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必有妖

    第一個問題:歷史上秦武王真的舉鼎了嗎?

    《史記·秦本紀》裡面沒說秦武王的死因。但是在《趙世家》裡面,就說到,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史記》是正史,一般我們都是相信的,雖然裡面的確是有些史實,《史記》在不同章節裡的表述不一,還有的跟後來發現的出土文獻記載有出入,甚至於還有我們今天認為是怪力亂神的東西。不過《史記》的問題,實際上是《史記》之前文獻的問題,不同的文獻,記載不同,《史記》或者是沒有能力去判斷,因而互見存疑;或者是因為材料冗雜,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去解決各個牴牾之處。有些怪力亂神,那也是以前的文獻記載了,或者當時人都信以為真的,比如說漢高祖斬白蛇之類的。

    【有網友已經指出了,秦本紀裡其實是說了死因的。這是極不應有的疏失!《秦本紀》原文是: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史記》既然記載了秦武王這個故事,至少當時人都覺得這事兒是真的。從邏輯上說呢,秦人尚武,這哥們又被稱為“武王”,那想必也是個兇狠好鬥的角兒,扛鼎而死,是有點兒磕磣,但是那也是人家的愛好,帝王嘛,總有點小癖好,雅點兒的比如愛畫畫,俗點兒的比如愛開鎖。

    舉鼎,《史記》說項羽“力能扛(gang)鼎",看來扛鼎這事兒,是那個時代武人的愛好。力士,以前用戰車作戰時,是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車陷坑裡了,站在戰車右邊的力士,車右,就得下車去負責把戰車扛出來。比如春秋時的齊晉鞌之戰,齊侯的戰車,”驂絓於木而止“,但是車右逢醜父前一晚胳膊被蛇咬傷,但是隱瞞了傷情,結果在關鍵時刻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被晉軍追上了。後來車戰式微,改為步騎兵大戰,力士也還是挺重要的,像項羽的垓下之戰,項羽突出漢軍合圍,殺得天昏地暗,沒有驚人體力是做不到的。

    總的來說,秦武王舉鼎而死,大概是沒什麼問題的。如果挖出秦武王的墓,看看屍骨是不是真的是”絕臏“,是的話,那就差不多是定論了。

    第二個問題,舉的是多重的鼎?

    這個問題,其實兩千多年前,楚莊王就問過了。楚莊王攻打陸渾之戎,一路追擊到周王室控制的疆域,周定王派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就打聽九鼎有多重。九鼎傳說是夏商周這麼一路傳下來的,問鼎就是想取而代之了,就是所謂的”鼎革“。王孫滿也聰明,說”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也就灰溜溜撤兵回去了。就這樣,本來後世的我們有機會知道這鼎有多重的,就因為王孫滿這一小聰明,變成沒機會了。當然,鼎的輕重,應該也是周王所掌握的,王孫滿這級別的,恐怕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重,但是又不能在楚王面前直接說不知道,還要把楚王的野心打回去,所以才有那番話。

    按舉重運動中的抓舉世界紀錄,也就是214公斤,挺舉,前幾天出了新的世界紀錄,264公斤。秦武王舉鼎,看怎麼舉了,算抓舉,不會超過214公斤,算挺舉,不會超過264公斤。一是鼎畢竟不是槓鈴,越大越重,舉起來就越不方便,二是現在舉重運動員都是嚴格訓練,科學飲食,就只幹舉重這一件事情,而秦武王,一來吃得沒現代好,二來舉重不過是訓練肌肉的辦法,不是什麼專門訓練,一國之君還得主持政事,舉起的重量沒法跟專業運動員相比,所以214、264必然就是上限了。司母戊鼎,832.84公斤,他是抱不動的,大克鼎,201.5公斤,估計舉的就是這個級別的,稍稍能舉起來,但是還是有點重,最後撐不住了。

    從這個級別來說,傳國重器九鼎,居然只有大克鼎的重量,考慮到相傳是夏代就傳下來的,好像也能理解,夏代的鑄造技術當然無法跟西周相比了。不過,天子用九鼎,好像也就是從周開始的定製,商代還未必有,至少從被盜商王墓殘存銅器裡是找不到證據的。要說夏就有天子用的九鼎,不大可能。當然也可能是商人劫掠的夏朝鑄造的較大的九個鼎,湊成了所謂的九鼎,作為征服的象徵,沿用至周。楚莊王問鼎,可能原來的意思,只是打聽打聽周王用九鼎的規格,然後回去按規格自己也去造九個。但是王孫滿為了唬人,才說天花亂墜地從夏說起。

  • 2 # 極變者1992

    秦武王舉鼎

    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出巡洛陽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雍州大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幽門螺桿菌在胃裡“作妖”,身體會有3個提示,是哪3個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