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異木棉君

    讓知識變得有價,知識分子的勞動有報酬,這恰恰是時代在前進,而不是時代在倒退。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作家創作作品,都是付出了艱辛勞動的,有的甚至付出一生的勞動,或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紅樓夢》,作者增刪二十年,寫出這一千古經典,但作者卻窮困潦倒而死,如果在現在,這樣的名著,僅版稅就會讓作者生活優渥。

    其實,即使在古代,寫作同樣也是收錢的。西晉時寫過《三國志》的陳壽,當時很有文名,有人請陣壽為其父作傳,陳壽表示要稿費,說:“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古時候,十鬥為一斛,後來改為五斗為一斛,一斗相當於現在的二千毫升,按照每鬥30斤計算,一斛相當於300斤或150斤,千斛米即30萬斤或15萬斤米,由此可見,這篇傳記價值不菲。

    清代的鄭板橋對其作品更是明碼標價,只任現錢不認人。他在晚年寫的《板橋潤格》,自定稿費標準,他還寫詩說: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紙三千,任渠話舊任交接,點當秋風過耳邊。

    唐代韓愈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師說》,現在的語文課本中都有,當時他要價五十萬錢。他寫的《平淮西碑》,得到將軍韓弘贈絹500匹,給國舅王用作碑文,獲贈白馬一匹、白玉腰帶一條,這些珍寶當時可以換800石米,夠100人吃一年。據研究,唐開元盛世時的物價,一石米有13斤,按照現在普通大米來換算,13斤至少要26元,800石米相當於現在的270400元,而《平淮西碑》只有1505個字,相當於一篇千字文的稿費是27萬元。

    可見,古人的作品並不是免費的。勞動得到報酬,天經地義。寫作是很辛苦的勞動,得到報酬同樣天經地義。如果現在的文學作品能夠得到更多報酬,使文字工作者真正能夠得到較高報酬,這才是真正的時代進步。

  • 2 # 平一凡

    是哪個天才告訴你古代人作品是免費的?

    如果你就是那個天才,那就當我沒問。

    詩詞不收費,是因為詩詞大多是時候是文化沙龍的交流,是揚名用的,就是吹牛逼。

    明清小說興起,是因為坊刻盛行。或者說,小說本身就是因為掙錢才出現的。

    現在居然有人問,為什麼古代作品免費?

    不同的是明清時期的作者不一定掙到很多錢,掙錢的是書商,建陽書坊的楊湧泉聯合同行熊大木,自己挑起來寫作加出版商的一條龍服務。雖然粗製濫造,也掙得盆滿缽滿。

    這時候出現了一位巨人,三臺山人餘象鬥。出身於刻書世家,堂兄餘彰德、弟餘象賢皆為刻書家,象鬥之生卒年不詳,大約萬曆年間人,曾三刻《大方綱鑑》,刊有小說《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東西晉演義》等數十種。他是南遊記與北遊記的作者。又著有《皇明諸司公案傳》六卷。這位是研究明代出版,永遠繞不過去的一位大佬。

    這位大佬什麼題材火就跟風什麼題材,家族式書商,76歲還出版了《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臺便覽通書正宗》,生命不止,掙錢不止。

    不過書商自己寫書,終歸水平次一點,所以才有了所謂的落榜文人寫文掙錢。

    有文人投稿的,有書商收稿的,也有約寫主題的。

    淩濛初自己家就是開書店的。還有很多書商自己就養了一批寫手,這些人沒有人權,為了掙錢,必須要寫,什麼丫鬟小姐,多人遊戲。

    李漁,是一個更高階的人,玩的略微風雅一些。不但自己寫自己出版,還自己運營IP,請人拍戲。

    不過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李漁最後還是沒幹過盜版。

    袁枚有一首詩《餘所梓尺牘、詩話被三省翻板近聞倉山全集亦有翻者戲作一首》

    自梓詩文信未真,

    麻沙翻板各家新。

    左思悔作三都賦,

    枉是便宜賣紙人。

    詩名字就叫的書被人盜版了。

    你搞錯了一個基本邏輯,不是古人寫書不要錢,而是因為要錢才去寫書。

  • 3 # 直男莫問

    大多數古代人寫書的目的!是所謂的傳道!傳述一種思想吧!而現在的人,純粹就是一種生活生存的職業性方式!所以郭小四過的多好!有名有錢有妞兒有哥兒的!說抄聖傳、抄花裡花66多少!不承認!咋滴咋滴!就你能6?

  • 4 # 孤寂的白月光

    不是免費吧,只不過不會像現在賣出多少本,作者收多少錢!洛陽紙貴這麼有名聽過吧,作者大部分不會收所謂的版權費,那時沒有這樣的概念,但出版商,紙墨“批發商”等利益關係人都會捧著大把的銀兩去請人出書,而且出名了也能晉升仕途,結交權貴!收費恰恰證明了時代在進步,比如有作者去協助打擊盜版,有作者去成為編劇,這都是利益推動了文學的發展,但誠然,收費導致有些作家由於物慾的膨脹而再也寫不出接地氣的作品,這是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番瀉葉和荷葉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