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雲社初心

    三歲半的孩子不需要時間觀念。

    強化對普通人的時間觀念是工業化的需求。

    在更早的歷史階段中,除了軍隊,神學這類人需要“時間觀念”,對其他人都沒有什麼時間要求。

    可以說,我們人類的頭腦對時間是不敏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足夠。

    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後,為了保證工廠的工作效率,時間觀念被後植入到我們人類的頭腦中,成為我們文明進步的一個象徵,但其實我們自身並不太適應,看看“起床困難症”的發病率就知道。

    如果說“時間觀念”適用於“成人”,那麼對於兒童來說“沒有時間觀念”是最舒適的。

    兒童在“舒適”的氛圍下,才最有利於自身天賦出現和潛力挖掘。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代價就是磨滅孩子的智慧之光,成為一個“趕時間”的人。

    ——提供心靈扶助的教育專家[成雲社]~初心

  • 2 # Summer媽媽

    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上學不遲到,在幼兒園裡遊戲時間玩遊戲,吃點心時間開始吃點心,這些學校都有個日程表。讓孩子學會按照這些日程表做事就是培養孩子時間觀的好方法。

    但是您說的孩子總想在幼兒園裡玩一會,我覺得不是時間觀的問題。建議爸爸跟孩子溝通孩子為什麼想留在幼兒園玩。是因為小夥伴也在幼兒園做遊戲捨不得離開嗎?還是幼兒園裡有好看的繪本吸引著他。如果不趕時間的情況下可以陪孩子玩一會。

    可以提前與孩子約定玩的時間,譬如寶寶想再多玩10分鐘還是15分鐘之類。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定下鬧鐘,時間一到孩子會很愉快的結束遊戲回家。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對時間有個大概的估計。

    我們家孩子喜歡看電視,每次看到精彩處都停不下來。我就給他設定一個範圍,每次看電視不能超過15分鐘。15分鐘之內由他自己決定是10分鐘還是8分鐘。鬧鐘一響他就能把影片關掉。這時我會適時的鼓勵他是個守信用的孩子之類。孩子受到表揚,就會有守時是件好事這樣的認知,也就願意這麼做了。

  • 3 # 搬書回巢

    三歲半的孩子開始有時間觀念,也需要有時間觀念了。比如孩子需要知道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這樣上幼兒園才能不遲到。

    但具體到本問題,孩子在幼兒園放學後還想再玩一會兒,這並不涉及時間觀念的事情。

    對於孩子來說,上幼兒園需要遵守時間,已經做到了。孩子覺得放學後時間就應該歸自己安排,而他希望在幼兒園再玩一會兒,這就是他對於時間的安排。而且有時孩子想玩滑梯,但可能當天老師沒有安排這個活動,告訴孩子可以放學後玩,這樣孩子就會有期待。

    大人之所以不同意孩子在幼兒園玩,是覺得打亂了自己的時間安排。爸爸可能希望接了孩子回家後自己可以做一些工作,或者玩會兒手機、看會兒電視等。

    這樣來看,這位爸爸一味說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是不公平的。不妨尊重孩子,和孩子商量一下,放學後可以在幼兒園玩一定時間,比如半個小時。時間到了再回家,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能照顧到雙方的需求。

  • 4 # 一慢二看

    個人覺得爸爸稍微有些著急,也不應該這麼說孩子。

    但三歲半孩子需要時間觀念,三歲半的孩子正是認識時間、培養時間觀念的初期。

    爸爸媽媽和寶寶說話時,要有意識的把時間這個概念揉到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從2歲起,用寶寶聽得懂得話來說明時間,例如:“咱們上午去超市,也就是吃完早飯後就出發,到吃中午飯時回來。”“下午,也就是寶寶睡醒午覺後,咱們去遊樂場玩1個小時”。

    3歲開始就可以和寶寶玩鐘錶遊戲了,和寶寶一起做一個只有時針和分針的鐘表,讓寶寶轉著玩,然後把時針指到一個數字,和寶寶一起認識數字1-12,再多囉嗦一句,認識數字這個在平時吃水果、小零食,或者和寶寶爬樓梯的時候,就可以嘴裡唸叨和實物對應的數字了,讓寶寶形成數字概念。等寶寶錶盤上1-12都認熟後,再把分針指到12,告訴寶寶這個鐘錶就是告訴寶寶整點時間的,把寶寶日常的作息,用整點表示出來(畫下來或者買個掛圖),例如寶寶每天7點起床,8點吃早飯,9點出去玩,10點喝奶,11點回家,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午睡,3點起床吃加餐,5點吃晚飯,8點睡覺等,和寶寶每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鞏固對整點時間的認識。或者讀一些認識時間的繪本。

