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斑馬說
-
2 # 風流史學家
依稀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聚寶盆》,講述了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萬三的故事。電視劇中的沈萬三發家前便和朱元璋認識並結為兄弟,朱元璋打天下,沈萬三便創業致富。劇中的沈萬三靠一個藥方發家,後來經商,成為蘇州有名的富翁,最後直至成為江南首富。朱元璋建立明朝,沈萬三自掏腰包犒賞軍隊並且出錢和朱元璋一起築城。最後因為太富有,挑戰了君王的底線和顏面,招來殺身之禍,不過朱元璋放他一馬,讓他重新經商。劇中的沈萬三早年在劉伯溫那裡得到一個“聚寶盆”,傳說從這個聚寶盆裡可以源源不斷拿出金錢,所以沈萬三才這麼富有!
電視劇《聚寶盆》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沈萬三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可憐的農夫,這個農夫在賣青蛙,沈萬三覺得他挺可憐的,便把農夫的一百多隻青蛙都買了下來。結果這些青蛙全部待在同一個瓦盆裡,一隻都不走。沈萬三覺得非常神奇,便將這個瓦盆帶走。後來他老婆有一天不慎將自己的銀釵掉進了這個瓦盆,接著出現了神奇的事情,這個瓦盆中的銀釵不斷變多,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一會功夫,便出來了一大盆銀釵。於是他就有了這個可以不斷複製財富的“聚寶盆”。
電視劇《聚寶盆》
直到今天,沈萬三仍然被好多老百姓奉為財富的象徵,他的錢多到數不清,可以和皇帝朱元璋對半築城,那他的錢到底有多少?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沈萬三真名沈富,俗稱萬三。他一開始是靠農業種田積累了創業的起始資金,然後利用其經商頭腦開始從事商業活動,慢慢開設各種店鋪和銀號,後來又出海經商,最後成為了江南的鉅富。現在比較正規的說法,沈萬三巔峰時期有白銀20億兩。明朝一兩銀子可以購買2石大米,一石大概是現在的95公斤。按照如今的購買力計算,一斤大米2.5元,一兩銀子就是2*95*2*2.5=950元。也就是說沈萬三的財富一度達到2萬億!更有一種官方說法是沈萬三的財富巔峰時期達到了1.5-2萬億美元!要知道,當時的老百姓資產總購買力只有現在的幾分之一,這麼多錢就算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其直接價值和財富影響力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本身對我們的衝擊!可以說比現在的世界首富都有錢多了。
根據歷史記載,正是因為沈萬三積累了太多的財富,朱元璋認為他佔有了太多的民間財富,同時沈萬三犒賞軍隊、與朱元璋對半築城的舉動挑戰了帝王的面子,最終在馬皇后的求情下,沈萬三被髮配到雲南。
電視劇《聚寶盆》
同時,根據沈萬三一個兒子的墓誌銘推算,沈萬三其實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十幾年了,因此沈萬三得罪朱元璋被髮配雲南的說法並不成立。
不管如何,沈萬三是明朝初期江南首富一事是毋庸置疑的。財富永遠是人類最嚮往的東西,我們一起努力吧,創造更多財富!
回覆列表
沈萬三是明朝初年的首富。沈萬三有多少錢,誰也不知道,大概跟我們現代人心目中的比爾·蓋茨差不多。在中國民間,直到現在,沈萬三還是財富的象徵。據說,沈萬三一高興,隨手就給他兒子的私塾先生一錠20兩的白銀。這是在其他人家教書幾年的收入。沈萬三招待京城來的貴客時所用餐具全部是金銀寶器,擱筷子用的是羊脂玉,行酒用的是白瑪瑙盤,喝一杯酒換一次杯子,每次用的杯子都價值連城。
財產嚇倒朱元璋”
沈萬三到底有多少財富,當時的明朝歷史也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有三個例子可以供參考,第一,賞賜。據明史記載,在沈萬三家的教書先生,每成功創作一篇文章,沈萬三給的獎勵是20兩銀子!什麼概念,當時的朱元璋小時候要是多一兩銀子,家人估計就餓不死,也不會造反了,這說明,沈萬三他們家這20兩那就不算錢,屬於小費都算不上。第二,修城牆。當時朱元璋修明城牆,方園幾十公里,當時負責燒城牆磚的就動員了180多個縣的人力物力。但是,沈萬三他們家一家完成明城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和物料,材料。你想一想這是多少錢,這是有多富。第三,犒軍。據說朱元璋要犒賞三軍,沈萬三提出來可以代勞。朱元璋很不服氣的說,我有百萬大軍,你有多少錢可以賞賜?沈萬三淡定的回答,我先每人一兩金,按照市價,那麼每個人就是2萬塊,100萬軍隊,最少也要200億啊!這在沈萬三看來還是不足道哉的。想想這到底有多少錢?
如果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一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300塊,那麼沈萬三財富有驚人的6000多億,比全世界首富財富還要多。而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一生財富最多不超過10億白銀,這還是開足馬力貪汙一輩子攢下的財富,現在首富馬雲或者王健林,也才2000億,沈萬三是他們的3倍。
據說沈萬三貧窮的時候,看到一個農夫帶著一百多個青蛙來賣,他就好心買下來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到這麼多青蛙聚在一個瓦盆內沒有散去,於是把瓦盆帶回家,用來洗手。一次,他老婆洗手時不小心將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經是滿滿一盆,沈萬三因此而富甲天下。還有人說沈萬三會“點金術”,能夠點物成金,因此黃金源源不斷。
為了拍朱元璋皇帝的馬屁,想撈取功名,沈萬三開始高調炫富獻銀子。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沈貴)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