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翔D荷蘭人
-
2 # 陶德中士
反坦克火箭筒的出現,使得單兵終於具備可以抗衡裝甲裝備的有效武器。但與多人炮班操縱的反坦克炮來對比,反坦克火箭筒在射程是有明顯差距的。但其攜帶方式靈活,單人就可操縱,移動起來也相當迅速。自從面世到現在仍然受到了各國軍隊的青睞大量裝備。比如中國就發展出69式40火箭筒、89式反坦克火箭筒等等一系列產品,讓一線士兵擁有了相當不錯的反裝甲能力。
二戰時期美軍大量列裝的巴祖卡火箭筒
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種發射火箭彈的行動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發射火箭破甲彈,也可以發射火箭榴彈或其他火箭彈,主要用於近距離打擊裝甲目標、殺傷人員有摧毀工事等。
火箭筒一般由兩名士兵或單兵使用,多采用肩槓式發射,也可以跪射或臥射。在目前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中,火箭筒由於其誕生年代早、破甲效能高,加之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一直被各國陸軍當作反坦克的重要武器之一。
我軍列裝的69-1式40毫米火箭筒
反坦克火箭筒由火箭彈和發射箭兩大部分組成。火箭彈是發揮威力的戰鬥部,而帶瞄準鏡的發射筒,則透過射手的瞄準賦予火箭彈以一定的射向。火箭彈是靠火箭發動機推進的非制導彈藥,一般由戰鬥部、引信、火箭發動機和穩定裝置等組成。
由於火箭的彈頭是依靠火箭發動機的反作用力推進,發射筒不承受任何壓力和後坐力,使得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目前世界上的多數反坦克火箭筒,均為一次使用型,發射筒兼包裝筒,發射後扔掉完事,這樣非常有利於步兵輕裝戰鬥,又不佔編制;一個戰鬥班組可以每人背一具,這極大的提高了戰鬥班組的攻堅能力。同時火箭筒也是近距離攻擊武器,打得上就打,一旦打不上,再想裝填後來打第二發時間也不一定來得及,這也是火箭筒多采用一次使用型的原因。
美軍使用AT-4反坦克火箭筒進行射擊訓練
雖然,現在反坦克導彈武器已經普及,並且威力及射程更遠打得更準。但反坦克火箭筒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優越性。例如:造價便宜,容易大量生產;輕使靈活,易於隱蔽機動;射程近,易完成其他反坦克武器難以完成的射擊任務;反坦克導彈畢竟體積大,單兵攜帶還是非常有困難的。有如此多的優點,就可以將其缺點無視掉。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多數國家主力配備的制式武器。
德制鐵拳III型反坦克火箭筒。
-
3 # 總說裝甲
目前反坦克火箭筒型號共有近50種之多。這些火箭筒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重型火箭筒,重量一般在10KG左右,破甲厚度為700mm左右,可從不同角度摧毀主戰坦克;另一類是輕型火箭筒;重量一般在3~4kg,破甲厚度為300 -400mm,可有效地摧毀各種輕型裝甲車輛,或從裝甲防護較薄弱的部位攻擊主戰坦藏在後一類武器中,有不少是屬於所謂“突擊武器”,它所發射的雙用途戰鬥部,除攻擊裝甲目標外,還可用來破壞野戰工事和建築物。,從結構上看:現裝備的反坦克火箭筒可分為套筒式(發射筒由內筒和外筒組成).分裝式(由帶彈的包裝筒和發射筒兩部分組成,射擊時將包裝筒與發射筒連為一體)、整裝式(將火箭彈預先放置在發射筒內)和裝填式(射擊前需將火箭彈從彈藥箱內取出,裝填到發射筒內)四種。依使用週期的不同,現裝備的坦克火箭筒又可分為重複使用、半重複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三種。
重量和尺寸 由於反坦克火箭筒是單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因此對它的重量和尺寸要求十分嚴格,而選用高強度輕型材料則是減輕其重量的主要方法。
威力 提高火箭彈破甲威力的主要技術途徑是:增大戰鬥部直徑。50~70年代的火箭彈戰鬥部直徑大多穆60~80mm,破甲威力在300mm茫右。採用大威力炸藥 早期裝備的火箭彈戰鬥部主要採用由梯恩梯與黑索金組成的混合炸藥,爆速較低。
射程 由於反坦克火箭筒的膛壓較低,射彈的初速較小,因而射程一般都較近提高反坦克火箭筒有效射程的技術措施主要有:用無坐力炮方式發射火箭增程彈;在火箭彈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推力,或在推力不變的情況下減輕彈重;透過對瞄準具的不斷改進,以提高火箭簡的有效射程。
精度 大部分反坦克火箭筒的命中機率在76%以下。少數採用了新式光電火控系統的反坦克火箭筒,由於配有鐳射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對距離為600~700m的目標射擊時的命中機率可達95%左右。
-
4 # 兵工科技
現代主戰坦克的發展,都是在重視三大傳統戰技指標,即火力、機動性、防護效能方面,更加重視坦克的數字化能力。有矛就有盾,坦克的技術發展也就促使反坦克火箭筒在對應技術性能方面做出了新改進,從而使得現代反坦克火箭筒具有鮮明的自身技術特點,主要有下面幾點:
