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6725660
-
2 # 中興名陳
核武器,嚴格說來,是不人道的。
如果日本提前幾年投降,就不用遭此大難了。
美國有投放理由,但也有道德風險。
當初,選定4個城市,京都,小蒼,新瀉,長崎。
那一代日本人,禍害日本,大大的。
-
3 # 國家人文歷史
1945年7 月 26 日,美、英、中三國聯合釋出《波茲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而此時的日本政府依然號召民眾頑強抵抗。美國為了提前結束戰爭減少美軍傷亡,同時基於政治外交上在與蘇聯的對抗中佔有絕對優勢,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但是原子彈在日本無條件投降上起了多大的作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決定性作用。國首相丘吉爾並不認為在二戰中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對其投降起了決定性作用,他的觀點大致是若認為日本最後的結局是由原子彈決定的,那實在是一種錯誤。在原子彈使用之前,它失敗的結局早已見分曉,在現代戰爭中失去了制海權,既無法發動進攻,也無力保護本土的安全。因為日本自身的資源稟賦有限,經濟依賴海外市場的特點,戰時經濟使這一特點更加凸顯出來,戰爭中雙方在關鍵戰役的結果發生的變化朝有利於盟國的方向演進,日本一旦失去制海權,無法供應大量的戰略資源,戰時經濟難以正常運轉,戰爭的機器必將逐步減速甚至停滯下來,調動民族的意志力與凝聚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戰爭的程序,但客觀實力對比的巨大鴻溝使失敗的結局難以避免。
不可否認,“美國使用原子彈的確對於加速戰爭結束髮揮了巨大而又獨特的作用,但並非盟國在當時所預計的那樣大”,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有意誇大原子彈的使用給予戰爭的特殊貢獻,在佔領日本本土以及處置日本等問題上更有發言權;另一方面,“原子彈的爆炸在資訊受到政府控制尺度的戰爭時期,除了長崎和廣島及其附近的少數民眾外,大多數日本人直到戰爭結束後,他們才知道在長崎和廣島經歷了什麼劫難”。而對於日本政府決策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政府內部並未在無條件投降的問題上立刻達成一致,直到隨後和平談判的嘗試遭到拒絕和蘇聯出兵滿洲後,在空前的重壓下,日本最終向盟國投降。
所以說,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對加速二戰的結束存在一定的作用,但並非想象的那麼大,更不是決定性作用。
-
4 # 平安讀歷史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丟下原子彈,的確是提前結束二戰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時雖然日本敗局已定,投降只是個時間問題,但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仍然負隅頑抗,叫囂著一億玉碎,說要在本土與盟軍進行決戰。而盟軍也攝於在日本本土決戰可能帶來的大量傷亡而舉棋不定,如果是這樣的話,戰爭應該還會持續好幾個月。
兩顆原子彈的投下一下子大大提前了這個程序,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和造成的巨大破壞性大大震驚了包括軍國主義分子在內的所有人。原子彈的威力讓寫國主義分子寄於厚望的本土決戰來給美軍帶來巨大殺傷力就很難實現,如果美軍有足夠多的原子彈的話,完全可以將日本整個本土炸沉而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傷亡代價。
正是基於這一點,最後軍國主義分子也不得不妥協,最後天皇決定無條件投降。蘇聯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本來還指望著日軍美軍互相拼殺,但看到原子彈的威力立刻出兵東北。
回覆列表
那是肯定的,古人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原子彈的威懾力太強,有原子彈的存在日本狗將不敢聚集大部隊,而美國軍隊就可以長驅直入日本狗部隊少了當不住美軍,部隊多了怕原子彈。再說日本狗都被原子彈嚇怕了,沒有士氣的部隊再多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