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看了一次愛情保衛戰。中間有個媽媽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必須每次考試都是第一。人家問她,如果沒有考第一就不是你的孩子了嗎?你就不愛他了嗎?她果斷地回答:是的。不考第一就不是好孩子,就不是自己的孩子。我的天啊。好奇特的想法。人家又問,那孩子如果也說媽媽沒有其他媽媽漂亮,不給自己做飯就不是好媽媽了,你做何感想?她卻也回答不上。我想問問大家:真的考試成績比孩子心情好重要嗎?
6
回覆列表
  • 1 # 阿里粑粑519

    誰不想考第一,都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事,誰不想考北大、復旦、同濟,考不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就認為不是好孩子,只是錯誤觀點,技術學院,也是一條光明之路,那裡都是好地方,都有光明的前途,那裡都可以生根、發芽、結果,只要有追求,都是好孩子!

  • 2 # 藍嶺幽幽

    孩子考第一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

    首先說說自己的故事。

    說到考第一,自己深有體會。從幼兒園起,自己考試就總是穩拿第一。直到小學六年級。

    然而,六年級升初中那一次,因為相差2.2分,考了個第二,就被我媽說,以前考龍頭,現在考龍身,以後還不考個龍尾巴了!

    這句話我一直記得,所以,初中以後,雖然保持前三名,但是,對學習已經很反感了。

    而且立志就想考個龍尾巴!

    後來高中直接從重點班讀到了普通班!

    再到大學,真的就考了全班倒數第三!實現了當初“考龍尾巴”的願望!

    所以,家長說話對孩子的影響真的特別大!有時候可能就為了賭氣,就想跟家長唱“對臺戲”

    (二)孩子考第一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舉個列子

    譬如說,我們看《笑傲江湖》,裡面有幾個人物,一個是東方不敗,號稱“天下第一”,結果真的天下第一了嗎?

    第二個,嶽不群,那個整天想要天下第一的偽君子,最後雖然練成了《葵花寶典》,結局還是很悽慘。

    第三個,任我行,也總是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可惜最後還是沒有什麼好結果。

    就像現在很多人整天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全班第一,可是全班第一又能怎麼樣呢?就像那些每天爭著搶著要練到“天下第一”的人,最後不都是走火入魔,悽慘收場!而那個“全班第一”跟“天下第一”又有什麼區別呢?

    再譬如

    《天龍八部》裡面的鳩摩智,整天到處偷學別人家的武功,就想練成“天下第一”,最後走火入魔死了!

    還有慕容復,本來出生很不錯,可是他整天就做著皇帝夢,最後瘋瘋癲癲,還是自己演繹了一出“悲劇”!

    再者就是丁春秋

    也是整天念著要做天下第一,無所不用其極!最後都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沒什麼好下場!

    (三)由此可見,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陷入這種“考第一”的噩夢中,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綜合能力和品德的教育!

    第一,“五商”的培養

    大家知道,除了“智商”,還應該對孩子的“情商”“財商”“逆商”“愛商”的培養。

    聰明是一回事,但是,就像“傷仲永”一樣,再聰明的孩子,也還是需要後天的引導和培養。

    而孩子讀書是為了什麼?為的是以後能夠獨立在社會上立足,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在於知識的運用!而我們在社會上,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需要學習理財,需要學會保護好自己,需要學會如何面對困難,處理問題,需要學會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別人!需要學會探索世界,獨立生活!等等!而不只是為了“考試”!

    相對考場上的“考試”,生活的“考試”難太多了!

    如果我們只是告訴孩子,只要“考第一”就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那隻會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會考試的工具!

    就像很多學霸,考上研究生以後,心裡承受壓力的能力弱,就跳樓輕生的孩子一樣,反過來說,即使他沒有輕生,那麼出社會以後沒有了“考試”,他又應該如何面對不斷出現的,沒有正確答案的“困難”呢?

    所以,千萬不要自己把自己的孩子帶偏了!

    天底下並沒有什麼“天下第一”,路還長,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行了!

  • 3 # 會助攻才是好爸爸

    很高興你對這個問題很警覺,你的孩子運氣不錯。我們這一代新父母,很多是在上一代父母的“逼學”中成長起來的,考得好就是好孩子,考不好……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我就是這麼走上恨學習的不歸路的,好在我和你一樣,沒有把這種歪風繼續吹到自己孩子身上。

    考試分數的確重要,但也只是孩子近百年人生裡面的一個極短暫的片段,不值得為了這件事弄得雞飛狗跳,親子反目成仇。孩子喜不喜歡學習,努不努力學習,其實和先前的學習興趣培養有很大關係,父母沒有做好孩子的助攻手,卻去埋怨他的成績差,孩子的確是太難了。

    上一代父母的想象力其實是被限制住了,還停留在上個世紀,那個唯高考,不人生的時代。認定考不上好學校,這一輩子就完了。可是眼下更多的事實是,孩子只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獨立地走入社會,活得幸福,是大機率事件。父母焦慮是因為自己放不下攀比和從上一代延續下來的恐懼,把這個焦慮傳遞給孩子,除了讓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沒有別的結局。

    我覺得你問得特別好,我願意聲援你,讓更多清醒的父母看清楚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托蒂退役之後,羅馬還有競爭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