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方的河

    溼婆(Shiva)與梵天(Brahma)和毗溼奴(Vishnu)為印度教三相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溼婆的地位是毀滅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溼婆的最基本象徵。

    神的十個狀態

    神作為生髮者,維持者與融化者。在此狀態,神發揮其生髮、維持和融化三個主要屬性(sifat)。這個“三合一”狀態相應於吠檀多的三位一體:梵天(Brahma,創造者),毗溼奴(Vishnu,維護者)和溼婆(瑪亥希Mahesh,毀滅者)。蘇非教的同義詞是阿法伽(Afridgar),帕瓦蒂伽(Parvardigar)和法那卡(Fanakar)。

    翻譯成舍婆,實婆,溼坡都行。用“溼婆”主要是形象,好記。

  • 2 # 循天法常

    “婆”的本意是舞蹈,在古漢語中,溼婆意為渾身溼透的舞蹈神。

    這位大神是生殖之神和風暴之神的合體,即巴力和耶和華的混合物。

    集兩大死對頭於一身,溼婆成天手舞足蹈,坐臥不寧,也就在所難免。

    據說這位渾身溼透的大神創造了剛柔兩種舞蹈,分別對應著毀滅和創造,在江湖上有“舞王”之稱。

    噫!稱為“溼婆”,孰雲不宜?

  • 3 # 七四二十八

    《等閒識得古人心》

    恆河畔邊溼正常,當年音譯宜尋常;

    崇外善良雅達訓,美國何美德何方?

    鐵匠大鳥小集鎮,音譯瞬顯高大尚。

    神話本自生活編,名可名時非常名;

    日本神話更本色,其實倒也真民俗。

    尊重傳統莫迷失,等閒識得古人心……

  • 4 # 仙人掌36523

    因為梵語裡面那個v,估計在當時是讀作b,shiva實際就是shiba,古漢語的溼婆和shiba很接近。另外歷史上重唇音b變v或w的情況很普遍,比如蒙語的爸爸aba,現在普遍讀作ava阿瓦,所以吉祥三寶歌曲開頭就是“阿瓦(爸爸),娜德(太陽),薩德(月亮),喔登(星星),咕嚕(三者)喲喂(什麼)”。

  • 5 # 元二使安西

    溼婆,又被譯為西瓦,這應該是不同時代、不同翻譯人員導致的不同結果,其實就是個音譯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事實上,在印度教經典中,溼婆還被稱為大自在天,也稱大天,這才是符合經義的翻譯,代表了溼婆在教徒心目中的地位。

    但我們也知道,佛教經典中大自在天等諸天的概念同樣存在,這跟佛教脫胎於印度教有關,而佛教經典大多是古代(比如漢唐等佛教傳播期)高僧所譯,譯法當然更接近意譯而非音譯。

    而近現代才傳入中國的印度教諸神的概念(主要是近代有一箇中印文化交流的蜜月期,《摩訶婆羅多》等印度史詩也是這時翻譯過來的),凡事講究個先來後到,誕生得早、但傳入中國得晚的印度教諸神,以溼婆、毗溼奴為代表,都得了一堆音譯的奇怪名字,不像佛教諸神名字那麼高雅工整。

    比如溼婆的大兒子塞犍陀,在佛教中其實就是韋陀(護法神),也稱違陀天;小兒子伽內什,在佛教中則被稱為大歡喜天

    再順提一下與溼婆地位差不多的另一位主神毗溼奴,高度懷疑他就是佛祖的原型,二者都一樣是王子形象,而且在某種說法中,毗溼奴的十世化身,有一世便是佛陀。

    不過,關於毗溼奴化身佛陀的說法,佛教徒是堅決不承認的,但他們的形象確實很接近。

    佛陀身邊帶有金翅大鵬鳥,毗溼奴也降服了迦樓羅(一種大鵬鳥),還使用迦樓羅圖案的旗幟,保證永遠讓迦樓羅在自己的“頭上”(其實就是騙降迦樓羅的一種話術)。

    佛祖與蓮花常隨,毗溼奴臍生蓮花。

    總之,佛教就是當年的釋迦族人們奮力改良原有的印度教,去掉了一些種姓等級的規定,就變成了自己族裡的精神糧食,釋迦族的王子也成了佛祖如來。

    在古印度,王子出家修行太常見了,婆羅門的待遇不常有,剎帝利是很踴躍修行的,知識就是智慧(吠陀),而從剎帝利到婆羅門,這是種姓等級的飛躍。

    物質享受重要嗎?對印度人而言,不太重要,精神上的躍級那才重要,這也是佛祖能夠專注修行的動力,因為那個時代的人都是這麼幹的。

    換句話說,佛祖要不是王子,還沒那個修行的資格呢!

  • 6 # 王祖蔭1

    有″拿破崙″怪嗎?民國笑話,高考作文題曰《項羽拿破崙論》,意命考生比較項羽與拿破崙。有一考生答曰,楚霸王力能拔山,況拿一破侖(輪)乎?項羽連一個破輪子都拿不起來嗎?

