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脊柱特工

    沒想到摔跤這件事兒居然這麼被大家關注,但是腳踝關節扭傷倒是老夫的關注點,這個問題,老夫認領。

    在事後的照片可以看出,奚夢瑤的腳踝確實已經紅腫了。

    其實呢,踝關節扭傷、損傷在運動中非常常見,健走、跑步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更何況那些本身競技性就更強、撞擊更激烈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等。

    運動過程中,由於突然變向、疾跑急停、場地不平、跳落時著力點偏移、被撞擊等等情況都會變成突然一下“崴腳”,立馬就走不了路了。放張圖你們感受一下:

    有人說一次崴腳之後,就很容易經常崴腳,這是為啥呢?很可能就是因為第一時間處理不對,造成踝關節不穩,導致經常出現扭傷。或者說,因為處理不當,急性崴腳也可能會導致慢性疼痛的後遺症,影響到日後的運動和生活。

    那麼,對於踝關節扭傷,正確的緊急處理是怎麼樣的呢?90%以上的崴腳屬於腳踝內翻受傷,也即傷到了腳踝外側的軟組織。受傷當時處理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後期恢復的快慢和效果。一些人崴腳當時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疼痛有所緩解後,又開始恢復走路或者運動,晚上回家再洗個熱水澡,第二天腳腫得跟饅頭似的。有些人崴腳後,雖然停下腳步,但並未做任何處理。再次強調,崴腳後正確的急救處理非常重要。

    正確的做法,應當遵循“RICE”原則。

    首先,立馬休息,停止走動。因為踝關節扭傷之後會立刻感受到疼痛、腫脹等症狀,因為此時可能已經拉傷了腳踝韌帶,皮下的血管已經破裂,進一步活動只會增加出血量,加劇皮下淤血腫脹。因此,崴腳後就地休息是首先要做的,受傷後忍痛繼續行走和運動是導致傷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儘快進行冷敷處理。也就是上文提到“I”(Ice)。冷敷可以鎮痛,同時冷可以使得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從而減輕腫脹。冬季可以立即用自來水淋腳,而夏季必須要用到冰塊,現場沒有冰塊,買一兩根冰棒外層包上一層塑膠袋也可以應急。

    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現場根本不可能馬上找到冰,即使找到冰起碼也要三五分鐘,崴腳後防止區域性變腫的最佳辦法是立即用大拇指壓迫腳踝外側,這樣即使皮下血管破裂,因為壓住了受傷處,也不會導致嚴重的出血腫脹。待找到冰後再進行冰敷。

    此外,為防止凍傷,一般也不建議冰塊直接作用於腳踝,而是用塑膠袋、薄毛巾包裹住冰塊更為合適。一次冰敷持續15-20分鐘,當天至傷後48小時以內可以一天重複多次。

    第三,是冷敷後加壓包紮,也就是上文提到的“C”,指Compression,就是對傷處進行加壓包紮,做過冰敷就可以進行包紮,包紮可以壓迫止血、減少出血和腫脹,同時也可起到穩定腳踝、減輕疼痛的作用。如果不知道怎樣正確包紮,建議立即去醫院。如果這時候身邊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那麼他們通常會選用運動肌貼,將腳踝完全拉緊包紮。

    第四,睡覺時用被子將腳墊高。也就是“E” ,指Elevation,即晚上睡覺時用被子將腳抬高,要求高於心臟平面,這一措施可以促進血液及組織液迴流,減輕腫脹,受傷當天建議剩下時間平躺休息,減少腳下垂時間,也可以起到緩解腫脹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抬高受傷腳僅僅指的是將腳抬高,有的人誤以為是將整個小腿抬高,而且往往膝蓋一抬高,腳又垂下去了,反而不利於血液迴流。

    現在,也有人將“RICE”原則改為“PRICE”,所謂“P”即Protective,保護受傷部位的意思,其實透過減少活動、冷敷、加壓包紮就基本可以起到保護受傷部位的作用了。

    老夫想在這裡著重強調一點:不要亂用紅花油等等活血化瘀的外敷藥!

    在崴腳後48小時以內,皮下淤血,組織液正在滲出,炎症反應正在發生,這時如果用紅花油一抹,二揉,三活血!就意味著加重出血和腫脹,為什麼第二天腳腫得跟饅頭似的,跟受傷當天瞎抹紅花油不無關係!

    而西藥類的外敷藥如扶他林,其發揮作用不是透過活血實現的,而是抑制疼痛物質產生,從而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可以用於受傷當天以及後期。

    最後,老夫再贈送一點知識點吧,腳踝扭傷之後,為了更好的康復,建議聽從物理治療師的建議,根據自己的恢復情況來進行運動康復訓練。因為養傷的那段時間,炎症的確會逐漸減輕,但踝關節的靈活性、穩定性、力量等等都很難透過養傷恢復,所以最好加入一些主動地運動訓練,來加強踝關節的穩定性,徹底避免留下後遺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翼裝飛行是什麼,如何進行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