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柯

    歐洲不是隻用劍不用刀,是樓主理解錯誤了。

    冷兵器時代,矛和弓箭才是戰場的王者,中國如此,歐洲也是如此。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古代歐洲只用劍不用刀?不瞭解而已。西方外華人還有很多人認為華人都像李小龍一樣會功夫呢,道理是一樣的。你以為新疆人都會扭脖子跳舞?你以為內蒙古人都騎馬上學?刻板印象害死人!

    古代歐洲只有武士騎士等貴族才配得起劍,而歷史恰恰指記得住這些人,誰記得住那些參戰的農民士兵?所有的歷史都是帝王將相史,中國直到明朝才出了個《金瓶梅》寫寫普通人。

    中國古代,君子佩劍而軍隊、衙役全部佩刀,歐洲的騎士隨身配的也是劍,為什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然也決定了武器的配備。

    全球所有的文明在青銅時代都用劍,中國如此,西方也如此。因為青銅武器的製造是鑄造法,利用模具澆鑄一次成型,包括刃也是澆鑄出來的,做刀做劍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就算是刃需要打磨,青銅器的打磨也很簡單。

    冶鐵技術出現以後,刀逐漸了取代了劍,尤其是在軍隊這樣的大規模配備武器的地方。鍊鋼技術出現後,刀更加的普及,而劍逐漸的變成了具有裝飾作用的奢侈品武器。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百鍊成鋼”,一句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就說明了冶鐵鍊鋼技術的複雜和艱難。在冶鐵鍊鋼時代,劍的生產成本遠遠大於刀。百鍊成鋼就是把鐵進行反覆鍛打將鐵變成鋼,從而來提高鐵的硬度和韌性。因為鐵製刀劍特別容易捲刃和缺口,必須將鐵進行反覆摺疊鍛打變成鋼才能做武器。這時的武器就不再是澆鑄法制造了,而是鍛打出來的,包括刃。這時刀劍的製作極為耗時耗力,尤其是刃的鍛打更是技術與材料的完美結合,這時工匠就將最好的鋼鍛打嵌在刃部。可以說古代鋼鐵刀劍的製作,絕大多數的成本都放在了刃部的製造上。劍兩邊開刃,而刀只用一邊開刃,所以刀的製作成本更低。從材料上看也是如此,劍身纖細,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而刀身厚重,除刃部外可以用鐵做刀身。所以準備軍隊或者社會治安衙役等,用刀比用劍成本低,當然了很多士兵連刀都沒有,他們用矛或者錘等。

    劍並不會因為高昂的製作成本而退出歷史的舞臺,因為作為社會上層人士的官員、武士以及裝逼的文人,佩劍還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而歷史恰恰只記住了他們。

    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使用劍只是少數人,而軍隊或者起義的農民基本是以長矛、長刀和錘等兵器為主。

    不要瞎看電影電視劇就以為學了歷史了,根本不是一回事。武俠小說裡大俠們都一擲千金不食人間煙火,真實的世界裡他們也一樣拉屎放屁,為生活而苟且。

  • 2 # 寶沃佳美

    從其他角度來看,歐洲人的身高體格比華人都要高大健壯,配劍相對比較合適。

    另外,華人的發明創造比歐洲人強大許多,文明史就是證明。我們發明了許多,但應用與革新落後了,原因有許多!

  • 3 # 一千個星期

    歐洲也用刀,德國十五世紀武術家,約翰尼斯•理查特納爾就有手稿記錄一種messer即德意志刀的使用訓練。歐洲的武術其實也有十八般武藝,他們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貴族決鬥的,騎士打仗的,還有鄉村農夫械鬥的。大致上比較常見的有劍術,棍術,刀術,長戟。而且有的武器還來自日常生活,並且都留下過手稿。比如柺杖擊打術,盾牌擊打術,匕首擊殺術。歐洲的武術也是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淘汰和衍生,中世紀時期武術都比較粗狂,那個時候就是純粹的冷兵器格鬥。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武術放棄了中世紀的粗俗,受當時社會影響,加入了一些人文理念,並且迅捷劍出現,即rapier,就是我們熟知的細細長長的擊劍。那個時候盔甲的作用出現動搖,劍術也不僅是厚重的騎士劍。到了十八世紀,差不多是洛洛可時代,刺刀的發明,盔甲的退出。歐洲的指揮官和騎兵普遍裝備一種叫saber的軍刀,當時法國的軍事學校就有系統的兵擊課程。即有軍刀和刺刀的擊殺訓練。就拿十八世紀來說,歐洲的武術也有中國南拳北腿的地緣差異,比如長短劍在西班牙盛行,義大利盛行擊劍,德國有小盾劍,俄國有哥薩克馬刀,中世紀可能更豐富。為什麼今天世界上多數人覺得歐洲沒有武功?一個是李小龍掀起的東方武術熱,再一個是好萊塢糟糕的動作指導。如果讀者要詳細瞭解歐洲武術,可以參考HEMA武術俱樂部。

