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磕瓜子的鹹話梅
-
2 # 十八線mama
經濟上肯定會更有壓力,別說其他的,就是奶粉紙尿褲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等孩子到上幼兒園以後,花銷就更大了,學費,興趣班費用等等,都是很大一筆錢。所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是挺有壓力的事情。
-
3 # 優優的美媽媽
是感到吃力的,一是經濟上吃力(多一個孩子要增加很多費用),二是精力吃力(有了老二夫妻同時要帶兩個孩子,要超一半的心,有父母帶還好些,如果沒有父母帶還要自己親自帶的話,那夫妻其中一個不能上班,另一個工作壓力也很大),三是教育吃力(教育費用要增加一半,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二胎也給家庭帶來很多樂趣,孩子也有個玩伴,互相照顧,辛苦也就幾年,過去就好了。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人生白活,時過境遷也會感謝這份給於自己的壓力。
-
4 # 諾言的微笑
二胎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經濟上肯定會感到有些吃力。現在暫不說車貸、房貸,光是要培養好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最低也要幾十萬啊,一個普通家庭,要養育兩個孩子,光是教育費用就是一百多萬,還沒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費、生病住院、紅白喜事等開支,你說,壓力能不大嗎?所以現在要生二胎,一般家庭真得三思而行啊!
-
5 # 坤鵬論
教育支出是造成二孩家庭經濟壓力的元兇,目前,人們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孩子在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大學,甚至研究生結束。一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投入是非常大的,以三四線城市的幼兒園收費為例,私立幼兒園的收費價格大約在一千至三千左右,一千元錢的幼兒園標準通常是個人在居民樓內辦的小型幼兒園,沒有活動場地等硬體設施,條件相對簡陋,將孩子送這類幼兒園的家庭連普通家庭都算不上。
一般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將孩子送在一千五以上的幼兒園,再參加一些音樂、美術等特長班的學習,基本幼兒時期的教育費用在二千元錢左右。而三四線城市的普通家庭月收入通常在六千至八千之間。這只是孩子在幼兒時間的教育支出,小學的特長班,中學的補課班及大學、研究生的學費、生活費。經統計,普通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支出一般佔家庭淨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加上孩子的吃、穿、住、行等費用約佔家庭淨收入的五分之二。所以面臨二孩政策的時候,普通家庭表現的是無奈與尷尬。如果要二孩,那麼需要降低孩子的教育標準,但社會上總提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個家庭只要有能力,誰敢讓自己的孩子當做實驗品,什麼特長班都不上,任其自由發展,最後釀成的惡果只有自己家庭去承擔。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除非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設立更多的公立幼兒園,取消所有數理化、英語、語文這些內容的補課班及社會相關培訓班,許多網民都會說,補課班的存在是孩子們的潛在需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補課班是有一定用處的。我只是想說,讓孩子考出好成績只是為了能夠進入一下好平臺而已,但真正在補課班學習到的所謂的“知識”成人之後是否會用到,舉個簡單例子,孩子能做出再難的數學題,成人之後會用到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嗎?我們小的時候都沒有參加過學習班,但是社會仍然發展,社會的就業崗位就這麼多,大家都學也是這麼分配,不學也是這麼分配。只是現在的孩子累得都變成了“小眼鏡”。真遇到不太平的時期,孩子這樣的身體狀況,如何去面對強敵。
總之,我認為二孩家庭的經濟壓力主要還是來自教育的支出,多一個孩子的吃、住幾乎不受影響,近幾年物價控制良好,穿衣服的費用孩子們之間可以如從前一樣,相互撿著穿,小撿大的,實在不行買些價格低廉的衣服也未嘗不可,但是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誰都不能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所以教育支出是適成家庭經濟的直接負擔。
-
6 # LaLa隨語
那壓力肯定是大大的,還要自己帶二胎,生活質量就是一降再降。
我就是倆孩子,只有大寶時,倆大人都在工作,孩子給他奶奶帶,二個養一個,小日子過得綽綽有餘。
想吃啥吃啥,想買啥買啥,老公買一件衣服好幾百,眼都不眨下,不想做飯就直接外面吃,放假就出去玩,我買衣服也是一次好幾件的買。
有了二寶,自己帶,變成一個人養四個人(包括老公),想吃,捨不得買,就算買了,也是緊著孩子先吃,我們倆大人能少吃就不吃,給孩子多留點。
想穿,沒錢買,也捨不得買,自從生了二寶後,老公真正的就沒買過一件衣服,都是穿以前的,在二寶2歲時,那些厚外套都洗得都破皮了,還是捨不得買,今年過年是無論如何都要給他買兩件過年穿了。我還偶爾買了一、二件。
都緊著孩子先買,大寶長得快,以前的衣服褲子都小了,從裡到外都要買新的。小寶也是,自己買一些,別人給一些,反正能穿就穿。就這麼熬了三年(我是從懷孕起就沒上班了,因為孕吐很厲害)。
今年是第四個年頭,二寶也是2歲進3歲的階段了,想著明年等孩子上幼兒園了,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找份工作,貼補家用,能寬鬆些就寬鬆些。
所以倆胎壓力大大的,我現在只能操心眼前的,他倆長大後的事情,目前我是沒心思考慮了。
回覆列表
還好吧。我和老公就是普通的工廠工人。收入不多但很穩定,算是旱澇保收吧。06年生了女兒,總覺得女兒很孤單。後來政策放開16年又生了個兒子。家裡老人都有退休工資,基本不用我們管。我倆又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平時也是略有結餘,也都存起來了。家裡的錢大部分都花在吃(主要自己在家做,肉蛋菜搭配,不虧待嘴。)和玩(每年出門旅遊一次,一般是自駕。平時週末儘可能帶孩子在周邊轉轉)上了。閨女現在和兒子倆很喜歡一起玩。現在每月的結餘少了,但正常開銷後還會略有一點。畢竟我閨女不願意去上課外輔導班(這個可是花費相當大的),所以只給她抱了她喜歡的舞蹈和畫畫。兒子目前花費少(吃母乳很省錢)就穿的衣服。洗澡,在家我給洗,還能陪孩子玩;理髮我專門買了推子在家理,乾淨,孩子不害怕。剩下也就沒什麼了。總之,如果平常沒有結餘的還是慎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