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兩只老琥

    如何幫助寶寶戒掉吃手的習慣?新手爸媽看過來!

    大部分家長都不允許寶寶吃手,好像寶寶犯了大錯,一旦發現,會馬上制止,從小月齡的戴手套,大一點的塗抹辣椒,到再大一點的責罵甚至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難道寶寶吃手是錯的,一定要糾正嗎?

    答案是:不一定,家長在各階段的引導很重要!

    寶寶為什麼吃手?

    各階段寶寶吃手的原因不一樣,有的需要被鼓勵,有的則需要被疏導、轉移和制止。

    0-3 個月:探索世界

    即便是剛出生的小寶寶,只有有機會,他都會不自覺地把手放到嘴裡,用嘴巴好好“品嚐”手,這是寶寶在探索世界。

    在 0-3 個月,寶寶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是口腔,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能將手準確送到嘴裡,意味著寶寶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6 個月:增進手眼協調和安撫自己

    這階段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隨時隨地將手放進去嘴裡。除了探索,這階段吃手,還能起到自我安撫的作用。

    特別是寶寶在入睡前或者醒來時,若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迴應和安撫,有些寶寶就會透過吃手來愉悅自己。

    6 個月- 1 歲半:長牙

    隨著寶寶能坐會站、會走,寶寶已經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視線範圍和活動空間變大,雖然已經不會花很多時間來吃手安撫愉悅自己,但是這階段的寶寶處於長牙期,牙齦腫痛、瘙癢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不適,除了抓拿物品咬來緩解不適,寶寶通常最喜歡吃自己的手,方便易得,軟硬適中。

    1 歲半以後:心理未得到滿足

    1 歲半以後,大多數寶寶吃手已經不再是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而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特別是寶寶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關懷和理解時,寶寶又不懂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吃手會讓寶寶的心理得到滿足。

    寶寶吃手有什麼壞處?

    其實,吃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不好,但需要家長用心觀察吃手可能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吃手而影響到健康。

    吃手最大的危害是可能把病菌帶入嘴裡,寶寶容易得感冒或腸胃疾病,因此要求家長要經常給寶寶洗手,特別是清洗指甲縫。

    在長牙期長時間的吃手,可能會讓牙齒朝不正確的方向生長,影響牙齒的排列。牙齒排列不正確,不僅僅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容易講話漏風、咬字不清,甚至還會養成不正確的咬合習慣,嘴巴、臉的外觀可能也會隨著變形,影響寶寶的顏值。

    對於已經能獨立活動的寶寶,過分沉浸於吃手,缺乏和身邊的人互動,可能會讓寶寶形成內向的性格,不愛和人溝通,不利於他日後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如何戒除寶寶吃手的行為?

    總的來說,寶寶吃手,如果只是階段性的行為,則不必過分關注,甚至苛責他戒除,而是應該合理的引導,讓他轉移注意力。

    如果寶寶已經將吃手固化為一種習慣,則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時候不應該是一味粗暴地打罵,而更應該認真觀察反思寶寶為什麼執著於吃手。

    寶寶吃手怎麼辦?

    不管寶寶吃手是階段性行為,還是已經養成一時無法輕易改變的習慣,在遇到寶寶吃手的時候,馬上能做的是,把寶寶的手洗乾淨,減少病菌對身體可能帶來的危害。

    除此之外,每個階段,家長還可以這麼做:

    0-3 個月:鼓勵

    這階段,不僅不建議制止寶寶吃手,更建議創造環境鼓勵寶寶吃手。

    如果寶寶穿衣過多,手不方便送到嘴邊,建議不要給寶寶過分包裹,讓他的手臂手腕能靈活的移動,千萬注意,不要用小手套把寶寶的手包住。

    如果發現寶寶的手一直在嘴邊徘徊,無法準確送到嘴裡,建議家長適當出手幫忙,幫助寶寶把手送到嘴裡。

    4-6 個月:多一點關注

    這階段,寶寶的頭部和脊椎的支撐能力還比較弱,不建議長時間的豎立或坐立,因此在床上的時間會相對比較長。

    建議寶寶在醒的時候,媽媽要多和寶寶互動,以免他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裡。

    長牙期:轉移注意力

    長牙期的寶寶會隨時隨地把手放進嘴裡,緩解長牙的不適感,此時家長可以購買安全的磨牙工具或食物,減少寶寶吃手的次數。家長也可以定期給寶寶的牙齦按摩,幫助他排解長牙的不適。

    除了透過咬、吃轉移注意力,還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玩,讓寶寶的興致轉移到好玩有趣的事情上,而不是長牙的不適。