  • 4 # whoimixmu

    歐洲人也用刀的,很多國家也有傳統的特色刀,有直刀也有彎刀。留下喜歡用劍的印象是關於騎士的藝術作品比較多,劍象徵身份,大砍刀一般是小兵用的。歐洲人上千年來與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作戰,也逐漸用刀代替劍作為軍用武器了。

  • 5 # 大慶慶發財

    因為劍在大兵團作戰比刀更實用 劍可以往前刺。刀則需要掄起來砍 周圍站不了人 要不容易被砍到 在刀掄的範圍可以站3人 而對方3人打一人取勝的可能會更大 白刃戰由於心理作用容易聚堆不利於發揮大刀的優勢 這是各國軍隊用刺刀的原因 1000個拿大刀的是打不過1000個拿刺刀的就是這個原因

  • 6 # 國病

    歐洲肯定有刀,但似乎更愛用劍。其實中國何嘗不是,就算刀很普及,但劍永遠是高大上的。

    為什麼劍的地位會很高?要理解這一點,你必須站在古人的思維上去看待。因為古人一定比今天的人迷信,哪怕是中國這種很世俗、很現實的文化。劍之所以比刀更符合迷信需求是有原因的。我在這裡揭示這個秘密。

    西服是歐洲服飾,西服的配套有一個馬甲、襯衣和領帶。其實馬甲和領帶都不是後來發明的,而是上古時代就有的東西。而且中國也有。比如馬甲,很多少數民族都保留了一件類似馬甲的馬褂。比如滿清時代的無袖馬褂,比如臺灣原住民、彝族、白族等等都有一件男性穿著的馬褂。這個馬褂與!西服裡的馬甲就是一回事。

    日本和服與漢服有一個很大區別,就是它多了一個無袖設計,與珞巴族服飾又類似性,日本人與珞巴族都會用繩子捆綁衣服。其實這一切就是為了附會模擬一個造型龜殼。

    而領帶其實就是烏龜殼上的龜紋,菱形。它與玉圭與中國的令牌與中國服飾上的類似設計是一種東西。只是中國服飾上的領帶設計多數在腰間以下,而不是衣領上。

    劍其實就是領帶和玉圭的這個菱形造型。正因為劍是一種帶有宗教附會的東西,所以它自然更受重視。從實用上看,劍其實還略遜色於刀,但從迷信認可和外觀美學上,劍又佔了上峰。中國古代戰爭甚至認為,如果你信龜,那戰爭取勝的一個手段就是割了你的生殖器,如果擬信雞或以頭為屬性,那就割了你的頭。古人認為這樣就能斷了你的氣數,如果你認輸,可能也就不會再傷害餘下的人了。而是採取一分二手段,向四方發配。如果你不認輸,那就繼續戰鬥,再割頭,再割生殖器。所以才會有刑天這種無頭戰神,也才會有冥神是被閹割過的神,閻王就是被閹割過的。

    所以這樣的認知,自然與此文化有關的民族都會保留、篤信劍這個兵器。自然會增加劍的使用率。而且龜背菱形,包括V和圓規這一古代崇拜。漢族禮節無論男女都有表現V字和圓規,以及鞠躬禮的7字或叫矩。日耳曼人是七仙女的父系族群,自然也就保留了。

  • 7 # 少衛真

    在中國好像是這樣,放在全世界也許就未必了。就中國而言劍不但是一種兵器同時還是一種配飾,有點像現在的手槍,有近身防禦的作用,區別於刀它在設計上更精緻而且有刺,砍,削的作用,而又不像刀在某一項上特別突出,比如“砍”,再就是劍還有一定的政治涵義,比如尚方寶劍就是皇權的象徵。和西方比起來差別不是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Hero冠軍陣容分崩離析,5個人在完全不同的隊伍,久龍無比賽可打,是否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