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像樹171634593
-
2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清王朝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清政府後期,國內矛盾加劇,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嚴重消耗了清政府國力,削弱了清政府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以後,清政府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政府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政府至此完結。
清政府的統治結束,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其中起決定性意義的是辛亥革命,袁世凱在恰當的時機推動了這一程序。
-
3 # 冘夢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都是因利勢導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說清王朝的主要反對力量是革命黨,主要的支援力量應該是立憲黨,但皇族內閣成立連立憲黨也失望了,甚至與革命黨合流。最終卻是革命黨流血、立憲派搖旗,體制內建制派坐收漁利。 就具體過程而言,是武漢南洋新軍首義,各省群起響應,主要力量新軍、會黨、革命黨,各自拿下數省地盤。南洋新軍 代表人物黎元洪任湖北都督,邀請各省到武漢開會欲成立南方政府。代表到時形勢大變,武漢三鎮僅剩一鎮,革命黨則合力攻下南京,孫中山回國,代表轉而赴南京開會,黎元洪已經喪失南方領導權。革命促成了袁世凱復出,成為北方核心。南北議和,達成協議,清王朝被拋棄了。協議結果:北洋得實成為總統 ,革命黨得名成為偉人,立憲派成為議員,軍人成為將軍,會黨被拋棄,黎元洪成為副總,清王朝得以保命,國家得以保全。然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更加血雨腥風的廝殺還在後面!誰推翻了清王朝,就實力和直接操辦者而言,無疑是北洋軍閥及其代表人物袁世凱。南洋和革命黨最多能推而不翻,清王朝可以從容退出關外,有了袁世凱,清王朝選擇了被優待和完全退出。
-
4 # 花火說
1912年2月12日,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王朝壽終正寢了,那麼是誰終結了清王朝呢,在我看來唯有一人,就是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凱!那袁世凱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什麼利益在驅使他呢?
武昌起義爆發,加速清朝滅亡程序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派北洋軍去鎮壓革命,北洋軍不服派遣!
武昌起義之後,湖南,陝西,山東,廣西,雲南,陝西,貴州,江蘇,寧夏,山東,甘肅等先後宣佈獨立,革命的程序加速了清王朝倒塌!
利益驅使袁世凱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抵達信陽指揮戰爭,當時的袁世凱一邊跟革命黨要價,一邊跟清政府要價。
後來孫中山給袁世凱發電,只要袁世凱讓清帝退位,就自動請辭,讓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
逼迫清帝退位於是袁世凱就開始了逼迫清帝退位!
袁世凱威脅清帝和太后,現在退位還可以談條件,如果革命軍殺到,肯定性命不保!
授意段祺瑞聯合北洋軍將領發電報給清帝,如果不退位就領兵造反,殺到北京!
袁世凱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成功逼迫清帝退位!在退位後的第三天,袁世凱搖身一變成為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所以清王朝是誰推翻的,顯而易見是袁世凱,袁世凱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臨時大總統間接的結束了清王朝,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
-
5 # 青年史學家
誰是滅亡清王朝的最主要的功臣,百餘年來,關於這個問題,人們一直有爭議。當然,按照最傳統、最權威的說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最主要的功臣。
當然,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對於推翻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1895年開始,孫中山流亡海外十幾年,歷經千辛萬苦,但是從來沒有改變過推翻清王朝的初心,此情令人即便是在百餘年後的今天仍然令人動容。其他革命黨人包括宋教仁、黃興等在內都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巨大犧牲。因此,認為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主力的看法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但是,認為革命黨人是推翻清王朝的領導者則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縱觀武昌起義到清王朝滅亡的這幾個月的時間,孫中山一開始並不在國內,黃興等人也是在武昌起義後才回到國內,而且在黃興領導的與清軍的作戰中,起義軍是佔下風的。