    1 歲半以後:觀察和理解

    這階段的寶寶已經慢慢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但是詞彙量有限,可能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需要家長耐心觀察寶寶的行為,教寶寶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而不是獨斷專行、誤解寶寶。

    寶寶的需求如果得到滿足,就不會將注意力停留在吃手來安撫自己。

    寶寶吃手並不是一個大問題,需要家長了解寶寶各階段的生理特點,學會理解寶寶,讓吃手這件事起到幫助寶寶的作用,而不是增加寶寶的心理陰影。

  • 2 # 孩事兒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口是寶寶探索世界的工具,而手是他們最容易得到的“工具”。此時的手,在寶寶看來,與一個普通玩具並無差別(3個月內的寶寶也確實未意識到手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吃手是寶寶在嬰兒期獲得滿足感的最佳途徑。

    透過吃手,寶寶的原始欲力得到滿足。此時期若口腔活動受到限制,可能會為以後的人生留下不良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過了口欲期,有些寶寶仍在吃手、咬衣角,上學時啃筆頭、橡皮擦等。到了成年,則可能形成所謂的口腔性格,在行為上表現為貪吃、酗酒、吸菸、囉嗦等,性格上可能表現為悲觀、依賴、潔癖等。所以吃手是寶寶的一個心理需求,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這個階段約持續到1歲半,大都2歲後消失。如果4歲後仍頑固性吃手,可能會影響下頜發育,必須糾正。

    既然吃手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那父母就無需再對寶寶的吃手行為感到糾結了,爸爸媽媽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寶寶的小手清洗乾淨,保證寶寶遲到原汁原味的小手。如果寶寶實在吃手吃得手指發白、變形,也可以買些磨牙棒等代替手指,滿足寶寶“吃”的需求,慢慢引導寶寶度過口腔期後,寶寶自然就不會吃手了,大一些也不會吃筆頭,再大一些也不會貪吃、酗酒,到老了也不會喋喋不休的囉嗦啦!寶寶吃手的好處還真不少呢,呢get到了嗎?

  • 3 # 刺眼的小兔子

    吃手的好處獲得快樂

    有醫生說,嬰兒從零歲到兩個月大起開始頻繁地吃手,這個時期,他們也學會了微笑。所以,學會微笑正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吃手。成人可以透過吃豬手或鳳爪獲得快樂,嬰兒同樣可以透過吃自己的手指獲得快樂。當寶寶長大後,仍然執著於用手直接拿取食物,這可能是一種戒除吃手後所做出的心理補償。

    促進口腔功能

    寶寶喜歡吃手,拿出來放進去,樂此不疲。這對於口腔敏感過度(比如說不吃有顆粒感的食物或固體食物)的孩子來說,有降低口腔敏感的作用;而對於口腔敏感度不夠的孩子來說,有刺激提高口腔敏感度的作用,吃手對於孩子順利渡過口欲期有著雙向作用。

    促進腦部發育

    《媽媽教的數學》中這句話非常經典:手指對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啃大拇指的作用最大,直接刺激腦細胞發育的作用,高達50%,另外四個指頭也很重要,可以刺激大腦周邊運動神經的連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一項調查顯示:頻繁的吸吮手指刺激了手部觸覺的發育,提高了嬰兒用手感知外部物體的能力,也使嬰兒手握持能力得到加強。透過手的動作,可使嬰幼兒進一步認識事物的各種屬性和聯絡,使嬰幼兒知覺的完整性和具體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些外在表現 反作用於大腦,使其不斷髮展。

    吃手的危害不衛生

    寶寶吃手指,他不會在意手指是乾淨的還是髒的,常常會在玩了一些很髒的東西后還會把手指放進嘴裡去,如果長期不注意,確實會引起病從口入的問題。

    手指變形

    寶寶吃手指,如果過於頻繁,手指也會變細、變粗,有的甚至會咬手指,讓手指出血、破損、指甲脫落等,破壞手指的完整性,這種咬手指的習慣成人後也一直存在。

    影響牙齒髮育

    3歲之前,寶寶的乳牙處在初步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吃手,還不至於對孩子日後的齒形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如果寶寶養成持續吃手指的習慣,就會影響牙齒的發育,牙齒會錯位、變形,不僅影響顏值還影響飲食,進一步影響身體發育。

    什麼時候需要糾正

    北京兒童醫院的主任醫師指出,寶寶到了2個月之後開始吃手,是智力發育正常的表現。但是如果1歲以後還是白天晚上頻繁吃手,就要考慮是否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是否感覺孤獨、無聊,家長對他關注的少、陪伴的少等問題。還要考慮孩子是否處在緊張、陌生或者有壓力的環境下等。過了4 歲以後如果孩子依然有吃手的習慣,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家長要給予關注並進行糾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裝直升機可以吊汽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