    寶寶有整點的概念以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寶寶具體做一件事情用多長時間,例如:吃飯一般用多長時間,洗澡用多長時間等等,從短到長。讓寶寶真正明白時間的含義。

    在讓寶寶幼兒園回家時,不要上來就和寶寶說咱們回家了!而要有一個緩衝:“寶寶,再玩10分鐘,咱們就回家。”如果寶寶遵守時間,可以大大表揚孩子,誇獎寶寶遵守時間,或者可以獎勵寶寶明天可以再多玩10分鐘。如果寶寶不遵守,告訴寶寶明天就不能放學在幼兒園玩了,或者縮短玩的時間。對於寶寶的時間觀念,爸爸媽媽說話要算話,爸爸媽媽自己也要遵守時間,這樣在初期才能讓寶寶行程正確的時間觀念。

    當然,這些都是一步步來的,總之,把時間和具體生活相聯絡,用寶寶明白的事情來說明時間的長短,這樣對寶寶形成時間概念是大大有好處的。

  • 5 # 馬麻麻

    一個好的習慣往往能令人終身受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的時間觀念與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密不可分的。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的時間意識呢?我們來聽聽馬來西亞的專家們怎麼說。

    “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很難透過解釋說明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它的意義。並且,對嬰兒來說,教他們認時鐘也很不現實。因此,應該透過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讓吃飯、睡覺,都變成培養時間觀念的一個環節。

    育兒專家強調,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3歲以前是關鍵。

    2歲前:以活動區分時間段

    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都是跟著感覺走,餓了就要喝奶,困了就要睡,時間概念相當混亂。在這個階段,不必刻意調整他的作息,儘量滿足其需要。

    而到孩子一個月大時,他就能自然按照家長安排的生活,產生初步的時間觀念,形成按時睡眠,按時吃奶的正常“生物鐘”。

    等到1歲左右,孩子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生活中除了吃、睡,還多了活動的時間。這時,家長就要著手調整他的作息了。比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覺的時間;晚上則陪他進行較安靜的活動,作為睡眠前的暗示。

    父母還可以指示孩子用動作和語言來培養時間觀念。例如,每天早上,孩子會爬起來要求穿衣;隨後指著毛巾要洗臉、洗手。慢慢地,孩子會逐步形成“運動定型”,以後就能養成做事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3歲:用數數感受時間流逝

    兩歲到兩歲半的孩子已經有了“數數”的能力,父母可利用數字,讓他們瞭解時間流逝的感覺。比如,可以把“等一下”這樣的抽象概念換成從1數到100。在捉迷藏時,請他數到20再睜開眼睛,讓他了解時間如何在1、2、3……的數數中度過。

    隨著孩子能力的逐漸增強,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組成的,而且,它會在事件的進展過程中流逝。

    此時,家長還應該讓孩子接受“時間刺激”。可教他撥時鐘指標,並告訴他,當指標轉到某一位置時,就表示該進行某些活動了。畫畫、玩玩具、做遊戲等都要按時進行,按時結束,以養成孩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

    3―4歲:認識時間詞彙,使時間具體化

    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將生活中的具體行為和時間結合在一起,幫助孩子認識時間詞彙。生活中可以增加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天黑時要睡覺等對話,透過日常生活瑣事,加強他對白天、中午和夜晚的印象。

    5歲至學齡前:簡單瞭解“過去”和“未來”

    “過去”和“未來”看起來抽象,但只要善用輔助教材,就能讓孩子簡單瞭解,什麼是“過去”,什麼是“未來”。

    家長可以利用故事書中事件的進展來講解時間。起初,最好選用時間跨度較小,與日常生活作息密切相關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等。之後根據孩子的反應,再講較複雜的故事,進而帶入“未來”的時間概念,讓他知道“未來”和“馬上實現”是截然不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火星比月球更適合人類居住,探索月球比火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