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I往事隨風

    徽派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一般來說,目前搞徽派建築的很少,它代表一種地方傳統文化,大多分佈在中國的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內地幾乎不多見。它的組成部分主要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複雜,注重裝飾。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如果能和現代建築的理念相結合會更好,搭配不好那就不倫不類了。

  • 2 # 使用者自娛自樂洪叔叔

    謝邀,在現代社會徽派建築基本上都沒有了,而只有在圖片上還可以見到,它的結構是用青磚棕灰切牆,木瓦組合結構。有前後左右房,前房叫頭房,入門庭中有露井,露井兩邊走郎靠廳,左右叫偏房也叫偏箱。但都是以宅主人的風水去進行設計佈局的,這都是早前在廣東開平得見。但怎樣設計我就沒有這個設計理念,也不懂了。

  • 3 # 嘟嘟日記

    這個問題我不在行,我自己的感覺建築徽派建築首先還是先查閱有關資料,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地方面積大小和環境設計佈局,做出施工圖和效果圖,感覺滿意了再動工。

  • 4 # 住宅公園

    真心羨慕能提出這樣問題的人,想建徽派風格,能說明幾個問題。首先農村有一塊大大的宅基地,不然也沒有機會建房子。其次人比較有文化,喜歡這種傳統的建築風格。最後就是也比較富裕,徽派雖好,建造費錢。

    我們一起,讓農村更美。

  • 5 # 吳宇斌

    觀行世界的回答可用,關鍵就這三句。

    徽派建築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表型特徵,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

    但修建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按照法規,你得找正規有資質的設計為好。

  • 6 # 神州民俗

    要建一幢徽派建築,當然首先要了解徽派建築的歷史文化。

    徽式建築群,給人最強烈的視覺感受是那由黑瓦白牆構成的點線面、輪廓鮮明的黑白灰有機組合,猶如一幅鑲嵌在翠山秀水當中的水墨畫卷,層次分明,主體突出,清遠而淡雅。徽式建築的白牆起初並非為了粉飾,而是為了防潮、反光,是當時的一種生態選擇。

    後來,受到中國水墨山水畫黃山畫派的影響,這種黑白之美更為素雅的徽州人們所鍾愛。徽式建築的外部粉飾並沒有過多地追仿自然界已有的色彩,而是與青山綠水形成較鮮明的對比。但是它透過自身良好的尺度、有機變化的豐富組合,以及黑白灰色調本身的高雅與相容,得以與天地山水的色彩十分協調地對比,山水與建築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徽派建築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流行於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築最初源於東陽,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

    徽派建築廣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合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歎服。

    徽州地區的當地居民是“古越人”,他們的祖先在先秦年代,族居在長江中下游以南的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居住特徵是“巢居”。自漢代開始,中原大規模向徽州地區移民,帶來了中原漢文化,成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漢文化並沒有完全拋棄越文化,更沒法脫離越文化生長的氣候地理環境。所以,現今保留下來的徽州古民居,正是這種古越人巢居建築——幹欄木樓和北方四合院結合的產物。

    徽居的建築風格是極具特色的。說到那些青磚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首先要先說到“馬頭牆”,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徵,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徽州古建築應村落的防火、防風之需,在居宅的山牆頂部砌築高出屋面的“封火牆”。因形似馬頭,故得名“馬頭牆”。其形狀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增強了徽州民居外觀的整體性和藝術性。青磚粉牆黛瓦,是徽州民居質樸典雅的色彩,也是一種含蓄豐富的色彩。

    我們在遠處眺望時,那些青山綠水、翠野藍天、黃花梯田形成一個多彩多姿的背景,而閃爍其間的粉牆就是生動的主體。在粉牆的主體中,我們又能看到那若隱若現的黛瓦,這些黛瓦的線條,對於畫家和攝影家來說簡直就是鬼斧神工的造物,不論使用高調,還是使用暗調,粉牆黛瓦都是入畫的絕妙素材。

    (文、圖:李海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寵物狗怕熱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