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間如水人如煙

    不是習慣不一樣,而是家長太寵愛孩子,怕孩子餓著。只要孩子不想吃,大人都會追著喂。特別是孩子放假,還有晚飯的時候,經常看到大人手裡捧著碗,到處追著孩子餵飯,孩子跑到哪裡,大人就追到哪裡喂,有時候一餐飯要喂上幾個小時。

    在幼兒園小朋友太多,要是老師個個都來喂,老師太少,根本都忙不過來,老師也不會喂。孩子在幼兒園乖乖吃飯,老師會表揚,還會獎勵小貼貼,孩子開心,老師也省心。其實家長是可以校仿老師這個做法的。

    記得有次老師在家長會上說,個別孩子在家裡還需要餵飯,在學校就能好好吃飯,這是為什麼,請家長自己反思一下。如果家長做好了長期餵飯的準備,老師沒意見,在學校一定要自己吃飯,前面幾次可以喂,之後也不會再餵飯,過了飯點就餓著。這個方法家長也可以嘗試一下。

    其實,孩子餓一兩餐,不會有什麼問題。家長要狠得心下來,治上幾次就好了。還有一個就是,可以問問孩子喜歡吃什麼菜,儘量把孩子喜歡吃的菜放在晚餐,給孩子定一個用餐時間,時間過了就收碗,其間也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如果孩子提早吃完,就要獎勵,哪怕是口頭表揚。

  • 2 # 十八線mama

    據一個簡單的例子吧,我教孩子一歲半之前都是我帶的,從來不用追著喂,老老實實的坐在餐椅裡吃,後來我帶孩子去姥姥家生活一段時間,有時侯姥姥陪孩子吃飯,姥姥就追著孩子喂,所以孩子現在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基本上不用我喂,更別說追著喂,但是跟姥姥吃飯的時候就是需要追著喂,有時還要一邊看書一邊吃,又有時還要擺一排小動物玩具,一人喂一口這樣吃。

  • 3 # 土豆媽媽育兒

    孩子在學校,尤其是幼兒園,主要學會自主動手的能力,老師會要求小朋友們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碗筷,自己穿衣,自己上廁所……這些小朋友們都能很好地完成,除了老師的功勞,還有同伴教育的影響。看到同伴們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事情,他也會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期望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認同與老師的鼓勵。一旦回到家裡,他就會放任自己,因為他知道父母、爺爺奶奶一定不會看著他餓肚子,更不會叫他做這做那。他能省時度勢地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才是王者。

    家庭教育,也要與學校同步,孩子既然能在學校表現很好,證明他有完成簡單事情的能力,家長要做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絕不包辦!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再累也得你自己受著。

  • 4 # 九皮皮

    因為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在家吃飯都是大人喂,到了學校,老師說自己吃,不吃就餓肚子,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傻的不多,當然會自己吃了。回到家,家長也不要求或者也要求孩子自己吃,但是經不起孩子的哀求,又擔心孩子在學校吃的不好,在家再不喂孩子營養跟不上,孩子就是這樣“綁架”父母,繼續讓父母餵飯的。

    想讓孩子在家和外面一個樣,家長對孩子要有要求有規矩,不能在外面有的規矩一到家就一朝回到解放前了,在家要鞏固,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好的習慣。

  • 5 # 糯米麻麻Coco

    確實很多這樣的孩子,我姑娘有時候去奶奶家吃晚飯的時候也是這樣。到了奶奶家就說,奶奶餵我,我不會自己吃飯,但是隻要我在場的時候,我都不會阻止的。我說要是不餓就不吃,然後我們吃完就飯菜端下去,孩子看見沒人餵飯了,自己就乖乖吃飯了。

    孩子在學校,沒有撒嬌的物件,每個孩子都是一樣吃飯的,沒有對比,所以自己也就乖乖吃飯了。回家了,跟奶奶爺爺撒嬌,自己不愛動手。但是我覺得吃飯是本能,孩子不吃就算了,不要追著喂,養成這樣的壞習慣就整起來特別的費勁。

  • 6 # 鴿子老師

    為何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吃飯習慣不一樣?

    孩子有行為差異是必然的,我們接受這種差異並好好處理。因為環境不一樣,在家是與父母相處,在學校是與老師同學等其他的人打交道。學校也算是一個微型的社會,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不同的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吃飯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罷了。

    比如說您在上班的時候的狀態和您在家的狀態也一定是不一樣的,其實孩子在家的狀態才是孩子最真實的狀態,而且孩子在家的壓力可能還會大一些。因為在家裡,家長會給孩子很多壓力,大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比如,今天都學會了什麼知識啊?今天吃的什麼?你有沒有浪費?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但是在學校,老師是關注不到所有孩子的,或者說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關注每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在家和在學校的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吃飯問題只是一部分,我們要接受這種差異,並想方設法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去化解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球橫拍反手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