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七情六慾,誰都有情緒,誰都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懂得控制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脾氣。因為當自己的情緒與脾氣沒有控制好的話,影響的不僅是自己,也影響著周遭的人。
首先題主描述自己的脾氣來自於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以及別人沒素質的行為,那麼到底不公平的事是什麼樣的?這些事是針對自己的,還是自己僅僅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呢?題主並沒有表明這兩點。
而每個人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定標準,比如公平與否,比如素質好壞。
如果是針對自己身上的事情,那麼從心理上看,是因為題主覺得自己的個人邊界受到了侵犯,而自己的脾氣就是相對應的情緒反應,人之常情,有時候發脾氣也在所難免,偶爾生氣發脾氣是沒問題的,但重要的是發完脾氣之後,你要有所作為,避免傷害到受氣物件:比方說向對方解釋剛才為什麼會發脾氣,幫助對方去理解你的情緒。
但是,經常性的就不可原諒了。那麼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控制自己的脾氣?要很好地控制脾氣,我們就要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如何很好地表達自己?馬歇爾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提出了一個好辦法:利用“表達+觀察+感受+需要”這樣的句式說出自己的情緒。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去表達也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對我們而言,直接一句話:“你太不講衛生了,髒死了”這還容易得多。但是如果害怕麻煩,而繼續使用容易的習慣模式,不願去嘗試練習有效的溝通方式的話,那你始終就沒辦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如果是見不慣別人的某些行為的話,怎麼做?首先先觀察自己是否對他人存在偏見,如果不是偏見問題,就要觀察下對方的行為背後是什麼,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依舊使用非暴力溝通模式去與他人交流,興許你就能理解對方的一些行為了,也可能讓對方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因為許多時候,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別做聖者,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儘自己所能就夠了,也沒必要自己氣急敗壞。
誰都有七情六慾,誰都有情緒,誰都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懂得控制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脾氣。因為當自己的情緒與脾氣沒有控制好的話,影響的不僅是自己,也影響著周遭的人。
首先題主描述自己的脾氣來自於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以及別人沒素質的行為,那麼到底不公平的事是什麼樣的?這些事是針對自己的,還是自己僅僅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呢?題主並沒有表明這兩點。
而每個人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定標準,比如公平與否,比如素質好壞。
如果是針對自己身上的事情,那麼從心理上看,是因為題主覺得自己的個人邊界受到了侵犯,而自己的脾氣就是相對應的情緒反應,人之常情,有時候發脾氣也在所難免,偶爾生氣發脾氣是沒問題的,但重要的是發完脾氣之後,你要有所作為,避免傷害到受氣物件:比方說向對方解釋剛才為什麼會發脾氣,幫助對方去理解你的情緒。
但是,經常性的就不可原諒了。那麼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控制自己的脾氣?要很好地控制脾氣,我們就要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如何很好地表達自己?馬歇爾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提出了一個好辦法:利用“表達+觀察+感受+需要”這樣的句式說出自己的情緒。
舉個例子:當一個女性對她的丈夫說:“你看你總是把臭襪子亂扔,總是把屋子弄得那麼髒,你能不能講衛生點,快點收起來放洗衣機裡”,這樣的話聽起來是什麼感覺,丈夫會很積極去配合妻子嗎?那我們用上面四個要素的句式換一下:“親愛的,我看到茶几邊有兩隻髒襪子,沙發上有幾件髒衣服,我不大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把髒襪子和髒衣服拿去洗衣機裡,方便我等一下去洗”,如果這樣說,丈夫聽著是不是也就舒服多了,也更願意去配合妻子,考慮她的感受。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去表達也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且對我們而言,直接一句話:“你太不講衛生了,髒死了”這還容易得多。但是如果害怕麻煩,而繼續使用容易的習慣模式,不願去嘗試練習有效的溝通方式的話,那你始終就沒辦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如果是見不慣別人的某些行為的話,怎麼做?首先先觀察自己是否對他人存在偏見,如果不是偏見問題,就要觀察下對方的行為背後是什麼,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依舊使用非暴力溝通模式去與他人交流,興許你就能理解對方的一些行為了,也可能讓對方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因為許多時候,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別做聖者,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儘自己所能就夠了,也沒必要自己氣急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