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世界不是烏托邦

    職場先改變思維再去改變行為是很重要的!我最近才有親身經歷了從專員轉型到經理的思維轉變:

    俗話說“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都是在說你想要輕鬆的完成他的工作,必須先打磨好他的工具.想要讓工具發揮它的作用,必須先明白它的使用方法。

    思維知道行動,你只有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有大局觀才能指導每一步行動。

    先做運營專員的時候真的很輕鬆:只要按時完成領導制定的工作內容,用心做,工作上出彩還是很簡單的,一直做的很順利,後來由於公司發展,也是因為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出色表現,升職為經理了。剛開始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團隊正在組建中,所以我是光桿司令,每週都是按計劃做著事情,直到有天,總監找我聊天,說說未來的工作計劃以及業績KPI,我一臉懵圈了,我真的就是說:總監,不是都是你定好的嗎?我按著這些指標完成就好了!總監聽後,愣了一會兒,他跟我說:你知道你現在是什麼職位嗎?是經理?你知道經理需要做哪些工作嗎?經理的指責是什麼?我搖頭,而且還是我就是一個人在幹所有的活呀~

    我記得很清楚,我的總監意味深長的跟我說“你現在並不是個專員,雖然你現在看似做的都是專員的工作,可是你需要要改變的思維模式,站在一個經理的角度上來安排工作,再去做這些工作,你才能有所成長,可是如果你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沒有擺正,依然看待自己的思維模式沒有改變,你做再多的工作還是個專員的工作,一定不會有提升的”

    很久以來都沒有領導說這麼重的話了,剛一聽的時候我還很不服氣,心想這又不是我想升職的,我原來做的工作做得好好的什麼等等。後來冷靜下來想了想,真的就像上面圖片中的,你只是一味的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思維很混亂,只是把工作完成就好,沒有一個系統的工作安排,效率很低。其實這是個好機會,很多人做很久也未必能有這樣的機會,我為什麼不牢牢的抓住,而且我不能做一輩子的專員,總是要做到管理層的。

    所以從那以後,我開始學習管理學的東西,工作之前會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把自己作為一個經理的來出發給自己安排工作(利用思維導圖),遇到事情自己先想,不懂得自己的先學習,再不行再向領導請教,一段時間後發現很有效果,工作效率提高了,業績也提升了,所以說你只有改變了思維模式才能知道你的行動。

  • 2 # 發憤的草莓

    兩者都可以~!

    首先呢,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先有認知才會改變行為。

    比方說舉我自己的故事吧,我以前是不抹防曬霜的,那是某一天,我因為看到了一張美國送奶工,面部的照片,他一邊臉因為太陽曬得比較多,老化非常快,比另外張臉要老了20歲。因為這樣,我的思維改變了,我認為防曬露是一定得擦的,所以,我的行為改變了,每天出門戶外活動是一定得塗防曬露。你看在這個例子當中,就是先改變思維,然後再改變行動,在職場當中也是這樣,如果你要積極主動,你首先得在思維對積極主動有一個認可,覺得這個是應當展現的形象,然後你才會去改變,如果沒有前面的這些,認識你後面這個行為改變的動力往往是不夠的。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我認為你首先得,調整你的認知和思維,然後才會改變行為。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思維很重要,但是,

    有時候呢,你現在還沒辦法扭轉思維的前提下,也有一些辦法可以先改變行為。

    因為有時候我們總是以為說毅力是個寶,我們會羨慕某人毅力特別好,但是一下實際上並不是,而是他們採取的靠譜的行為。比方說斯坦福大學的棉花糖實驗,雖然有爭議,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的一個細節是,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小孩,都並不是因為思維上的認可,而是因為他們採取靠譜的行動,他們有的把眼睛矇住,有的看來看去,有的看窗外,所以他們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有時候我們思維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用一些有效的行動來幫我們達成目標。

    比方說你可能習慣了自由職業的模式,你在單位當中你不習慣這個公司用定時打卡的形式來對員工的考勤進行考核,但是你還是可以用一些手段來幫助自己養成定時打卡的習慣,你可以建立一個心理學上所說的執行意圖的方法,if...then,每次到達單位的時候,立刻走到打卡機旁邊打卡,這件事情就不會被落下。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前檢查有哪些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