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臉72615142
-
2 # 鄧柯
回答:不是假唱。
首先,選秀節目是不能假唱的。音樂選秀基本上就是演唱比賽,假如有歌手假唱,直接就會影響比賽結果(而比賽結果很可能直接決定了此歌手日後的事業發展,那都是白花花的錢啊)。所以節目組、競爭對手、評委都不會允許這類情況發生的。
《我是歌手》這類的明星音樂真人秀更是萬眾矚目。本身就是以歌唱比賽為主打的音樂節目,節目組是絕對不會允許歌手假唱的(否則跟贊助商那裡都交代不過去)。而且節目現場有那麼多國內頂級的樂手、音樂人、導演組成員,還有其他歌手的團隊,歌手就算自己想假唱,也瞞不了那麼多人啊。
那麼為什麼音樂節目裡的歌,聽起來要比歌手演唱會的品質明顯要高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音樂節目裡的音樂製作得更精良呀。
首先是製作週期,像《我是歌手》這類的節目,歌手每個星期只需要準備一首歌,他可以對這一首歌精雕細琢反覆推敲。而演唱會呢,通常需要在兩到三個月內準備20首歌(有些歌手還會唱得更多),一方面,留給每一首歌的斟酌時間就更少了,同時,要背下這20首歌也是不小的挑戰(雖然可能有提詞器,但歌曲旋律、段落、結構、切分等等要素也都需要歌手背熟於心),分到每一首歌上的心思,肯定沒有真人秀上那種一週一首的多。
其次是製作團隊。《我是歌手》的音樂總監梁翹柏、音響總監何飆,以及那些頂級樂手如劉效松、靳海音、劉卓、Tommy 等,是那些歌手們開演唱會都不一定請得到的。就算能請到,也只是在一兩個崗位上請到這個級別的人,不可能演唱會所有崗位都是這個級別的咖,因為成本負擔不起。裝置也是,《我是歌手》是在湖南衛視 1600 演播廳內錄製的,堪稱國內頂級演播室。給歌手用的話筒是森海塞爾數字9000,全國就兩套,一套在央視一套在湖南臺(不知道這兩年有沒有其他衛視買得起了)。後期也是,《我歌》請的國內頂級的混音團隊(混音可不光是修音準,修音樂所有的部分。你理解成最牛的修圖師好了),這個團隊每年一季度混《我歌》,三季度混《中國好聲音》,時間被佔得滿滿的,不一定有空給歌手混音(就算混也先混專輯,演唱會就靠邊站了)。
所以經過這些人的協作,加上歌手本人的努力,做出來的音樂效果當然是頂級的了。就算歌手本人自己再做演唱會,從製作的角度,也很難達到《歌手》這種頂級音樂真人秀的水準。
-
3 # 迷迷3206782
很正常,演唱會整晚三十多首歌,不可能像選秀節目打磨一首歌那麼精細。歌手某首歌沒找到狀態,很正常。你想想,不同的歌要不同的情緒,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選秀節目只有一首歌,除了細心打磨外,歌手有充足的時間去培養情緒,比演唱會完美是肯定的。
-
4 # 妖御六道17k連載中
那是因為選秀是錄播,演唱會是直播,錄播就像錄音棚,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演唱會就一次,錯了就是錯了。。。。再舉個例子,李連杰的電影打的好看,鄒市明打的難看,可是李連杰那是假的,鄒市明那是真的,昨天回顧了一下林志穎93紅磡演唱會,自己也終於相信,林志穎唱歌是真跑調。。。
-
5 # __喲__
選秀節目一週主練一首歌,配合下面輪次,可能最多準備三首,演唱會可是三十首啊,況且演唱會一般不只是唱歌吧,現在音樂選修更注重於唱的怎麼樣,但是演唱會是個表演,表演就是又唱又跳還要配合現場佈景什麼的,歌手沒辦法像比賽那樣專心唱歌
-
6 # 木可手廷
我覺得應該是歌手在選秀節目是有壓力,全力以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在這種狀態下歌聲更能打動人心。為什麼我們能被歌聲打動,我們是從歌聲中感受生命中美好的美麗的東西,在歌手選秀節目時,我們可以感受歌手的奮進的意志,到歌聲成名後,這種奮進就弱了。一點亂想。
回覆列表
不是假唱,其實都是真唱。只不過演唱會是現場,一般不經過電視,現在的歌手或者音樂選秀都是錄播,所以有了時間去製作後期,後期會把歌手的演唱修飾,所以聽著都像Teana一樣。演唱會是現場,所以做不了後期,況且演唱會追求個氣氛。那些演唱會跟節目裡唱的沒有什麼出入的才真的是實力派,有能力者。比如張學友,真的就像口腔裡裝著音響。所以大家喜歡歌神不是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