同一時期的立憲派以及清政府內部的袁世凱集團都與清政府開始離心離德,立憲派因為國會請願運動和保路運動與清政府分歧巨大,袁世凱集團則想乘著亂世取代清王朝。
因而,清王朝最終在合力的作用下走向滅亡。
而這幾股力量到底誰是領導力量,恐怕很難講清楚。但是,如果沒有革命黨人十數年的努力,革命恐怕不會取得成功。
-
6 # 雲中史記
大清的滅亡,核心還在於其統治已經徹底爛掉了,革命黨不過是順勢摘了桃子罷了,大清的滅亡是幾十年逐漸自我作死的過程。
而這一切的演變,以太平天國為轉折點。
清廷對全國的控制,是一個逐漸失去控制的過程。之前,清廷對地方控制很強,從中央到地方,滿族官員佔主導,地方財稅也統一上交中央,漢族官員很難晉升到核心層。
太平天國爆發後,滿清的主力八旗兵和綠營兵幾乎毫無戰鬥力,清廷不得不讓地方組建軍隊鎮壓太平軍,這就給了漢族地主階級大規模掌控實權的機會。
等到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南方的軍政大權幾乎都落入漢族地主手中,官員多出自湘軍、淮軍、以及後來的北洋軍閥等,而清廷只能予以預設。
慈禧在的時候,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顧忌老太后的權威,還不敢過於造次,至少表面上還是聽話的,但慈禧、光緒兩人死了之後,後續掌權的滿清皇族都是無能之輩,無力駕馭後來的袁世凱,再加上皇族自己作死,最後加快了清朝覆滅的速度。
由於慈禧相對較高的統治手段,清廷苟延殘喘了半個世紀,她一死,滿清皇族再也沒有能人能駕馭清廷這個破船了,地方大員也不再顧忌清廷的顏面了。清廷的最後幾年,不管是皇族內閣,還是透過搞集資辦鐵路再收歸國有等無信用的行為,把自己最後的一點信用都喪失了。
最後,武昌起義的一把小火,竟然瞬間就讓整個大清帝國崩塌了,而且,眼看它樓塌了,也沒有人再“隔江猶唱後庭花”。
-
7 # 佛心80
清王朝是誰推翻的?這話還真不好說,中國歷史上各大王朝基本上都是亡於一家一姓一次搞定。悲催的大清是個例外,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72地煞年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中平庸主,孤兒寡母,歷盡艱難,苦苦支撐,實屬不易。內部白蓮教,天理教,拜上帝教,小刀會,紅槍會,義和團,邪教迭興,防不勝防。太平天國洪楊匪亂,驅逐韃虜興風作浪糜爛半壁江山。華興會,興中會,光復會,同盟會,前赴後繼。孫中山成了打不死的蟑螂小強。外部英國兩次鴉片戰爭,英法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丟香港,丟臺灣,丟旅順,丟青島……俄熊趁火打劫啃了東北啃西北。《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賠款失地。狼狽不堪。咸豐承德避禍,身死京郊;慈禧光緒,抱頭西竄。凡此種種,四境起火,八面漏風,這還那像個國家!同治,光緒,宣統,三代帝王,良田千頃,顆粒無收,歪瓜癟子,竟至絕育,殊為妖異!千瘡百孔,糜爛至極,最後,大清皇室眼看著北洋坐大,權臣袁世凱隔岸觀火借梯摘桃,輕鬆李代桃僵斷送了清王朝。誠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清王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歷經72年殊死掙扎,最後迎來了終結者袁世凱。
-
8 # 陳哥論史
大清滅亡始於武昌起義 那麼當時革命黨首領孫文在幹嘛 據唐德鋼考證 彼時孫正在美國洗盤子,是否準確不說 ,反正武昌首義前孫領導革命黨屢戰屢敗 以至同盟會分裂 黃興宋教仁另組同盟會中部總會繼續領導革命,起義後孫宋等人即刻趕往武昌參加軍政府組建,而孫遠在國外 從報紙或得訊息 .興奮異常進而準備回國.
其實大清帝國慈禧死後 局面逐漸失控 攝政王載灃幹了一系列蠢事.立憲黨人及全國民眾要速開國會 遲遲沒開 首屆責任內閣成立 總理大臣慶王奕劻 共十三名大臣滿族九人 皇族七人 漢人四人 被稱為皇族內閣,名單一公佈 全國民眾包括漢人官員 及立憲黨人均大失所望.客觀上把立憲派人推向革命黨.各地督撫在革命大潮中保持中立或者獨立。
北洋派握有實權 袁世凱暗中觀察局勢 掌握了當時最強的軍隊 北洋六鎮軍隊 ,對革命又是打擊又是利用。對清廷威逼利誘 借革命黨恐嚇清廷 借北洋軍對革命黨保持壓力.比袁世凱而言 孫文革命黨政府既無糧餉 也無正規軍隊.也無實際管理國家的能力。因而革命成果最終為北洋派所得。
-
9 # zw22956290
1 孫中山的精神和理論創造了反封建的民潮
2 反封建的民潮和起義實踐了孫中山的理論
3 袁世凱的私心和槍炮決定了清王朝的覆滅
4 袁世凱的帝制和獨統形成了各軍閥的混戰
回覆列表
在誰領導下,推翻清王朝?這不是一個單一問題,1911年清王朝的垮臺是一個瓜熟蒂落的結果,它是歷史的必然,從一八四零年至l9ll年70年的歷史程序中,清朝己經腐巧到了極點對外割地賠款,又經過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統治高層的昏庸無能,國內政治格局的改變,漢人重新掌握大權,滿清貴族的腐敗,直接導致清廷無法掌控全國局面,尤其是四川保路運動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隨之又發生了武昌起義,手握大權的袁世凱坐視不管,也可以說變相支援了孫中山等人,而老袁又可以漁翁得利,孫中山讓出民國大總統給袁世凱,而老袁逼清皇帝退位,是孫中山與袁世凱政治上的交易,直接導致了清王朝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