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聞名於世。其中打得最漂亮的一場應該是明清興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對決——薩爾滸之戰。後世的乾隆皇帝曾評價此戰役說,‘我大清億萬年至丕基業實肇乎此’,可見薩爾滸之戰在大清歷史上的地位之重。

    (清太祖努爾哈赤)

    首先,從兵力多寡來看,薩爾滬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自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叛明自立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誓師,正式嚮明朝宣戰。大明苦心經營的遼東邊防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為平息努爾哈赤,明朝定“務期殲滅,以奠封疆”戰略,投入300萬兩餉銀。並從各地抽調,興兵約87000名精銳參戰,加之明廷盟友隸屬海西女真之葉赫部出動10000人,北韓出動13000萬軍隊,總計約11萬軍隊(號稱47萬)征伐後金。而後金僅派兵60000餘八旗,以近二分之一兵力大敗明朝。此戰後,除李如柏率軍撤走未遭慘重損失外,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元氣大傷。

    其次,從戰略部署來看,努爾哈赤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策略針對楊鎬“以赫圖阿拉為目標,分進合擊,四路會攻,一舉圍殲”的作戰方針,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明朝軍隊在楊鎬的帶領指揮下,兵分四路進攻後金。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值大雪後,明軍正式出征;三月初一,杜松軍突飛冒進,進至薩爾滸,分兵為二,明朝西路軍遭努爾哈赤攻擊,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總兵杜松戰死;三月初三,明朝北路軍由馬林率領進至尚間崖(在薩爾滸東北),得知杜松軍戰敗,不敢前進,將軍隊分駐三處就地防禦。後遭受攻擊,匆忙回擊,大敗而逃後大部被後金乘勝殲滅,只有總兵馬林狼狽逃回;三月初五,明朝東路軍被後金軍伏擊,猝不及防,兵敗,總兵劉鋌戰死;三月初六,明朝南路軍接到三路大軍戰敗的訊息後倉促撤兵,潰逃時自相踐踏,死傷一千。

    楊鎬的“分進合擊”戰略部署中忽略了地勢天氣等一系列因素,加之四路明軍出動之前,作戰企圖即為後金偵知。努爾哈赤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之姿態應對明軍,逐路擊破,最終明軍兵敗如山倒,僅僅五日便以慘敗而告終。

    最後,從此次戰役在歷史上的意義來看,薩爾滸戰役是明清之際重要戰役,是決定明清戰爭過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明清興亡史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勝利,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而明軍自遭此慘敗,開始陷入被動,到天啟年間,遼陽、瀋陽、廣寧等重鎮相繼失守,明朝退守遼西,完全陷入被動,局勢萬分危急。明朝方面自此由進攻轉為防禦,後金方面由防禦轉為進攻。可以說薩爾滸之戰是歷史的拐點,開啟了後金建立清朝的程序,決定了中國之命運。由此,可以判斷薩爾滸之戰應該是努爾哈赤一生中打得非常漂亮的一場戰役。

  • 2 # 小張導遊

    薩爾滸戰役!比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薩爾滸戰役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作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君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比戰役以明君大敗而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4月新番哪部有霸權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