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症寶大夫
-
2 # 白水90944696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蒐集了很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
1、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病理學的,它會讓你的身體感覺疼痛。
2、大家視角不同,不是別人看著有車有房日子挺好,對方就一定每天都能夠身心愉快。我們眼中的別人和對方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
3、抑鬱症,不是矯情,不是想不開,而是一種病,像人感冒發燒一樣,有的人症狀輕,但是有的人就比較嚴重,可能需要打針吃藥輸液。
4、如果你身邊有人患了抑鬱症,千萬不要若無其事的拍著人家的肩膀說,不要想不開,世界多美好之類的;或者質疑對方,為什麼你會得抑鬱症,是不是太矯情。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保持緘默是對他人最大的善意。
5、抑鬱症和抑鬱是兩碼事,前者是病症,後者是情緒,病症需要治療,情緒可以依靠他人支援恢復。
現在抑鬱症患者的人數在不斷上升,據說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現在的抑鬱症之所以頻頻引發重視,一來真的是患者人數在增多;二來是人們的社交資訊開始發達,接受和傳播資訊的速度都很快,過去如果不是自己身邊有人患病,大家可能對此一無所知;三來是醫學的進步,過去沒有神經類學科進行細分,可能不會被視為病症,現在因為科學進步,人們對於抑鬱症有了足夠的瞭解,也有了應對的方法。
-
3 # 愛國愛家愛親人
壓力,責任,不能勝任。怕困難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不肯負責任的不在小數。沒有吃苦的心志。無事就嚇著了。為難了。
-
4 # 小C愛唱歌
零零後的我,18年的夏天心裡壓抑了很多心事。本身性格那會比較孤僻,不喜歡熱鬧不敢與陌生人交流,不敢與人對視說話。
那一年憂鬱了一段時間整個人一個月瘦了十幾斤,身邊的朋友看見我驚呆了。我還是強裝著沒事人一樣,那段時間在垂死掙扎著,整個人不想說話不想與人接觸,想逃離一切。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腦袋裡想著一些還沒發生的事,擔憂、恐懼、害怕,整天悶悶不樂,憂心忡忡。
其實就是想著有那麼一個人能聽你說說心裡話,想跟你聊聊自己。希望你能在生活中像個老師,像個父母一樣教導著她。
想多一點關心,想多一點認可,想多一點心疼。
憂鬱症可不可以說,跟成長的環境家庭環境自身性格有關?
-
5 # 溫柔撲了空吖
抑鬱症還是無關乎年齡的,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大,頻繁的在生活中收到挫折,情緒敏感的人,做一些事情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很容易焦慮,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自己活著沒有價值,會很心累…
-
6 # L不喜歡非善意的交集
被傷害而成的,這個世界,是沒有多少真正愛心的世界,弱肉強食,巧言令色的殘酷世界,得抑鬱症患者因為不懂得保護自己、不兇狠、不冷靜,故而被摧殘成了抑鬱症,其實,最終原因,還是中了法術!
-
7 # 小樹E時代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了抑鬱症,這是一個趨勢,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果我們發現身邊的人有了這個抑鬱症的傾向,不能夠說輕視他們,或者是嘲笑他們。
我們應該陪在他們的身邊不斷地開導他們,並且要請專業的醫生來幫助他走出抑鬱症的困境。
現在的社會環境都是好多人不注重與人之間交流,這樣就容易導致年輕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想不到解決的方法,然後就會陷入走進死衚衕。
現在年輕人應該注重開導,社會應該有個良好的環境。
-
8 # 透過閱讀看世界
抑鬱症屬於精神類疾病,個人認為這類疾病遺傳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很多人,家族基因裡帶著容易抑鬱和焦慮的因子,受到不良事件刺激後更加容易抑鬱。
我經常觀察周圍人的性格受到家庭因素影響的情況,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
大學時一個關係很親密的同學,她的母親抑鬱症很嚴重,臥床多年,後來自動康復了。她的哥哥受到影響,也是輕度抑鬱。我這個同學算是非常堅強的女漢子,長期睡眠不好,但是依靠從父親那裡遺傳的堅韌不拔的毅力抵抗住了這些負面影響。
我一個親戚,在重男輕女思想盛行的農村,由於沒有生育兒子,長期精神抑鬱,神神叨叨。往上追溯,她的母親罹患輕度抑鬱。
現在最小的抑鬱症患者一般是初中生吧。
這些孩子大部分處在家庭氛圍不好的環境,父母親肯定有一個屬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家長望子成龍,給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就出問題了。
當然,這都是基於一些個人淺薄的經驗,沒有經過科學印證。
抑鬱症發生因素十分複雜,並不是短短几百字就可以解釋清楚。
容易抑鬱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多思多慮。
這種情況在各個年齡層中都有,並不是說年紀輕就會對抑鬱免疫。
再細細分析,其實現在年輕人壓力挺大的。
以孩子學習為例,一二線城市的孩子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就要苦讀,比我們小時候苦多了。我女兒幼兒園班上有個媽媽從中班開始要求孩子每晚寫字寫3個小時,孩子小小年紀就戴上眼鏡了。
孩子的天性從小就開始受到壓制,年輕輕輕就得抑鬱症也很有可能,不足為奇。
總之,物慾橫流的世界,很多人的精神失衡甚至扭曲了,年輕人也不例外。
-
9 # 穿上聖衣練太極
抑鬱症不分年齡,但現在確實低齡化趨勢明顯。
抑鬱症是一類沒有明確原因的疾病,不是說沒有原因,只是患了抑鬱症,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的病因。有性格的,有遺傳的,有環境刺激的,等等。
