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藍木
-
2 # 貓兒十一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追求好習慣。”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覺得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學們,你們要知道,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為了我們人生,讓我們一起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吧!
1.提高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自於對行為的正確認識。知道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2.對自己提出明確的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事無鉅細,都要對自己提出明確,具體而又嚴格的要求,並且認真依照去做,時間長了,自然就成為習慣了。
3.培養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持之以恆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能力差的人很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4.建立督導機制。良好行為的建立除靠自身努力還要靠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監督與指導,內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與良好習慣的建立。
1、提高認識。透過學習,瞭解習慣形成的原因、方式及習慣對人的影響,提高認識,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學記名言,警示自己: “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葉聖陶);“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解讀史料,感悟習慣: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張衡,從小養成了愛想問題的好習慣,凡事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這種良好的習慣,使他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2、學好區分好的習慣和不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區分好壞,慎重選擇,必須要知道勤奮學習、遵紀守法、孝敬父母等是好習慣;做事拖拖拉拉、好吃懶做、偷雞摸狗等是壞的習慣。
3、慎重選擇。不是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壞的或好的,它有良莠之分,因此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分清好壞,慎重選擇。要知道勤奮學習是好習慣,知恩圖報是好習慣,遵紀守法是好習慣,而凡事拖拖拉拉是壞習慣,偷雞摸鴨是壞習慣,好吃懶做是壞習慣,好習慣越多越好,壞習慣一個都不要有。
4、注重細節。說話、走路、吃飯、吐痰等生活細節,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就會影響他人,甚至會影響到國家聲望。“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撲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象是無關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南韓一個公共場所,專門用中文貼“不隨地吐痰”,義大利比薩斜塔用中文寫“不要隨地吐痰”,美國在廁所裡用中文寫出“便後請沖水”,法國社論:中國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透過人的行為習慣體現出來,一個吐痰的細節,就因為我們養成了隨地吐的行為習慣,讓我們在世人面前丟盡顏面,蒙受羞辱。
6、多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以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為鏡子,時時照自己,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如,如果你是酗酒成性的人,你的生活肯定是亂七八糟的,那麼,你可以以你周圍不酗酒者為榜樣,反省自己,規勸自己遠離酒精;如果你總是習慣於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不幸,那麼你不妨上網查查那些名人,看看他們是不是都很幸運,沒有煩惱。查了,你就會了解到聖人孔子就有三大不幸: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世界巨星邁克傑克遜,身患“白斑症”本已很不幸,卻被媒體說成了魔鬼,並人釘上了背叛種族的罪名,和他們相比你是不是很幸運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7、自我磨礪。美玉是磨出來的,好的行為習慣也是磨出來的。一粒沙想在蚌的口裡成為一顆美麗的珍珠,就必須經受種種痛苦的磨礪。磨礪造就成功人生。韓信忍一時而後統帥雄獅百萬,勾踐臥薪嚐膽而後“三千越甲可吞吳”,他們都從失敗中站立了起來,並都以實力爭奪了地位和尊重。能有這樣的結局,他們都得益於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就是凡事都“忍”,“忍”中磨礪自己的意志、毅力、信念,最後獲得成功。
8、不斷完善。好的習慣的養成是循序漸進的,是在不斷積累中趨於完善的,正如有人所言:三天改變觀念,三個月改變習慣,三年改變命運。有些農村人剛進城,無論是說話、穿戴、還是到人家做客等,總是帶點農村人的習慣,如吸著煙到處走,吃飯吧嗒嘴,上穿西服下穿牛仔褲等,常被城裡人冠以“土包子”“土鱉”之稱 ,但過個十年八年,就沒人說了,因為他們完全變成了“城市人”。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