  • 7 # 錦官城之前

    發音的問題吧,他老婆似乎叫婆婆帝,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國家的解放前翻譯人員可能有點點趨炎附勢爬高踩低的劣根性,高大上的名字像英國美國德國,非洲的莫三鼻克我記得就能翻譯成莫三鼻給,也是很無語了。

  • 8 # 皓月穿雲

    音譯而已。shiva梵文的發音現代音譯為“西瓦”,但古代中文發音和現代發音有所不同,所以翻譯成“溼婆”一般人會覺得不順。閩南語是比較貼近古音的發音,如果用閩南語試念就比較能體會到。

    …另一大神Viṣṇu翻譯是毗溼奴,也譯為毗紐笯、毗溼紐、維溼奴、維修奴,較確切的音譯應為威西努,其他稱號有訶利Hari。……所以都是翻譯而已,不必過於糾結~

  • 9 # 閩藉寫作

    人在哪裡去諷刺人的出現,什麼話都敢亂叫亂命名在哪裡出現的,何況還小小的神婆一個名字在哪裡去更改的亂象。有些國家本事又沒有,專門去譏笑諷刺哪些有風度能力的國家在哪裡去譏笑諷刺的出來話在哪裡出現的。有些國家就愛去搬哪些不堪的話在哪裡去譏笑諷刺人出來的話,也不知道哪些人安的是什麼的心在哪裡出現的人的了,看來也只是自已是個小人在哪裡出現的人的了。

  • 10 # 公道話至尊

    在當時翻譯的那個年代,溼婆與這位印度神的讀音(shiva)是比較相近的。至於怪或不怪,就是你個人喜好的問題了,你覺得怪,有人(大家)覺得不怪。

  • 11 # 佛心Yes

    溼婆是毀滅之神,擁有強大的軍隊。他坐的是一個白色的公牛,手裡有三叉戟,象徵著閃電。後背還揹著黑色的弓箭,能傳播瘟疫,身上纏著眼鏡蛇。能飛快的向敵人投毒。但他最強大的武器是額頭上的第三隻眼,那三隻眼要睜開就會噴出神火。連神仙都會被燒成灰燼。

    在溼婆的名字中有個婆子,但他並不是女的。那國內翻譯呢喜歡把印度名用一些生僻古怪的字來翻譯也不好記,也不好讀,很容易產生不雅的聯想。因此像溼,奴,毗,都是這種原因。雖然是婆的形象是很很恐怖的,但他卻多才多藝。相傳溼婆是印度舞蹈的始祖,會跳108種舞蹈,包括女性的柔軟,和男性的剛健舞,他能夠再火圈中起舞,頭髮向上飛揚,一隻腳踩著代表無知的侏儒。另一隻腿和手在空中扭擺,舞姿曼妙絢麗。

  • 12 # 段偉林

    這就是翻譯得問題

    翻譯的原則出問題了,一般人們遵循“信、達、雅”,就這個雅就很有問題,翻譯的都是外國的東西,中國的問題不需要,那要雅,不就是美化外國嗎?屁股沒坐正,美利加、楓丹白露,就是例子,這一點上我比較喜歡日本得翻譯,美國就是米國,德國就是獨國,這些國家既不美,也沒德。說大家崇洋媚外,是因為介紹國外得翻譯把他們美化了,對於美的東西,大家都喜歡,不能怪普通人。普通人不懂外文啊。所以睜眼看世界的時候,我們普通人被這些翻譯家誤導了。

    現在的翻譯在影視劇裡就不是個好東西,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13 # 駿馬紅棉

    所有譯音都有個通病。就是,當你用某個中文字代替外語發音時,中文就會帶有意義,那意義可能是很怪誕的。比如,溼婆。

  • 14 # 馬諦兒

    溼婆為梵語音譯,名而已。如沙發是英文音譯,認同了就釋懷了。馬雲有個支付寶,有位農民真名就叫支付寶。這奇怪嗎?

    溼婆Shiva,印度教神之一,意為生命的創造與毀滅之神。印度大部分民眾信奉印度教,是神教之國,溼婆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 15 # 奔跑的熤舒

    “溼婆”這個名字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溼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溼婆的形象是一面三眼四臂,能夠很方便地觀照世界的每一部分。與衣著華貴的其他諸神相比,溼婆的打扮顯得格格不入。其面貌威嚴英俊,膚色極淺,留著苦行者紛亂的藍黑色長髮,頭頂裝飾著恆河與彎月,脖頸上掛一串骷髏項鍊;上身半裸,下身圍一條虎皮,身纏眼鏡蛇,手持三叉戟和弓箭,遊蕩在鬼靈墳墓之間。當他露出恐怖之相時,宇宙諸生無不為之戰慄。故被稱為“鬼靈之主”。

  • 16 # 亙儱鳯皇

    最令人尊敬的天竺因陀羅的幾位主神!大梵天!溼婆!毗溼努!對於中印文化自古以來之交流,從東漢明帝夜夢金人,白馬馱經開始!轟轟烈烈 了幾千年!除了 種姓制度,自古以來 華人,從官方到民間,對五印度天竺國都有一種痴迷,對於它的文化據史以察,無不全盤接受,相容幷蓄!……譬如,就翻譯這一塊,就有

    梵文翻譯!等同於 中國的文言文翻譯!

    巴利語翻譯!等同於 中國的白話翻譯!等等

    ……

    印度的大多數宗教經典典籍翻譯都是梵翻漢!梵文翻譯為中國的文言文!

    還有幾不翻!包括神咒 咒語 陀羅尼!……諸神 諸佛 諸菩薩 的聖號!以及 神佛名字 等等!……以求愈加貼近經意!……云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因為喜歡老師而上幼兒園,老師辭職了,換新老師,孩子不喜歡,不願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