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indy與橋上彩虹
-
2 # 北京新東方
出國前,雅思成績如果已經達到目標院校要求(6.5/7分),建議可以選擇大學的最短期的語言班,時長一般是3-4周左右,比如,曼徹斯特大學今年就給已經滿足語言要求,但還是希望提前適應學術環境的娃娃們提供了一個3周的語言課程,聖安德魯斯大學及伯明翰大學也提供類似的語言課程。一般來說,語言班所教授的知識以及培訓的技能主要是兩方面:note-taking(記筆記)以及academic writing(學術寫作),這兩方面的技能對於馬上要去國外讀書的娃來說至關重要,能為你將來的畢業論文寫作打下不錯的基礎。另外,因為你的語言已經達到了學校的要求,你即使去讀語言課程,語言課程也不會對你最後的成績做要求,所以可能心理上你也會比較輕鬆。
另外,就是費用的問題了,費用往往包括學費及生活費。生活費如果在倫敦地區,相對較高,比非倫敦地區高出20%-30%左右。3-6周左右的語言班,費用大致在3-4萬人民幣,十週語言課程的花費,估計會在人民幣5-6萬人民幣。
既然你已經達到了留學的要求,英語底子也過關了。
那接下來,怎麼來適應英文授課呢?
首先,得猛抓聽力。原因在於,國內普遍對英語聽力的重視都不夠,學生也沒有過高強度持續長期的聽力輸入,導致很多人一到國外,就發現聽力是最跟不上的。
所以,留學前,聽力這一關得過。
怎麼過呢?
每天聽BBC和CNN的新聞,肯定有用,但前提是,必須要長期的聽,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欺騙自己。
重要的是,選擇趣味性高的聽力材料,每天持續定量定點聽,聽不聽得懂這這個過程中並不重要。
從大二到現在,三年時間,我也試過很多方法,比如精聽VOA,聽新概念等,不過,總是收效甚微。往往是因為材料太過無聊,篇篇都是時事政治,環境汙染等,聽一遍我就受不了,更別提反覆大量去聽了。
剛開始,我總是有著一腔熱血,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買回來的VOA特輯聽透,直到把書聽爛。最開始也總是有那個意志力去做在書桌前,開啟MP3,一句一句的聽。本來是對英語充滿信心的,慢慢的,因為這樣一個過程,我並不喜歡,於是發現自己對練聽力的熱情越降越低,甚至開始抵抗英文了。
這不就是走了下坡路嘛?本來是要往上走,卻因為材料不好玩,激情還一落千丈,得不償失!
於是,逐漸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
趣味性低=堅持不下去
那麼,既然趣味性那麼重要,去哪找自己喜歡的聽力材料呢?
喜馬拉雅FM的English Pod和手機APP BBC news都是不錯的聽力資源。他們的優點在於,都是常速,口音也各異,能很好的練耳朵。
另外,看YouTube影片,也有幫助。既然,有出國的條件,在前期,你至少得知道YouTube是個什麼,自己去上面看一些YouTube影片好歹也瞭解一下情況。
我推薦幾位YouTube博主,他們都是算比較火的一批。
Aspyn and Paker
他們是我最先關注的YouTube博主,他們的風格是,差不多每週都會更新1-2個影片,男女主說話都蠻好聽的,很喜歡他們。
Study with Jess
這個YouTube博主口音我聽不出是英音還是美音,她主要是分享一些自己學習的小竅門,很實用的一個頻道。
English with Lucy
聽名字就知道,這個YouTube博主,就是專門教英文的,顏值高,口音好,相信大部分人會喜歡.
All in all , 我用兩個板塊來練聽力,第一,聽English Pod和BBC news , 再總結出裡面的詞彙用法,時長三十分鐘左右。
第二,休閒時間看YouTube影片,好玩又有趣,時長三十分鐘以上。
而至於精聽和泛聽,其實差異不大,只要你訓練量夠,都能起到幫助作用。
為什麼很多人都掉入了所謂精聽的坑呢?
做精聽又很累,還很消磨意志,如果你不是意志力超強的人,沒有必要因小失大,在精聽上消耗了你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只要你聽力量大,重複去聽,效果也不會差!
別的語言方面的準備,肯定是需要做的,比如,閱讀。
閱讀怎麼去找方向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你以後要就讀的學校網站上去搜索必讀書籍,可以提前看,做一些準備。
如果你聽力訓練過關,閱讀也過關,出國之後,更大的挑戰還會等著你~
開始翻牆刷Facebook,多問一些學姐、學長,將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先心裡打個底,想想要怎麼做,祝你一切順利,學業有成~