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043881117

    1、讓孩子獨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學前教育一直是讓家長最為頭疼的一家子事情,現在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說重了心疼,說輕了又不長記性,只好潛移默化的去影響他。那麼該如何教導孩子呢?首先需要讓他獨立,這個獨立分為行為獨立與思想獨立。行為獨立是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思想獨立,是要讓他明是非,知對錯。

    2、多溝通,溝通是最好的方式

    每位孩子的父母,也都是從孩子階段走過來的,所以應當能夠很理解孩子的想法。所欠缺的無非就是耐心與方式,耐心因人而異,而方式則是融會貫通的。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樑,不要讓他心生恐懼與陌生,如此才能真正地瞭解到他的想法,從而針對他的個性做出一些調整。

    3、做好自己,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每一位父母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幾個人能以身作則呢?孩子的成長過程,基本就是模仿的過程,就像他們所說的第一句話,肯定是中文。所以,父母的做事行為準則,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養成。

    4、多表揚、鼓勵孩子

    孩子是非常單純的,沒有太多複雜的想法。如果孩子想要做一件事,那麼他就會想要得到老師、父母的表揚,各位千萬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表揚。很多時候它是孩子長大後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是給他們獲取成功的最大鼓勵。

    5、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古訓,可是現在已經不是過去那個死板的時代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如果很多父母在小時候也受過打罵,應該更能夠切身體會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而理由也很簡單粗暴,就是控制不住脾氣。事實上也是如此,孩子的脾氣都是這麼在棍棒之下被控制的,這是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在國外是要被關進監獄的。

    孩子對每個家庭都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寵愛,要正確教育、引導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太幼稚,該不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