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兒童中,都有一定比例抑鬱症。究其根源,時代的產物吧。
現代社會,成長壓力源太多了,個人遭受的挫折打擊也較以往更多,容易讓人產生無力感,久而久之就會轉為自我封閉。
還有一點,年輕一代身上,有著深深的孤獨感,從小缺少同伴氛圍,也導致遇到問題易陷入無解境地。
抑鬱群體擴大,是需要整個社會積極面對的時代問題。
-
10 # 梔子花開的夏天
因為這個社會競爭太過於激烈,尤其在很多一線城市,大家都害怕自己落後,掉隊,也都很拼,有些時候滿懷希望做的事,總是以各種結果失敗告終,久而久之,對於一些性格要強的人而言,生活可能也就失去了自信,各方面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覺得很是受限,越是這樣,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問題,慢慢的情緒也越來越差,就成了抑鬱症。
-
11 # 迷路茉莉記錄生活
因為心裡的事,不想再對任何人說,只想憋在自己的心裡,生活圈子也越來越小,不喜歡聚會,兩點一線,面對生活的壓力,自己咬牙承擔,情緒越來越消極
-
12 # 心理諮詢師曹春霞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年紀很小的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了。十幾歲的孩子診斷抑鬱症越來越多。
在溝透過程中,我發現,抑鬱症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比如:家庭教育方式,親子關係,個人敏感性格,外部人際關係都有重要的影響。
其中,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如果父母只是帶孩子來進行心理諮詢,只針對孩子進行調整,讓孩子改變,自己不做出改變,
那麼,這樣的諮詢效果是很小的。
父親、母親、孩子,三者之間的關係像是一個穩固的三角形,只有一個角動,其他兩個角不動,是很難辦到的。
所以,一個人年紀輕輕就得了抑鬱症,想要擺脫抑鬱症的困擾,絕對不是TA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有親密關係的人一起做出改變,不是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是需要對從前的相處模式做出改變。
-
13 # 春光明媒
心態不好;人活一個好心態,凡事要看開一點兒,會想一點兒,不要啥事都鑽牛角尖;
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經歷的挫折,要有個正確的判斷力,有的牛角尖可以鑽,比如說:學生晚上在家做作業,有道題不會做,就去問家長,家長也不會做,他(她)就第二天早上去問同學,同學也不會做,他(她)就去問老師,老師耐心的為他(她)解答了這道難題,他(她)連忙說:謝謝老師!我昨天晚上做作業,就發現這是一道難題,現在您幫我做出來了,真是太感謝了!這個學生鑽的就是正確的牛角尖,是正常人的思維,對待學習不恥下問,有刻苦鑽研的精神,是適合讀書的人才;
有的年輕人,因為談戀愛不順利,鑽錯誤的牛角尖;他(她)是單戀,也是苦戀,他(她)愛的人,並不愛他(她),他(她)苦苦追求對方很久了,對方不僅不願意和他(她),確定戀愛關係,而且還另結新歡;
他(她)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上得好好的班,辭職不幹了,每天就宅在家啃老,再也不出去找事做;要麼網路打遊戲,要麼在床上矇頭大睡,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他(她)才從失戀的重創中走出來,聽從父母的勸說,去一家精神病醫院,治療抑鬱症;天涯何處無芳草,他(她)為錯誤的情感,深陷進去,無法自拔,真的是很不值得;
現在的年輕人,學習,工作,戀愛,結婚,生子,買房,孝敬長輩,諸多生活壓力,需要他(她)善於減壓,壓力及時的減輕了,也就遠離了抑鬱症;
減壓的方式是:多找聊友傾訴,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幹自己愛好的事,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勤勞,熱愛運動。
-
14 # 王麗霞7
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抑鬱症越來越呈現低齡化。青少年患抑鬱症主要是孩子的課外活動興趣減少,大部分時間都被學校內的課程佔去了。其次大部分孩子都不大願意去社交,每天拿著手機、平板,同伴之間的交往變少,缺少與人溝通交流。最後就是現在的孩子缺少延遲滿足,經常是想得到什麼,馬上就能得到,孩子養成了這種思維習慣,就不能等待,缺乏自控力。
回覆列表
當前抑鬱症呈現高發趨勢。
無論年齡,無論性別,各類人群都會發病。
通常都解釋都歸結為現代社會的高速,高壓等原因。這當然是一部分原因。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分原因,或者說是外部原因。
抑鬱的發生幾乎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平常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打擊的事,都會有抑鬱和焦慮情緒。有的人很快就走出來了,而有的人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成為疾病。一方面是外部環境可能改善,然後情緒就隨之改善了。另一方面可能內心接受能力較強,不易發作成抑鬱了。
我想說的是,對於外部環境,我們要儘量少的受其影響,因為大部分外部環境是我們沒法改變的。而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也就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兩者的關係。
推薦有抑鬱情緒的時候,看一看我們的革命前輩,毛主席那一代人,面對的險惡環境,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任何情況都沒有打倒的大心臟,時刻存在的革命必勝的信念。
我們身邊的事和困難,很少有能達到那個年代所能達到的困苦程度,有這種對比,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會解決,很多痛苦只能接受。
面對了自己,面對了這個世界,到自然中尋找精神的開闊,到生活中尋找發力點,到困難中尋找成就。
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