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井茶葉虎跑水
-
2 # 無史不丈夫
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是吃飯和上廁所,而上大號則需要用手紙,人生自古誰無屎,有誰大便不用紙。你還別說,古代人們上完之後可能真的不用紙,因為在古代造紙不像現在這樣方便,造價是很高的,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用的起,普通老百姓還真可能不用紙,不用紙那用什麼呢?
古人也用過紙在唐宋時期,國家富庶,人民生活條件好,商品經濟發達,一些富戶還真實用過一段時間的廁紙。
唐末有一個印度人在中國經商曾說;"華人出恭後竟然不用水清洗,僅用紙擦拭一下了事“。那個時候紙張昂貴,還特別粗糙,堪比現在的砂紙。上完大廁的你要慢慢來,稍一用力那感覺簡直不可描述。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聖賢書是由紙製成的,你用紙來擦屁股,這顯然是對聖賢的不尊重?所以用的很少,由此可見紙雖然被髮明出來了,可是在古代紙並沒有廣泛在廁所裡使用。那古人用什麼解決呢?
古人主要用廁籌遠古時期工具比較簡單,人們常常郊外遠足,等到解決完以後順手拿起附近能用的東西,比如草,葉子,甚至土塊就用了。
之後人類行為越來越高階,擦屁股也是與時俱進,最早有據可查的工具是出現在三國時期,南方一般使用竹片,北方一般使用木頭,用刀削成十五釐米長,兩釐米寬的一塊薄而扁稍微快一點邊緣圓潤的小竹片,小木片。
用小竹片,小木片刮啊刮,這種小東西叫廁籌。(這東西可一定要削光滑了,要是有毛刺在上邊就酸爽了)而刮完後的廁籌經過沖洗還可以多次使用。而廁籌也分三六九等,老百姓用的和達官顯貴用的可不一樣。
晉朝鬥富的石崇,他每次去廁所需要十幾個丫鬟伺候,用人給他寬衣,有人給他薰香,更有專門的人拿著廁籌在身邊等著,用完之後還要用清水清洗,用香料薰香。
古代像軍隊這種人多的地方用的也就更多了,需要成批的運送。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七記載,韓滉任鎮海節度使,運送大量物資至關中,其中就有廁籌:
“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
南唐後主李煜當年非常信奉佛教,高僧用的廁籌害怕不夠圓滑,用之前先在自己臉上實驗一下,覺得合格了再給高僧們用。
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上廁法第十四記載了僧人的日常規範,其中上廁法要求僧人
“常具廁籌,不得失闕”,並明文規定:“不得用文字故紙”。
這個記載證明了唐朝時代的僧人用廁籌拭穢,同時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紙”拭穢,也就是禁止人們使用寫過字的紙擦屁股。
而老百姓們就大有不同,老百姓們用的是篾屎(竹子的一部分),這種是自己製造的,沒有安全保障,有時候太過鋒利會出事的。
元代才開始大規模用紙直到元代,擦屁股的工具才有所改變,因為當時元朝貴族都是遊牧民族,對漢民族的這種方式不滿意。再加上紙張更加便宜,柔軟,元朝宮廷內才開始大規模使用紙張。
到了明朝,明孝宗朱祐樘,他上完廁所不用紙,用的是四川地區進貢的用蠶絲織的錦帛,這些錦帛如同薄紙片一般。
外華人古代用的材料也很多古代羅馬人,也使用廁籌,他們在木棍的一端綁上棉布,用完再放到池子裡面泡一泡,清洗一下,下一個人接著使用(這想想就……)。
日本皇族用蟬翼,《源氏物語》裡面記載,他們使用的是,泡軟了的蟬的翅膀。
在15世紀以前的英國皇室用三文魚片。他們認為三文魚片不僅能去臭,還能治痔瘡。
中世紀的法國用麻繩,繩子從屋頂上吊下來,剛好垂在了坑位旁邊,擦的時候用繩子從胯下擦過。繩子不僅是公用的,而且還常年不換(這比古羅馬人還節省)。
可見其他國家的古代人,在對付粑粑的時候也是用盡了各種材料。
不同國家習俗不一樣,像現在印尼,印度就是用手,之後再洗洗手,或者直接對著水衝,很省紙。
古人最早的時候隨便找點附近的東西對付一下就行,而隨著社會進步,入廁的標準也提高了,由於紙張昂貴,出現了廁籌,直到元朝以後才開始大規模用紙,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因為紙張便宜,最重要的是柔軟無風險。
回覆列表
古人擦屁股,可能也考慮是否舒適?在紙出現前,想必不會用樹枝去擦,那把人能難受死。土塊兒擦,考慮了擦的面積,用幾張樹葉疊著擦,考慮到了舒適度,待紙張出現,逐漸取而代之。
至於有些地方還有用土塊兒擦,也可能是貧窮和落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