圖注:中中國產98式反坦克火箭筒
首先:增強戰鬥部的打擊效果。目前大多數反坦克火箭筒的戰鬥部都是採用空心裝藥,這種彈藥方式跟以往的動能彈、爆破彈等的作用原理不一樣,坦克裝甲車對這種戰鬥部的進攻防護能力差。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是現代反坦克火箭筒的一個鮮明技術特點,也是目前的技術發展潮流。
其次:提高武器系統的機動效能。對於反坦克火箭筒來說,因為大部分都是單兵作戰使用,因而對於它的重量和機動性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國內外的反坦克火箭筒設計師都十分重視力求透過改進結構,選用新材料來減輕反坦克火箭筒的重量,提高它的機動性。同時還採用一次性預先裝填的方法,減少準備工作量,從而充分發揮反坦克火箭筒的機動效能。
第三:提高武器系統的使用安全效能。在作戰使用中,人們需要反坦克火箭筒既能有效打擊敵方的坦克裝甲車,又要能確保自己的使用安全和儘可能的超近程發射,因而讓反坦克火箭筒也具備“三無”效能,就是具備有無聲、無焰、無煙,也是現代反坦克火箭筒所應具備的一個關鍵技術特點。
-
5 # 國平軍史
二戰時,美華人發明了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作為單兵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迄今為止其實並沒有多大改進,其技術基本上就定型了,由發射管、握把、瞄準具、發射機構、保險裝置、彈丸等組成,70餘年來,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巴祖卡改型火箭筒)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坦克包括裝甲運輸車、自行火炮等,裝甲防護厚度普遍不足,所以除了重型坦克,一般的輕型和中型坦克,都經受不了巴祖卡60毫米火箭彈打擊,甚至槍榴彈都能反輕型裝甲目標,不是摧毀,就是受損,失去戰鬥力。
當然,巴祖卡發射的60毫米火箭彈畢竟爆炸威力有限,許多戰損的坦克經過修理後,還是能重返戰場的。
如果說美製巴祖卡、德制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是第一代,那麼美製M72、蘇俄制RPG7就是第二代反坦克火箭筒的代表,目前反坦克火箭筒已發展到了第三代,以瑞典AT-4、國內PF-98等為代表。
(RPG7火箭筒)
因為技術已基本定性,現代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就在彈種上做文章,且大都是一次性發射,發射管就棄用,火箭筒不佔編制,在反坦克導彈大行其道的當下,是火箭筒還能生存的最主要原因。
破甲彈,已成為火箭筒最主要的彈種,為增強反坦克效果,研製了串聯戰鬥部,垂直破甲厚度有的能高達到800毫米,能擊穿帶反應裝甲的北約三層重靶。
(PF-98火箭筒)
強化夜戰能力,現代反坦克火箭筒普遍裝備了微光瞄準鏡,500-1000米內成像清晰,具備了夜戰的能力,進而提高了反坦克火箭筒的作戰用途。
配備了簡易火控系統,譬如國內的PF-98反坦克火箭筒,配備了由光學系統、鐳射測距儀、彈道解算器、LED平面顯示屏等,火控系統的運用,提高了反坦克火箭筒的射擊距離和射擊精度。
-
6 # 花菜扇臉
隨著坦克技術的發展,在平衡火力,機動,防護三大要素的前提下,坦克本身的防護力卻是各個國家最為重視的一個方面。這裡指的防護主要包括依靠裝甲的被動防護和依靠雷達,鐳射等技術的主動防護。先說裝甲的被動防護方面,均質裝甲,複合裝甲,間隙裝甲,陶瓷裝甲,反應裝甲等新型裝甲的出現和綜合運用,使現代坦克主要方向的防護力得到極大的加強,甚至達到1米以上均質裝甲的防護水平,目前也只有高長徑比的貧鈾,鎢芯穿甲彈才能達到很好的毀傷效果。而對於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這種低端武器,受制於單兵攜帶重量的限制,很難獲得穿透力的大幅度提升。而其彈頭也多為依靠金屬射流破甲為主,很難對坦克主要防護方向造成致命威脅。當然,坦克的側裙,履帶,後部,頂部等這些脆弱位置,火箭筒還是可以將坦克擊傷甚至擊毀的。比如城市站中,火箭筒可以靈活佈置陣地,穿插,潛入伏擊坦克,近期很多實戰戰例都已證明了。再說軟防護,如中國99坦克裝備的具有鐳射告警,壓制,致盲能力的光電對抗系統,還有vt4坦克裝備的毫米波雷達主動防禦系統,對火箭筒,導彈等低速目標有著很好的防禦效果,展會上甚至坐了直接展示,很多影片披露,技術也很成熟。所以,火箭筒這種低成本反坦克武器對主戰坦克生存力,毀傷力都存在問題,逐漸成為雞肋。但是對其他裝甲目標,車輛,陣地,碉堡等,仍有著巨大實戰意義和成本,便攜等優勢,在一定時期內,仍將不可替代和廣泛裝備。單從便攜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來看,具備全天候,複合制導,頂攻能力的單兵反坦克導彈才是未來正確方向。
回覆列表
就技術特點來說的話。就是把以前需要十幾個人加上一門半噸重的火炮才能做到對坦克的攻擊能力。簡化到一個人去完成。相對於其射程不如同威力火炮。無論實在運輸。製造。使用和保養上都優於火炮。這是一項可以說偉大的技術革新甚至因為火箭筒和火箭彈的出現。改變了戰鬥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