰場上屁簾還能保護耳朵,避免被炮彈炸彈氣浪所傷。
看似小小的一塊布,其作用是巨大的,發展到後來不僅日本陸軍,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官兵也都使用這種戰鬥帽,甚至日本的官員、教師,普通國民也人手一頂。
許多抗戰神劇中出現的日本“豬頭小隊長”,不是沒有道理的(開玩笑)。
回覆列表
在不少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日軍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徵,也是當時我軍甄別敵我的重要依據,即軍帽。
在華人印象裡,當年日軍的軍帽左右兩側必然掛著兩塊黃布,看起來十分不美觀,還沒有防彈效果,儼如兩隻“狗耳朵”。並且,日軍還樂此不疲,他們從未更改過這一設計。那麼,這個“黃布”到底有什麼好處,能讓日軍寧願拋棄形象,也一定要戴上呢?
其實,這個黃布有個專門的術語,叫“軍帽垂布”,其並非日軍的獨創,最早起源於法國。當年法國駐北非軍團為了防止當地沙漠地區的烈日曬傷後頸,特意發明了這一軍帽設計樣式。
廣泛運用後,法華人還發現這塊垂布在行軍時會隨之上下襬動起到良好的驅蚊避蟲效果。因此,後來明治維新時期,日軍開始組建現代化軍隊時,便將這一設計套用了過去。
而起初的“軍帽垂布”還和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不一樣,是從左耳到右耳一整塊包裹後腦勺的垂布,但由於這種通風效果不好,尤其在熱天容易出汗和面板粘結。日軍便對其做了改良,將一整塊垂布分散成了4塊,分別是左右耳兩塊,以及後腦勺兩塊。
由於中國並沒有像北非地區那般炎熱的沙漠和太陽,日軍後來索性將後腦勺那兩塊專門防曬的垂布也去掉了,只保留了耳邊兩塊,即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模樣。
乍一看,這個垂布也就僅能驅蚊避蟲,功能似乎相當侷限,為何日軍把它當寶呢?各位有所不知,其實驅蚊避蟲才是戰爭時期最佳的保命手段。眾所周知,蚊蟲是瘧疾的主要傳播途徑,而瘧疾這一傳染病,自古以來就是惡名昭彰的“戰場殺手”。
反觀日軍,由於他們軍帽這兩塊垂布的驅蚊效果,因瘧疾死亡計程車兵人數同比減少了百分之50。尤其在東南亞戰場上,有近10萬的日軍因此撿回一條性命,也難怪日軍將其當成救命的寶貝。
伴隨現代醫學的發展,瘧疾已被人類所攻破,如今的日軍軍帽早已摒棄了這一復古的垂佈設計。只不過,由於抗日神劇裡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今天只要一提到日軍,華人腦中還是會浮現那款經典的垂布軍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